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灿烂文化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正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中西部,东经113度,北纬38度。“面临滹水,背倚恒山,左接瀛海,右抵太行。”
正定历史悠久。有2400年的建置史和1600年的建城史。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居住。商周年代,人类聚落增多。春秋时期,鲜虞国在此定都。战国纷争,中山国在此设东垣邑和新市。秦置东垣县。汉高祖平定叛乱,改东垣为“真定”,取意“真正安定”,属常山郡。
自古至今,正定有东垣、真定、恒山、恒州、镇州、镇阳、北都、中京、正定市等二十多个称谓。
正定建城,始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原名安乐垒。北魏皇始三年(公元398年),道武帝观其兴旺、“嘉其美名”,将常山郡迁至此,设常山县。初为土城,北周时筑为石城。唐按镇治扩为土城,周长24里。明砌为砖城,清曾重修,保存至今。
此后的1600年间,正定一直是郡、州、路、府、县治所。其中,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设为北都。后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契丹主升为中京。而1925年和1947年两次设立正定市。
真定设府始自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直至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府存县,长达1131年。其间,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为避皇帝名讳,改“真定”为“正定”,沿袭至今。
正定,“当燕赵之冲、雄于河朔”,“为京师辅郡、南北襟喉之冲”,“正定一路,山蟠西北,犬牙交制,实天作阻固,以限夷夏。故其势利守御,所以坚人心而作士气者,莫敢忽也。”正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正定南门上的石刻“三关雄镇”依然昭示着昔日的辉煌。
正定,作为“河朔重镇”,亦成为改朝换代的古战场。春秋战国,晋战鲜虞,赵争中山。汉高祖三征东垣,韩信背水一战。五胡乱中原,唐平安史乱。宋、金、元三国纷争,明燕王“靖难之变”。即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还发生了两次解放正定的拉据战。
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以至造成“十室九空”,“全城绝无人烟”。所以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向正定移民,最著名的当属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两次从山西向真定的大移民。
正定,“枕中山而挹秀,跨冀野以钟灵”,地属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平原,物华天宝、商贸发达。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发现这里即有制陶、铸铜器具,唐代生产的丝、罗制品成为朝廷贡品。元代设织染、杂造局,明代引种棉花后,纺织业闻名全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商贸业发展,正定成为“贸易丰盈之所”。到了元代,阳和楼一带则出现了“豪商大贾,并集于此”的繁华景象。
正定是佛教重镇。千年古城内著名的“四塔八大寺”就是历史的明证。塔是大和尚圆寂后,埋葬舍利或衣钵的坟墓,是僧人传世地位的象征。正定的四塔是雕饰华美的广惠寺多宝塔,“镇府巨观”的天宁寺凌霄塔,朴实端庄的开元寺须弥塔,玲珑秀丽的临济寺澄灵塔。四塔全是国保文物,这在全国县城中绝无仅有。八大寺分别是临济寺,隆兴寺,开元寺,天宁寺,广惠寺,崇因寺,洪济寺,舍利寺。八大寺就是中国最兴盛时期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信号及中华文明最辉煌时期的图谱和证据。中国佛教寺院,向有“唐寺宋塔”之说,而正定的八大寺,3座建于唐之前,5座建于唐。四塔全建于唐代。寺、塔均开佛教先河。据1931年统计,正定全县有寺庙45座,金、元、明、清政府设置的僧官达44位,不少寺院住持替皇帝代行出家。
悠久的历史,显要的关隘,深厚的文化,使正定成为“畿辅之要区,历代之重镇”,“壮哉一都会”。从而为正定古城留下了瑰玮灿烂的文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如今,在周长12公里的古城墙内,密集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居全国县城之首。县内还有省保文物4处,市县级26处。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建筑皆有遗存,素有“古建筑群”美誉。
在国保文物中,有京外名刹之首的隆兴寺,佛教临济祖庭的临济寺,唐代三宝的开元寺,文、书、刻三绝的唐朝风动碑,真正元代原构的府文庙前殿,“一望即令人惊喜”的县文庙大成殿。而前呼后拥、左右照应的多宝塔、凌霄塔、须弥塔、澄灵塔如四颗明珠放射出璀璨光芒。另外,历经沧桑的明代古城墙,古城标志性建筑、“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的阳和楼,清代“一门五中枢”的梁氏宗祠,民国总理、“一代奇才”的王士珍旧居及王氏双节祠……,无不彰显着古城古建筑的延续和历史文脉的传承。
正定的灿烂历史文化和显要的政治地位,受到了历代帝王的高度重视。汉高祖三下东垣平叛乱,隋文帝兴佛敕建龙藏寺。赵匡胤亲驾真定铸大佛,康熙帝六巡古城书匾额。乾隆爷七临正定留诗文,西太后西逃回銮驻隆兴。
正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臣武将,各领风骚。
秦汉时期的南越王赵佗。平岭南,建越国,面南称帝。为了国家统一,又向北纳贡,归顺汉朝。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汉顺平侯、常胜将军赵云。智勇双全,有胆有识。生于正定,扬威当阳,具有义、仁、勇的精神思想,德才兼备的高尚品格,是兵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完美结合的光辉典范,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毛主席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
宋初大将高怀德。随宋太祖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官封渤海郡王。
工程学家怀丙。曾巧妙更换凌霄塔擎天大柱,扶正倾斜的交河大桥。
金元医家李东垣。独创的“脾胃论”、“内经论”,至今盛行医界,造福后人。
明朝阁老梁梦龙。为官清正,屡立战功,历任兵部、吏部尚书,封太子太保。
收藏大家梁清标。“读书目数行”,曾任兵部、礼部、刑部、户部尚书,授保和殿大学士。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鉴赏家,收藏家。有“收藏甲天下”之誉,如今国内外大博物馆几乎都有他的藏品。
国务总理王士珍。清末的“北洋三杰”,江北提督。民国时期曾任国务总理、陆军总长。退出政坛后以元老身份调停军阀派系纠葛,起到了稳定北京局势的作用。
眼科专家张晓楼。著名医学家,眼科专家。在沙眼防治上贡献突出,被国际组织授予金奖。曾任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眼保健医生。逝世后捐献的眼角膜移植到了普通患者身上。
正定,地肥水美,有“北国江南”之誉,多出美女后妃。如魏国美人薛灵芸,周朝杨淑妃,张贵妃,宋朝元德李太后,明代神宗吴才人等。
除以上正定籍名人外,外来名人也为正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
义玄,佛教临济宗创始人。禅风峻烈,以棒喝著称,使临济宗成为禅宗最大派系,有“临济遍天下”之称。唐懿宗谥为“惠照禅师”。雍正皇帝旨封“真常惠照禅师”,刻于澄灵塔上。
白朴,元代与关汉卿齐名的大戏曲家。其著作《墙头马上》、《梧桐雨》等长演不衰,真定成为元代戏曲活动中心。
周应中,明万历年间的真定知县。将真定土城改建为砖城,主编了第一部《真定县志》。
唐代高适、韩愈,宋代欧阳修、范大成,金代文天祥、元好问,元代刘因、史天泽,明朝赵南星、袁宏道,清朝孔尚任、赵文濂等等,都曾在正定留下足迹和传世佳作。
正定是历史文化名城。西汉以来,正定一直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的流通、移民的迁入,宗教的传播,使这里的文化南北融通,东西交合。府文庙、县文庙官学的设立,恒阳书院、风动书院、百年名校河北正中的兴办,使这里儒学发达、人才济济。文化是历史传承的根脉,文人是历史文化传播的载体。历史上正定曾有95人考中进士,著名学者百余人,著作500余卷。
元代是正定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之一。以白扑、尚仲贤、李文蔚等元曲大家为首的作家群,加之宋朝“汴梁、郑州之人多居真定”,使宋、金、元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元杂剧全国活动中心,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常山战鼓。始于春秋、盛于明代,在正定民间广为流传,“城市村墟,锣鼓无虚日。市井箫鼓喧闹,鼓声不绝。”如今常山战鼓更是声名远播,列为中国四大名鼓之一,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儒学的发达、佛学的昌盛、道学的活跃,使正定成为儒、佛、道文化融会贯通、协调发展之名城。
1994年,国务院命名正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
正定历史悠久。有2400年的建置史和1600年的建城史。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居住。商周年代,人类聚落增多。春秋时期,鲜虞国在此定都。战国纷争,中山国在此设东垣邑和新市。秦置东垣县。汉高祖平定叛乱,改东垣为“真定”,取意“真正安定”,属常山郡。
自古至今,正定有东垣、真定、恒山、恒州、镇州、镇阳、北都、中京、正定市等二十多个称谓。
正定建城,始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原名安乐垒。北魏皇始三年(公元398年),道武帝观其兴旺、“嘉其美名”,将常山郡迁至此,设常山县。初为土城,北周时筑为石城。唐按镇治扩为土城,周长24里。明砌为砖城,清曾重修,保存至今。
此后的1600年间,正定一直是郡、州、路、府、县治所。其中,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设为北都。后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契丹主升为中京。而1925年和1947年两次设立正定市。
真定设府始自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直至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府存县,长达1131年。其间,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为避皇帝名讳,改“真定”为“正定”,沿袭至今。
正定,“当燕赵之冲、雄于河朔”,“为京师辅郡、南北襟喉之冲”,“正定一路,山蟠西北,犬牙交制,实天作阻固,以限夷夏。故其势利守御,所以坚人心而作士气者,莫敢忽也。”正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正定南门上的石刻“三关雄镇”依然昭示着昔日的辉煌。
正定,作为“河朔重镇”,亦成为改朝换代的古战场。春秋战国,晋战鲜虞,赵争中山。汉高祖三征东垣,韩信背水一战。五胡乱中原,唐平安史乱。宋、金、元三国纷争,明燕王“靖难之变”。即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还发生了两次解放正定的拉据战。
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以至造成“十室九空”,“全城绝无人烟”。所以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向正定移民,最著名的当属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两次从山西向真定的大移民。
正定,“枕中山而挹秀,跨冀野以钟灵”,地属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平原,物华天宝、商贸发达。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发现这里即有制陶、铸铜器具,唐代生产的丝、罗制品成为朝廷贡品。元代设织染、杂造局,明代引种棉花后,纺织业闻名全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商贸业发展,正定成为“贸易丰盈之所”。到了元代,阳和楼一带则出现了“豪商大贾,并集于此”的繁华景象。
正定是佛教重镇。千年古城内著名的“四塔八大寺”就是历史的明证。塔是大和尚圆寂后,埋葬舍利或衣钵的坟墓,是僧人传世地位的象征。正定的四塔是雕饰华美的广惠寺多宝塔,“镇府巨观”的天宁寺凌霄塔,朴实端庄的开元寺须弥塔,玲珑秀丽的临济寺澄灵塔。四塔全是国保文物,这在全国县城中绝无仅有。八大寺分别是临济寺,隆兴寺,开元寺,天宁寺,广惠寺,崇因寺,洪济寺,舍利寺。八大寺就是中国最兴盛时期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信号及中华文明最辉煌时期的图谱和证据。中国佛教寺院,向有“唐寺宋塔”之说,而正定的八大寺,3座建于唐之前,5座建于唐。四塔全建于唐代。寺、塔均开佛教先河。据1931年统计,正定全县有寺庙45座,金、元、明、清政府设置的僧官达44位,不少寺院住持替皇帝代行出家。
悠久的历史,显要的关隘,深厚的文化,使正定成为“畿辅之要区,历代之重镇”,“壮哉一都会”。从而为正定古城留下了瑰玮灿烂的文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如今,在周长12公里的古城墙内,密集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居全国县城之首。县内还有省保文物4处,市县级26处。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建筑皆有遗存,素有“古建筑群”美誉。
在国保文物中,有京外名刹之首的隆兴寺,佛教临济祖庭的临济寺,唐代三宝的开元寺,文、书、刻三绝的唐朝风动碑,真正元代原构的府文庙前殿,“一望即令人惊喜”的县文庙大成殿。而前呼后拥、左右照应的多宝塔、凌霄塔、须弥塔、澄灵塔如四颗明珠放射出璀璨光芒。另外,历经沧桑的明代古城墙,古城标志性建筑、“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的阳和楼,清代“一门五中枢”的梁氏宗祠,民国总理、“一代奇才”的王士珍旧居及王氏双节祠……,无不彰显着古城古建筑的延续和历史文脉的传承。
正定的灿烂历史文化和显要的政治地位,受到了历代帝王的高度重视。汉高祖三下东垣平叛乱,隋文帝兴佛敕建龙藏寺。赵匡胤亲驾真定铸大佛,康熙帝六巡古城书匾额。乾隆爷七临正定留诗文,西太后西逃回銮驻隆兴。
正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臣武将,各领风骚。
秦汉时期的南越王赵佗。平岭南,建越国,面南称帝。为了国家统一,又向北纳贡,归顺汉朝。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汉顺平侯、常胜将军赵云。智勇双全,有胆有识。生于正定,扬威当阳,具有义、仁、勇的精神思想,德才兼备的高尚品格,是兵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完美结合的光辉典范,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毛主席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
宋初大将高怀德。随宋太祖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官封渤海郡王。
工程学家怀丙。曾巧妙更换凌霄塔擎天大柱,扶正倾斜的交河大桥。
金元医家李东垣。独创的“脾胃论”、“内经论”,至今盛行医界,造福后人。
明朝阁老梁梦龙。为官清正,屡立战功,历任兵部、吏部尚书,封太子太保。
收藏大家梁清标。“读书目数行”,曾任兵部、礼部、刑部、户部尚书,授保和殿大学士。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鉴赏家,收藏家。有“收藏甲天下”之誉,如今国内外大博物馆几乎都有他的藏品。
国务总理王士珍。清末的“北洋三杰”,江北提督。民国时期曾任国务总理、陆军总长。退出政坛后以元老身份调停军阀派系纠葛,起到了稳定北京局势的作用。
眼科专家张晓楼。著名医学家,眼科专家。在沙眼防治上贡献突出,被国际组织授予金奖。曾任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眼保健医生。逝世后捐献的眼角膜移植到了普通患者身上。
正定,地肥水美,有“北国江南”之誉,多出美女后妃。如魏国美人薛灵芸,周朝杨淑妃,张贵妃,宋朝元德李太后,明代神宗吴才人等。
除以上正定籍名人外,外来名人也为正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
义玄,佛教临济宗创始人。禅风峻烈,以棒喝著称,使临济宗成为禅宗最大派系,有“临济遍天下”之称。唐懿宗谥为“惠照禅师”。雍正皇帝旨封“真常惠照禅师”,刻于澄灵塔上。
白朴,元代与关汉卿齐名的大戏曲家。其著作《墙头马上》、《梧桐雨》等长演不衰,真定成为元代戏曲活动中心。
周应中,明万历年间的真定知县。将真定土城改建为砖城,主编了第一部《真定县志》。
唐代高适、韩愈,宋代欧阳修、范大成,金代文天祥、元好问,元代刘因、史天泽,明朝赵南星、袁宏道,清朝孔尚任、赵文濂等等,都曾在正定留下足迹和传世佳作。
正定是历史文化名城。西汉以来,正定一直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的流通、移民的迁入,宗教的传播,使这里的文化南北融通,东西交合。府文庙、县文庙官学的设立,恒阳书院、风动书院、百年名校河北正中的兴办,使这里儒学发达、人才济济。文化是历史传承的根脉,文人是历史文化传播的载体。历史上正定曾有95人考中进士,著名学者百余人,著作500余卷。
元代是正定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之一。以白扑、尚仲贤、李文蔚等元曲大家为首的作家群,加之宋朝“汴梁、郑州之人多居真定”,使宋、金、元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元杂剧全国活动中心,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常山战鼓。始于春秋、盛于明代,在正定民间广为流传,“城市村墟,锣鼓无虚日。市井箫鼓喧闹,鼓声不绝。”如今常山战鼓更是声名远播,列为中国四大名鼓之一,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儒学的发达、佛学的昌盛、道学的活跃,使正定成为儒、佛、道文化融会贯通、协调发展之名城。
1994年,国务院命名正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