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我来答
创作者dhisll

2017-02-28 · 123生活、教育、科学123
创作者dhisll
采纳数:6415 获赞数:8297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认真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进行详细了解,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其中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小组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协调、记录工作。组长、副组长、另外两名组员则依次命名为1、2、3、4号,在合作学习时,一般情况下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提问、复述课文、探讨疑难问题、互相批改作业等等。而教师检查时就不用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请小组中的某一号发言,也更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学习小组建立了,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一组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你们小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汇报一下?”(让学生汇报结果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也一定会认真聆听,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演示演示这个过程?”
……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是需要我们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
三、 恰当指导合作学习
1.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如进行第一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一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他们的意思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成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进入第二阶段合作学习时可以这样引导学习: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
(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
2.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可引导学生“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的个人思考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的思考。
(3)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予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三、精心设立评价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追寻“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也把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序号调换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激励表扬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经常性地评比最佳小组,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在预习检查、课文分析等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上课听课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小组的上课纪律、作业上交、单元测试等表现突出的都给予奖励。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形式不一的合作学习,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ezct1595026881
2017-02-28 · TA获得超过2.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613
采纳率:72%
帮助的人:834万
展开全部
:学生的学习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学生相互交流的结果。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多边互助,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较好方式。但现行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诸多弊端:
合作过急
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甚至无效。
合作过短
合作学习开始,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合作时间不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展开,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合作过滥
有些教师在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堂上,组织多次讨论,时间长达二十多分钟。课堂上合作次数过多,且不论合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如何,单从合作学习所占课堂教学的比率看,可以想象:课堂教学被大量的讨论“侵占”,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很难使教学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达成。
合作过简
有些教师仅为合作而“合作”,即使学生单独就能解决的问题,也通统让学生合作,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怠性,对合作学习丧失积极性。
合作技能弱
小组合作时,组内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无组织无纪律,学习上的强者各自抢着说,而弱者却成了旁观者,有的更是“隔岸观火”——趁机做小动作。
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削弱对课堂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从原来的教师“满堂灌”改为现在的学生灌学生的“满堂灌”,完全背离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虽然现行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但这些是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操作错误所造成的,只要教师科学合理地组织合作学习,依然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独有优势的。
那么如何科学地实施合作学习呢?
一、合理搭配小组合作的成员
1、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在尊重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组建好的合作小组应力求小组间力量均衡,无明显差异,这样更能体现小组间竞争的公平、公正,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小组内谁是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决),谁负责记录、汇报等,使小组内成员能各司其职,避免 “吃大锅饭”,达到组内同学间的优势互补。组内同学担任的角色不一定固定不变,分工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变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
二、课堂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的策略
1、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1)学会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的习惯十分重要。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倾听别人发言不仅是对他人学习成果的尊重,还可以从他人的发言中,集思广益,辨析谬误,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从中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2)学会发言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做到敢想、敢做、敢说。让学生把在探索过程中的发现与遇到的困难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团队优势。
(3)学会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时,由小组长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其他同学负责如记录、汇报等工作。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互相协作,共同配合,尤其是操作性学习,更是要求人人参与,齐心协力。
2、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1)独立操作有困难时
数学学习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这时仅凭个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如“圆周率的认识”,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操作、计算、比较、归纳才能得出规律,这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就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独立学习的困难。
当然,探索操作的策略、设计操作的方法更为重要,在小组成员讨论出多种方法之后,再进行小组分工,然后组内反馈、汇总。通过这样的“总—分—总”的探索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又避免了“重形式轻探究”。
(2)独立思考有困难时
数学的学习内容往往是抽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由于学生个人认识的局限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达成对数学问题认识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由于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产生思维定势——只看末尾定特征,这时可以让学习小组通过摆一摆(学具:如数字卡片)、算一算、辩一辩、填一填(表格)、想一想(归纳),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充分的探索与探讨,比较全面地思考、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3)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指解题策略、方法、结果具有多样性。而学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很难达到全面、多样,这时就需要小组成员群策群力,才能达到解题策略、方法、结果的多样性。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学习后,有一个结合生活情境的“设计边框”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设计边框的方法有多种,而且由于方法的不同,所用的材料多少也有不同,从而使学生体验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注意点
1、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1)合作前留空白
教师在要求小组合作前,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构,避免“急、短”。只有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
(2)合作中给自主
当学生有了探索的需要时,他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能力投入到探索过程中来。这时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你会惊讶,其实学生个个都是“小小数学家”。
(3)合作后要辨析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时,难免有问题,这时教师往往要包办代替学生选择、判断,其实不妨仍然让学生进行辨析——对错、优劣,让学生对于所探究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样掌握的知识、方法才会更巩固、灵活。
2、提供适宜的问题
“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提供给学生讨论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挑战性。问题过难,学生学习易懈怠、灰心、丧失信心;问题过易,学生学习易失去兴趣,丧失学习激情。因此教师要选择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3、教师要参与、指导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但并不是说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无所事事”, “放羊”式的教学形式并不是合作的目的。
(1)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当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负责提供小组探究的内容与目的;在小组探讨研究方法与策略时,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交流、辨析,确定研究对策。
(2)促进者和合作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是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参与小组学习,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与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适时进行指导与调控,回答学生的问题等。
(3)倾听者和指导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反馈时,教师应当是倾听者和指导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要在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时及时给予反馈与建议,或鼓励学生参与评论与辨析,最后指导学生完成对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应用。
4、团体激励,鼓励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这种淡化个人意识、个人行为,易于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如对于小组探究学习中,新颖的研究方法、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平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如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任何教学形式,均有其适用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场合,不能武断地认为某种教学方式“无所不能”。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敢于探索,勤于总结,善于发现,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精彩,更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利读书会
2021-03-13 · 贡献了超过253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4万
展开全部

《学习之道》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要学会灵活切换这两种模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