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我做的一件小事(细节描写)

父母为我做的一件小事(细节描写)... 父母为我做的一件小事(细节描写) 展开
 我来答
叮当猫的猫猫
2016-09-12 · TA获得超过686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00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6万
展开全部
抽屉里,母亲至今保存着父亲年轻时的一张“准考证”,照片上父亲留着“时兴”的小分头,涂着照片上的腮红,很精神,母亲每次拿出给我们看,脸上都洋溢一丝难掩的欣喜。

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没能参加高中学习,18岁开始“当家”,也开始在村里当“大队干部”,当过民兵连长,还是村里的文艺宣传队骨干,却因为他舅舅是“四类分子”,一直没能入党,这成为父亲此生最大的遗憾。

母亲在生产队时期就跟男劳力一样每天挣10个工分,父亲其时在乡里农场工作,是“挣工资”的人,因为缺少家庭劳力,每年底生产队“分红”,都要倒贴给队里100多块钱。土地承包到户,母亲仍然是主要劳作者。我曾好多年搞不明白父母那种对土地的亲近和迷恋,地里活计近乎痴迷般地认真,耙地不许有土坷垃块,收玉米、黄豆掉在地下每一粒都要捡回去,去地里干活总要带着包袱或背筐,以便回来时捎回来点猪草或柴禾。正月初五,农村叫“无穷日”,家家放鞭炮“崩穷”,而父亲却解释说这叫“五庆日”,是表示五天一次庆祝,又叫“破五”,是春天开始破土春耕的意思,然后,我跟弟弟只好脱下新衣裳极不情愿拖着四齿耙跟着母亲去给麦田“破五”。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小雪不出菜,别把天来怪。”父亲算不得文化人,却记得许多的“老话说”。跟着父母在地里劳作的过程,也是不断接受“训导”的过程。母亲的教导更加直接,我跟弟弟做不好干脆让一边呆着去,当然免不得一通“教训”。如今是“教训”少了,但仍喜欢事事亲为,上星期回家想帮母亲擀面条,却嫌擀的不匀让我一边呆着去。父亲很少生气的样子,母亲“管教”我们多,经常是做不好或偷懒就是一通责骂,这好像跟“严父慈母”的传统不太相应呵。

很多年里,父母是为自己两个儿子骄傲的,虽然都没啥大的出息,却也从没让两位老人费心累神,到记得考学时期很多次半夜里,父亲起夜,一次次催促我早点睡觉。想来那时候我并不觉得艰苦,因为母亲比我睡得更晚起得更早,除了地里活,还帮小服装厂做些钉扣子之类的“来料加工”,冬天的大早,不知啥时候母亲已经起床,坐在缝纫机前做活,我披件棉袄站在窗外背英语,窗台上一盏荧光台灯轻轻地嗡嗡着。父母基本没督促过我跟弟弟的学习,却记得有次父亲要听我背英语,而他根本不懂英语,却翻看着书上的图画,我就背出单词,听我回答十分流利,父亲便很满意的样子。父母都不是心量大的人,有点心事就睡不着觉。初中毕业我未成考上高一级学校,按父亲意思准备找点活以补贴家用,开学时却收到老师写来条子,让几个“有潜力可挖”的学生参加复读,母亲一句“去上吧,我们喝粥也要供着你。”每次想起,都让我泪流满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