称为薨。
古人对身故的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常见的就是“卒”了,早亡一般用“殇”,帝后级别用“崩”,还有就是对一些特殊地位或者特殊方式死亡的描述,比如“殉”、“没”、“自尽”、“弑”等,这里专门谈一下“薨”的用法。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白话译文:天子死了叫崩,诸侯说去世,大夫说去世,人说“不禄,一般人说死亡。
在古代主要针对地位高的人士所用,一般是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称“薨”。
扩展资料:
皇后不同时期的谥号
1、汉朝时期
西汉后妃,自己列无谥号,而已皇帝之谥称之,如孝文窦皇后、孝元王皇后,孝文、孝元皆为其夫之谥,借而称之,西汉皇后中只有卫子夫和许平君有独立谥号(都由汉宣帝在位时追封),第一位从夫谥或夫谥再加一字为本谥是从光武帝皇后阴丽华开始的。
2、晋到唐时期
但直到唐高祖妻子窦氏,所有的皇后都只有单谥而不是复谥,只不过史官为了便于区分,才将她们的谥号和皇帝的谥号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时候,追谥窦皇后为“穆皇后”,唐高祖死后合上他的谥号即为“太穆皇后”。而长孙皇后却在逝世后直接被唐太宗上了复谥“文德”。
3、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到唐朝的皇后谥号通常为司议谥,如果有为司议谥的皇后谥号,皇帝不满意,皇帝会改为其他的谥号,如宋文帝刘义隆就嫌有司奏谥拟给皇后袁齐妫的的谥号宣不好,特别颁发诏书改为元。
4、宋朝时期
宋朝的皇后谥号要冠以帝谥,如宋真宗正妻潘氏原谥庄怀,因章连真宗谥而改为章怀。从宋真宗皇后刘氏开始,垂帘听政的皇太后谥号都为四个字,如宋英宗皇后高滔滔谥为宣仁圣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薨
《清史稿》后妃传里皇贵妃、贵妃和妃等级的后宫都没太多出入,基本都是这样的记载,但是对于妃嫔以下包括贵人常在答应等身故有时记载为“卒”,或者即简略不写,那么这些就要看礼部档案一探究竟了。
乾隆二十二年五月礼部奏:“本月十五日巳时怡嫔薨逝,应照定例皇上辍朝二日,本月十五日起大内以下宗室以上,二日不报祭、不还愿、穿素服”;
又乾隆二十二年五月礼部题奏:“本月十五日巳时怡嫔薨逝,皇上辍朝二日,大内以下宗室以上,不报祭、不还愿、穿素服。和硕亲王以下,内大臣侍卫民公侯伯都统尚书子爵等官以上齐集”。
乾隆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礼部奏:“查定例嫔薨逝辍朝二日,大内以下宗室以上此二日穿素服,今郭贵人在热河于本月二十六日薨逝,应于二十八日报到之日为始即照定例遵行”。
崩:皇帝的死亡(皇帝死亡,称为驾崩)
薨:皇亲国戚以及皇帝父母儿女的死亡
也有说皇帝和皇后死都称崩。
(´இ皿இ`)求说明
皇后死了古时称为“薨(hō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