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科举考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什么

 我来答
内蒙古恒学教育
2022-11-11 · 专注于教育培训升学规划
内蒙古恒学教育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探花。
古代科举考试流程:先参加院试考秀才,成为秀才后参加乡试考举人,考上举人参加会试成为贡士,成为贡士后参加殿试。
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张挂黄榜公布,俗称为“金榜题名”。
浅羽皆人2D
游戏玩家

2016-08-30 · 非著名电竞玩家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5415万
展开全部
探花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三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

“探花”一名在唐代的科举经已出现。当时中进士者会园游庆祝,称“探花宴”。以进士中的年少貌美者为“探花使”,到各名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北宋开始,进士必须经过皇帝殿试,并且定立进士一甲只有三人。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探花。

探花这名称跟状元、榜眼一样,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
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太祖以后,学校与荐举变得有名无实,科举考试却日益受重视。
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学校生员(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参加会考,教做乡试,录取的人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在隔年春天到礼部应考,称为会试,录取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同年再由天子亲自在殿上出题测验进士,称为殿试或廷试,把会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一甲三人,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传胪。
所谓「三元及第」就是指一连考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
进士一词始于隋炀帝之设进士科进士第一名称状元,又称“魁甲”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称状元。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妖感肉灵10
2022-11-13 · TA获得超过6.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2亿
展开全部
第三名叫探花。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
古代科举考试流程:先参加院试考秀才,成为秀才后参加乡试考举人,考上举人参加会试成为贡士,成为贡士后参加殿试。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张挂黄榜公布,俗称为“金榜题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荐康
2023-04-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25
展开全部
第三名叫探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各种怪miu
高粉答主

2019-04-25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2万
展开全部

第三名叫探花。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进士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

古代科举考试流程:

先参加院试考秀才,成为秀才后参加乡试考举人,考上举人参加会试成为贡士,成为贡士后参加殿试。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张挂黄榜公布,俗称为“金榜题名”。  

扩展资料:

探花的历史沿革: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

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如北宋前期宰相寇准就是探花。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太祖以后,学校与荐举变得有名无实,科举考试却日益受重视。

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学校生员(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参加会考,教做乡试,录取的人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在隔年春天到礼部应考,称为会试,录取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同年再由天子亲自在殿上出题测验进士,称为殿试或廷试,把会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一甲三人,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传胪。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称状元。

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

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称省试,殿试带有复杂的性质。宋代在正科之外,还设立恩科。连续考十五场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办法,赐予本科出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探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