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食姜
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农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让自己起死回生。
孔子活了73岁,这个年龄在春秋时期绝对算是高寿。这和孔子健康的饮食观和卫生习惯是分不开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劳。
2、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3、东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一月三日(1089年),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4、太白鸭和李白
唐代诗人李白小的时候跟父亲就住在四川,直到25岁才离开四川。在四川的时候他很爱吃当地名菜焖蒸鸭子。后来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入京被封为翰林学士。他以年轻时吃过的焖蒸鸭子为蓝本,做了一道蒸肥鸭献给玄宗,玄宗非常欣赏,将这道菜赐名为“太白鸭”,一直延续至今。
5、西施舌和西施
传说在春秋时,越王勾践借助西施的美色消灭了吴国,然后越王想接西施回国,但是越王的王后因为嫉妒西施的美貌,害怕她回来之后受宠,便找人将西施沉于江底。西施死后化为这贝壳类“沙蛤”,期待有人找到她,她便吐出丁香小舌,尽诉冤情,人们就把这类贝壳做成菜取名西施舌。
推荐于2017-11-25
魏晋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历代王朝中算是比较落后的,和宋代更是没法比,但是两晋士族的生活水平却丝毫不减于宋代。这是因为宋代经济虽然发达,但财富比较均衡比较分散,从官员到百姓都比较富足,所谓贩夫走卒,皆蹑丝履。普通百姓都穿得起名牌。而魏晋则不同,虽然GDP总量很少,但财富都集中在少数士族手中。这些士族拥有庞大的庄园和众多的劳动力。如果说宋代的官员只是高级白领,晋代的士族则是超级土豪,在经济实力上,丝毫不逊色于宋代的士大夫,而在生活的排场奢靡上甚至远远超过宋代。
土豪石崇是西晋吃货的代表,《晋书》上说他“庖膳穷水陆之珍。”就是说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全进了他们家的厨房,可见食材之丰富。石崇还肯花心思研究烹饪的技巧,当时豆粥制作时间很慢,因为豆子很难煮熟,但是石崇家却可以随时喝到新鲜的豆粥,原来他预先把豆子磨成豆粉,客人来到时,随时可以煮出香喷喷的豆粥。那时候没有大棚技术,冬天很难吃到新鲜的韭菜。但石崇家却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青葱鲜嫩的韭菜羹,原来石崇先把陈年的韭菜根捣碎,再用冬麦苗加以搅拌。这样一道新鲜爽口的韭菜羹就新鲜出炉了。正是凭着这道反季节的美食让他在与王恺的斗富中常常胜出。
晋武帝的女婿王济生活也十分奢侈。有一次他宴请武帝,其中有烤乳猪这道菜,武帝尝过以后觉得味道异常鲜美,于是就问王济烹制的秘诀,原来这只小猪竟是用人奶喂养的。武帝显然被雷到了,没有吃完就匆匆离去。就这道菜而言绝对是好菜,人奶作为饲料,不含任何添加剂,绿色环保,全程有机可追溯。但在大部分人连饭都吃不饱的西晋时代,王济竟然用人奶来养猪,真是奢华到了脑残,怪不的武帝吃不下去,这份排场,连他老人家也消受不起。
司徒何曾的奢靡更在王济之上,《晋书?何曾传》中说他 “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就是说他每天的伙食消费在一万钱以上,却仍然抱怨菜不好,根本没法下筷子,可见何曾不仅生活奢侈,对饮食的要求也很高。他吃蒸饼,要求蒸饼必须开裂成标准的十字纹,否则就弃而不食,因为具有这样的十字纹说明蒸饼的发酵恰到好处,口感才最佳。何曾到皇宫上朝议事,从来不吃皇宫中的饭菜,而是自带饭菜。因为他嫌宫中的饭菜太难吃,要知道这可是皇宫御厨烹制的饭菜啊。《晋书》上说何曾家的“厨膳滋味,过于王者”看来何曾家的饭菜确实比皇宫里的好吃,所以晋武帝也只好允许他自带盒饭。没办法,谁让自家的厨子技不如人呢。看来西晋的皇宫,压力最大的工作是做厨子。何曾之子何邵在饮食排场方面大有乃父之风,他一天的伙食标准在两万钱以上,是何曾的两倍。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对父子吃货。
晋武帝执政期间,西晋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司马炎对士族们的奢靡生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才有了这些贵族们的排场。傻瓜惠帝上台,天下大乱,瘟疫横行,饥荒遍野。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连皇帝都常常挨饿。八王之乱中惠帝四处逃亡。有一次饿的实在不行了,将军石超给他弄来一碗凉水和几个野桃子,凑合了一顿。还有一次在逃亡洛阳的途中,队伍被冲散,随从都没钱,一个比一个穷,只有侍中黄门还剩下藏在行李中的三千私房钱。这可是救命钱,惠帝立马下诏,借钱。区区三千钱,居然弄到要下一道诏书这么隆重,皇帝就是皇帝,借钱都这么摆谱。不知道这诏书怎么写的,我看基本上也就相当于一张欠条。拿着借来的这点钱,惠帝一路上靠买吃为生,而左右随从只好到百姓家蹭饭吃。这哪儿还像一支皇家的队伍,看起来更像丐帮。不久,这点钱也用完了,眼看着又要挨饿,于是派人四处找吃的,最后有个随从弄来一碗糙米饭,就着大蒜,再放点盐和霉豆粉实在是一顿难得的美味,惠帝吃得满口生香,津津有味。第二天,伙食有所改善,一位老人送来一只鸡,随从弄来一些粗米饭,盛在瓦罐里,惠帝狼吞虎咽连续吃了两盆,把鸡也吃个干净,这是惠帝逃亡以来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饭菜了。
这位傻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次百姓闹饥荒,没饭吃,他却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这一神语录一举让他登上史上最傻皇帝的宝座,现在他终于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喝得起肉粥的。
晋愍帝也很惨,长安城被刘曜包围,粮食断绝。皇宫里也揭不开锅了,只好把十张酿酒用的曲饼拿来充饥,所谓曲饼,就是酿酒用的粗粮渣子,压成饼的形状。这玩意可不是什么好吃的,不过现在对于晋愍帝来说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不亚于御膳房中任何一道佳肴。
皇帝尚且如此,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晋惠帝元康七年,发生了一次全国性的饥荒,一斛米涨到一万钱。惠帝下令,可以买卖儿女,你看,连卖儿卖女都能合法化,可见老百姓饿到什么地步。晋愍帝建兴四年,长安被围,城中无粮,一斗米涨到二两黄金,那时候一两相当于现在的25克,二两就是50克,按照现在黄金的市场价一克350元计算,二两黄金就是17500人民币。一斗米要一万多块,老百姓哪能吃得起。只好人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