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传送的量子隐形传送
量子隐形传送与量子远程通信密切相关。“teleportation”一词是指一种无影无踪的传送过程。从物理学角度,可以这样来想象隐形传送的过程:先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依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单元(如:原子),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遗憾的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这个复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长期以来,隐形传物只不过是种幻想而已。
1993年美国物理学家贝尼特等人提出了量子隐形传送的方案:将某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即未知量子比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把另一个粒子制备到这个量子态上,而原来的粒子仍留在原处。其基本思想是:将原物的信息分成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它们分别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通道传送给接收者。经典信息是发送者对原物进行某种测量而获得的,量子信息是发送者在测量中未提取的其余信息。接收者在获得这两种信息之后,就可制造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这个过程中传送的仅仅是原物的量子态,而不是原物本身。发送者甚至可以对这个量子态一无所知,而接收者是将别的粒子(甚至可以是与原物不相同的粒子)处于原物的量子态上。原物的量子态在此过程中已遭破坏。
1997年年底奥地利的一个研究小组首先在实验上演示成功了量子隐形传送,论文发表在《自然》上,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兴趣。此后,有若干研究小组也相继在实验上实现了量子隐形传送。
量子隐形传送所传输的是量子信息,它是量子通信最基本的过程。人们基于这个过程提出了实现量子因特网的构想。量子因特网是用量子通道来联络许多量子处理器,它可以同时实现量子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相比于经典因特网,量子因特网具有安全保密特性,可实现多端的分布计算,有效地降低通信复杂度等一系列优点。
路透社2006年10月5日报道,完成量子化传送一壮举的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学院的尤金*波尔扎克教授和他领导的团队。他们首先是通过专用装置将物体分解成量子,再利用量子远距效益把原型量子的性质传送出去,到达目的地之后再把这些量子合成物体。这样就实现了用非物质接触连接的手段实现无力传送。 不过2006年能做到的远距离传送,其实距离只有半米远。但以前人类只能做到在两个单一原子之间的量子传送,而且传送距离不到1毫米。而截止2006年改用光子作为载体之后,已经允许在更大距离实现量子传送。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传送的原理。波尔扎克教授最后总结道:“这是在两个地点之间真正实现量子化传送。量子信息与传统信息不同,它不可估量。其拥有更大的信息储存能力,而且无法被截获。因此使用量子信息传递将非常安全。”虽然离投入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我们已经完全可以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