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上的飞禽走兽代表着什么含义?
古代建筑上的“飞走兽”代表着什么含义?
宫殿屋脊上的飞禽走兽代表什么?
1.古建筑屋脊上的走兽代表着什么?
我们经常会在古建筑的屋脊看到一排走兽,这些小兽又叫小跑或小牲口。据《大清会典》记载,小兽的先后位置顺序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骏貌、押鱼、癣弯、斗牛、行什。
2.小兽在数量上有什么讲究?
关于走兽及仙人的使用,在清代北方官式做法有明确规定,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最高等级的殿宇,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有10个。除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外,也意味着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殿宇降级,垂脊兽的数目也随之减少。如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垂春小兽为9个,天安门上也是9个小兽,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的殿顶上小兽又减为5个,有些配殿仅有I个小兽。
3.至于民间建筑可以不用小兽,随意安排垂脊的装饰内容。小兽在数量上有什么讲究?
在一般情况下小兽的数目可这样决定: 每柱高二尺放一个,得数须为单数,由于在佛教里,奇数表示清白,所以在屋脊上装饰的跑兽大多是奇数。只有北京故宫太和殿例外,是10个小兽。如果数目达不到9个时,按先后顺序用在前者,垂脊兽的递减从后面的“行什”开始,最前面“龙”较定,不易被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