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人是怎么进行婚前性教育的

 我来答
锐创网络在线咨询
2020-05-29 · 服务至上,效率争先。
锐创网络在线咨询
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我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于每一位客户,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中国人对性教育还是欠缺,也不是很重视,大家可以看看性能力的自我修养,提倡男性自我康复。

冀志祭旎
2019-04-24 · TA获得超过365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73
采纳率:26%
帮助的人:245万
展开全部
穷人家靠动物本能无需教育,富人家如果是童养媳一般男的要小女方很多岁,会有女方引导或丫鬟或老妈(老妈指老仆人可不是少爷他妈)在一旁指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0-05-26
展开全部

老祖宗还是方式很多地,只是失传了很多,这方面建议看看,性能力的自我修养。会增加很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情感驿站8
2017-01-22 · 长椅一直空着,欢迎有情感疑惑的你来坐坐。
情感驿站8
采纳数:79 获赞数:43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东汉把性教育作为贵族子弟学校的必修课,可见那时人们的性观念还是相当开明,对研究性问题相当重视。当然,从今天的观点看来,性教育不能父子相授,则未必。古人还有专门的教材教具,不知道教这门课的老师有没有执照证书神马的,来看看他们都教些什么内容吧:
在我国历史上,对性教育有正式的记载始于汉代。
东汉建初四年即公元79年,朝廷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经学讨论会,由皇帝亲自主持,这个会议的记录以后由班固整理编辑成《白虎通德论》,简称《白虎通》,这是当时官方对经学的标准答案,对后世影响很大。
可是,就是这么一部官方的极为“正统”的书,却对性问题十分重视。
《白虎通》还有一节专门讨论“辟雍”。“辟雍”是古代的一种学宫,男性贵族子弟在里面学习作为一个贵族所需要的各种技艺,在课程中居然还有性教育。
那么,为什么性教育要在学校进行而不能在家中进行呢?从《白虎通》看来,这个问题在那次御前会议上也被提出来了,《白虎通》记录下来了,原文解释道:“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渫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妇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意思是父亲不能教自己的儿子,这样轻慢不严肃。
东汉把性教育作为贵族子弟学校的必修课,可见那时人们的性观念还是相当开明,对研究性问题相当重视。当然,从今天的观点看来,性教育不能父子相授,则未必。
那么在我国古代,广大民众有没有性教育呢?当然有。不过没有那么系统、全面,而多用“形象化教具”,进行“暗示引导”的教育方式。“嫁妆画”和“压箱底”就是其中主要的两种。
“嫁妆画”实际上是一卷约有8张至12张不同性交方式的春宫画,因为社会大量需要,所以多用木版印制,乡土味、民间色彩很浓。
在女儿出嫁前,父母往往购买一两卷“嫁妆画”,放在嫁妆之中,随女儿带到夫家去,到了新婚之夜,小两口他们往往对性是很无知,就把“嫁妆画”铺在床上“照猫画虎”地做。
关于“嫁妆画”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其实物在民国初年还有不少发现,可见此物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期。东汉文学家张衡曾写过《同声歌》,以女性第一人称描写男女在新婚之夜的心情,后世对此诗评价很高,认为它“丽而不淫”、“寄兴高远”、“以喻臣子之事君也”等等。
除了“嫁妆画”以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性教育工具是“压箱底”。它是一种瓷器,有的比拳头还小一些,外形多为水果状,有盖,内藏一对呈交合状的男女。平时,人们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儿出嫁前,母亲把“压箱底”取出来,揭开盖以示女,让她体会“夫妻之道”。
当然,古代的性教育也决不仅是“暗示引导”,也有一些性学古籍可供阅读,但不那么普及。少女出嫁时,奶娘、稳婆、小姊妹可能会教她;有时小姊妹们会在新嫁娘窗前唱山歌,这些山歌都有性内容,唱山歌有调笑的成分,但也有性启蒙的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