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生语文素养堪忧 大学语文该不该开引争议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理工科语文素养堪忧 大学语文该不该开?
上海交通大学[微博]药学院副院长贾伟教授在评论张海霞教授提出的语文教育问题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前段时间,他评审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的项目,其中有个项目他感觉不错,给了高分,但他发现有个评委给了很低的分数,“主要理由竟然是标书内容有多处拼写、语法错误,还有语句重复”。
他说,就这样,“人家一个五年500万美元的项目八成就要泡汤了”。
事实上,理工科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在科研界已被讨论过一段时间。
2009年,上海交大教授杨汝清和北京大学[微博]生命科学院原院长饶毅就分别发表过相关文章。饶毅直言,“我的语文差,词不达意的时候不少”,杨汝清则认为,“‘语文’不单是属于文科的,也是理工科的必需”。
南开大学[微博]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的陈洪教授指出,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中,第一个层面是:该不该开?开了开什么?
饶毅认为,当代的理工科大学生不用增加语文教学,中学的就够用了。他对记者指出,“自然科学需要很多时间才能打好基础,再花时间用于学语文可能得不偿失”。
不少人认为,语文教育的重心在中小学[微博],如果从小没有得到好的语文学习,大学阶段语文教育也起不到太大作用。陈洪不同意这类说法,他觉得大学语文不可替代,他还给大学语文教育喊了两句口号:“大学语文要姓大!”“大学语文要姓文,核心是要好文章!”他指出,大学语文并不是中小学语文的延伸。
此前,苏步青曾表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不仅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而且是一切科学文化的基础。”
李淼是一位热爱写诗的物理学家,他目前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他在微博上写诗,最近又开始写故事。“我自己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但到了大学还是把主要的时间放在数学和物理上”。谈到现在理工科大学生的语文水平,他并不悲观,“不能说他们语言能力差,我觉得主要是缺乏训练,和平时少写有关”。
李淼觉得,“大学语文是很土的课”,“语文课肯定是要有的,应作为选修课,而不是变成必修课,比如说开设为理工科学生量身定制的西方文学、现代文学课程”。
第二个层面,主要是针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具体定位。
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还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工具的能力为主,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权重在高校语文教育中一直难以厘清。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曹文[微博]轩教授曾指,“目前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的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
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说,“引导多读书,是大学语文的定位,也是这门课的基本功能”,“现代的大学普遍要求能尽快解决读写能力的问题,这不切实际,大学语文的定位不宜太实,不要设计为‘补课’,因为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读写能力,是不切实际的。当然定位也不宜太虚,不笼统讲人文性,如果脱离了‘语文’,以大而化之的人文教育取代语文课,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温儒敏同意“语文基础论”,他认为语文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其所体现的学识、文风、情趣等人格涵养。“语文的目标是打好‘三个基础’:为提升综合素养,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陈洪提到,大学语文的最高层次是“优雅的母语教育”,“中国文化的第一载体就是语言文字,对于母语的态度,能够体现一个人对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态度,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上海交通大学[微博]药学院副院长贾伟教授在评论张海霞教授提出的语文教育问题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前段时间,他评审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的项目,其中有个项目他感觉不错,给了高分,但他发现有个评委给了很低的分数,“主要理由竟然是标书内容有多处拼写、语法错误,还有语句重复”。
他说,就这样,“人家一个五年500万美元的项目八成就要泡汤了”。
事实上,理工科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在科研界已被讨论过一段时间。
2009年,上海交大教授杨汝清和北京大学[微博]生命科学院原院长饶毅就分别发表过相关文章。饶毅直言,“我的语文差,词不达意的时候不少”,杨汝清则认为,“‘语文’不单是属于文科的,也是理工科的必需”。
南开大学[微博]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的陈洪教授指出,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中,第一个层面是:该不该开?开了开什么?
饶毅认为,当代的理工科大学生不用增加语文教学,中学的就够用了。他对记者指出,“自然科学需要很多时间才能打好基础,再花时间用于学语文可能得不偿失”。
不少人认为,语文教育的重心在中小学[微博],如果从小没有得到好的语文学习,大学阶段语文教育也起不到太大作用。陈洪不同意这类说法,他觉得大学语文不可替代,他还给大学语文教育喊了两句口号:“大学语文要姓大!”“大学语文要姓文,核心是要好文章!”他指出,大学语文并不是中小学语文的延伸。
此前,苏步青曾表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不仅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而且是一切科学文化的基础。”
李淼是一位热爱写诗的物理学家,他目前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他在微博上写诗,最近又开始写故事。“我自己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但到了大学还是把主要的时间放在数学和物理上”。谈到现在理工科大学生的语文水平,他并不悲观,“不能说他们语言能力差,我觉得主要是缺乏训练,和平时少写有关”。
李淼觉得,“大学语文是很土的课”,“语文课肯定是要有的,应作为选修课,而不是变成必修课,比如说开设为理工科学生量身定制的西方文学、现代文学课程”。
第二个层面,主要是针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具体定位。
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还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工具的能力为主,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权重在高校语文教育中一直难以厘清。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曹文[微博]轩教授曾指,“目前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的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
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说,“引导多读书,是大学语文的定位,也是这门课的基本功能”,“现代的大学普遍要求能尽快解决读写能力的问题,这不切实际,大学语文的定位不宜太实,不要设计为‘补课’,因为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读写能力,是不切实际的。当然定位也不宜太虚,不笼统讲人文性,如果脱离了‘语文’,以大而化之的人文教育取代语文课,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温儒敏同意“语文基础论”,他认为语文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其所体现的学识、文风、情趣等人格涵养。“语文的目标是打好‘三个基础’:为提升综合素养,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陈洪提到,大学语文的最高层次是“优雅的母语教育”,“中国文化的第一载体就是语言文字,对于母语的态度,能够体现一个人对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态度,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