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的个人概述
张清华1936年出生,河南郑州市邱砦人。1960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留校致力于古代文学及戏曲的教学与研究。1973年调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1981年调郑州市委,1983年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研究员。曾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孟县韩愈研究所所长;现任孟州市韩愈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会长。郑州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喜诗词、散文、书法。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勤于笔耕,著作富赡,对两个文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研究著作及与人合作编写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本《韩愈》曾多次获省市奖。
自1961年在《天津日报》学术版上发表《也谈西厢记的作者》后,先后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河北日报·探求》、《中州学刊》、《郑州大学学报》、《河北大学学报》、《文学遗产》、《文学评论丛刊》、《唐代文学研究》等报刊及专集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如《论中国戏曲的产生》、《王维的诗学观与盛唐诗的繁荣》、《王维的文赋》、《韩愈的文气说》、《韩文的风格》、《雄深雅健的柳文:兼论韩柳文风格之异同》等。先后出版专著《清忠谱校注》(中州书画社1982年出版),该书出版后,范宁、赵景深、涂宗涛等老一辈学者给予肯定和赞誉,认为“这是《清忠谱》的第一个校注本,十分难得。”赵先生还感慨地说:“《清忠谱校注》一出,压住几部书稿未能出来。”詹锳先生称赞其在政务繁忙中出此学术专著,甚是可喜。《王维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获优秀选本奖。《王维年谱》(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出版),此书稿拿到1986年在洛阳举办的“中国唐代文学讨论会”上,一经传阅,就受到程千帆会长,朱金城、周祖撰等几位老先生的肯定,称道说:“说不定它将成为王维研究的一家之言。”程先生当即题了书名。朱先生把书稿带回上海,在酷热的夏天审阅作序,亲送出版社;此《序》先后发表在香港《大公报》、《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上,评价切当。故周勋初先生约其为他主编的《唐诗大辞典》撰稿的信中说:“王维年谱,向称难治,你能捜集材料,缕析编纂成书,诚为难得。”又说:“王维条目,非兄莫属。”《王摩诘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获优秀著作奖。《韩愈诗文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获河南省社科三等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等几个书刊发表评论文章,给予肯定;不少学者认为此书有注有评和点睛提要,韩愈代表诗文尽皆收入,数量最多,是一部十分有用的书。《韩学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共893900字,上册《韩愈通论》,下册《韩愈年谱汇证》)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河南社科优秀图书一等奖,不少书刊发表书评,傅璇琮先生、卞孝萱先生作序,欲以此书为“韩学”研究之实绩,正式提出建立“韩学”的问题。傅先生说:“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张清华先生自80年代中以来,即以主要精力投入于韩愈研究。除了专题论文外,于1987年完成五十余万字的《韩愈诗文注》。1992年4月,在河南孟州召开‘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张清华先生被推举为副会长兼秘书长;会后计划编印《韩愈研究》,为出版此书,清华先生又不顾疲累,奔波操劳。而在这期间,他又超然于仕途,沉潜于书斋,对韩愈进行了全面研究,终于又撰成这部八九十万字的《韩学研究》。这十余年来,清华先生于韩愈研究事业,不论是在学会的操作上,还是在学术的研讨上,其功不可没,是有目共睹的。”又说:“我认为,‘韩学’的建立,对我们今天来说,可以说适其时也。”卞先生说:“建立‘韩学’,必须从基础作起,才能像建高楼大厦一样,基固楼坚,巍然屹立。张清华先生以他多年研究的实绩,出版这部《韩学研究》,就是为了把韩愈研究引向深入而作札实的具体工作。”《唐宋散文》(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年出版)以论带史,史论结合;以韩文、欧文为轴,以唐宋十大家(唐宋八大家加李翱、孙樵)为骨干,上下串通,探索了规律,规整了范型,以历史眼光论述了中国文学散文发生、发展、成熟的历史进程。第一次从文学散文的视角,写出了一部中国中古以来的文学散文史论。《韩愈大传》(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包括韩愈传、韩愈的主要朋友、门弟子传,韩愈的家世、韩氏源流及里籍考,得到学界的好评。任继愈先生阅读了全书说:“初步浏览了一下,内容充实,在当前许多‘大传’中,这是一部有分量的著作。赶任务是赶不出来的,它是长期积累的自然成果。看到这部书,更加感到目前我国培养研究生的办法不可取,研究生应当潜心读书。三年内要求他发表文章,还要在某种等级的刊物上发表才算成绩,怎能不助长浮躁?又怎能不使他们急功近利?凡速成者就难以保证质量,科学家、作家‘思如泉涌’的情况是有的,有价值的著作不可能泉涌的。你在河南工作多年,在学术界也有不少学生,是否经常呼吁把踏实学风树立起来,才有希望培养出韩愈那样的新人来。”主编《道经精华》(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90万字)获长白山杯二等奖。《白话二十二子》(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580万字)获郑州市社科图书一等奖。主编《韩愈研究》第一、三辑。与卞孝萱、阎琦合作《韩愈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主笔论的部分。亦如文学博士任晖《读张先生韩愈大传》所说:“张先生多年来一直在‘韩学’领域里辛勤耕耘,收获甚丰,早几年前有巨著《韩学研究》问世,煌煌90万字,字字心血凝成,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对‘韩学’研究是一大推动。该书重点是探究韩愈在思想、文学等方面的建树;并且为后人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铺路之功,那就是完整地给出了韩愈的家世年谱。又有一本《韩愈评传》,在理论的高度上总结了韩愈的一生。这些研究,都有极高的学术含量,偏重规范学术理论的研究。若视韩学研究为一立体工程,张先生对此所做的努力可以认为在点与线上,点是深入,如对其思想理论;线的连结,那就是关注韩愈的行年。而做为一个对中国文化有如此巨大贡献的人,韩愈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要想获取一个完整的韩愈,知其‘全人’,了解他思想理论的背景,情感信仰的来源,执着精神的支点,以及爱与关怀的释放,这一切都是形成他人格气魄不可或缺的,所以,全面了解他一生的行迹是必须的,这本《韩愈大传》正好补这一空缺。”又说这本书以文字的可读性,学术价值与材料质实的可信性,把韩愈放在一个大背景中,又对他有重大影响或关系密切的亲人、朋友、弟子做了传等使她感受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