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和外力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何作用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地貌学》复习与思考
第1章绪论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内力和外力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并简述内力、外力的关系.
1.地貌形成的营力(动力)
(1)内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内营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泛指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运动所产生的作用.)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造成地球表层物质的变位和变形.
(2)外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外营力:是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块体运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生物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3)内、外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地貌的形成是在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内力作用促使地表起伏,增加地势高差;外力作用夷平地表,削弱地势高差.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量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2-3章 构造地貌(全球构造、大地构造)
大洋中脊为纵贯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山系.全长约达80000千米.宽度1000千米以上,高于大洋盆地约2-3KM.洋中脊是大洋板块新生的地方,为幔源物质上涌处,顶部有拉张作用形成的中央裂谷.大洋中脊被一系列与之走向垂直的转换断层切断错开.
转换断层是洋脊轴部海底扩张引起的特殊断层类型,又称剪切型板块边界或平错型板块边界.
1. 威尔逊从板块观点出发将大洋发展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代表性海洋是什么?
1. 胚胎期 大陆地壳张裂及裂谷出现,如东非大裂谷
2. 幼年期 裂谷扩大,海水侵入形成早期海洋,如红海
3. 成年期 海底继续扩张成为大洋,如大西洋
4. 衰退期 大洋板块下潜时,进入衰退期,如太平洋
5. 终了期 洋壳消亡速度大于增生速度,大洋缩小,如古特提斯海演变为现代地中海
6. 地缝合线期 板块碰撞,大洋闭合形成褶皱山系,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古特提斯海消失,大洋结束.
2.新生代三条规模巨大的活动地貌带是什么?有何特征?新生代全球三条规模巨大的活动构造地貌带:
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洋脊裂谷带.
活动构造地貌带共同特点:地形高差起伏悬殊;新生代岩层变形变位明显;岩层变质作用显著;火山与岩浆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
3.简述并图示大陆边缘的主要类型
(一)稳定型大陆边缘:大西洋型
(二) 活动型大陆边缘:1. 安第斯型(海沟-边缘山脉); 2. 东亚型(海沟-岛弧-边缘海盆地).
第4 章 地质构造地貌
丹霞地貌是指近水平产状的巨厚红色砂、砾岩经构造抬升后,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以及重力坍塌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被陡崖分割的平顶高地、孤峰和石柱等地貌形态组合.
穹隆构造地貌穹窿构造是一种无固定背斜轴的背斜构造,近浑圆形,岩层由中央向四周外倾,无一定走向.
穹窿地貌按成因分为二种:1.岩浆侵入穹窿山;2.构造拱曲穹窿山
猪背脊(岭)
断层线崖.断层线崖(逆向断层线崖):上升盘剥蚀低于下降盘高度,下降盘的断崖;
1. 标出图中河谷的地貌学名称(顺向谷、逆向谷、次生谷).
2. 何谓地形倒置(逆地貌)?举例并图示逆地貌的形成过程
逆地貌:地质构造形态与地形起伏相反的地貌,又称为逆地貌或地貌倒置.
3. 简述断层崖的演化过程.
高大断层崖---断层三角面---低矮浑圆山嘴---断块山被夷平
4. 图示并说明断层线崖的演化过程.
第5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地貌
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崩解、破碎和分解等一系列物理或化学的过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和土层.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崩塌崩塌 :斜坡上的碎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向下急剧倾倒、崩落现象.
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山麓剥蚀面:在干旱区,由于山坡的后退,山前形成的宽广平缓的基岩坡面.
岛状山
【思考题】
从滑坡形成的力学机制(图示)和条件及类型出发,谈谈应如何治理滑坡?
滑坡的力学机制分析:
式中:K-坡地不稳定系数;G-土体重力; θ-坡度角;C-土体内聚力;N-土体正压力;φ-土体的内摩擦角
在理论上,当K=1时,岩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K>1时,岩土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当K
第1章绪论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内力和外力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并简述内力、外力的关系.
1.地貌形成的营力(动力)
(1)内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内营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泛指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运动所产生的作用.)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造成地球表层物质的变位和变形.
(2)外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外营力:是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块体运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生物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3)内、外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地貌的形成是在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内力作用促使地表起伏,增加地势高差;外力作用夷平地表,削弱地势高差.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量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2-3章 构造地貌(全球构造、大地构造)
大洋中脊为纵贯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山系.全长约达80000千米.宽度1000千米以上,高于大洋盆地约2-3KM.洋中脊是大洋板块新生的地方,为幔源物质上涌处,顶部有拉张作用形成的中央裂谷.大洋中脊被一系列与之走向垂直的转换断层切断错开.
转换断层是洋脊轴部海底扩张引起的特殊断层类型,又称剪切型板块边界或平错型板块边界.
1. 威尔逊从板块观点出发将大洋发展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代表性海洋是什么?
1. 胚胎期 大陆地壳张裂及裂谷出现,如东非大裂谷
2. 幼年期 裂谷扩大,海水侵入形成早期海洋,如红海
3. 成年期 海底继续扩张成为大洋,如大西洋
4. 衰退期 大洋板块下潜时,进入衰退期,如太平洋
5. 终了期 洋壳消亡速度大于增生速度,大洋缩小,如古特提斯海演变为现代地中海
6. 地缝合线期 板块碰撞,大洋闭合形成褶皱山系,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古特提斯海消失,大洋结束.
2.新生代三条规模巨大的活动地貌带是什么?有何特征?新生代全球三条规模巨大的活动构造地貌带:
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洋脊裂谷带.
活动构造地貌带共同特点:地形高差起伏悬殊;新生代岩层变形变位明显;岩层变质作用显著;火山与岩浆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
3.简述并图示大陆边缘的主要类型
(一)稳定型大陆边缘:大西洋型
(二) 活动型大陆边缘:1. 安第斯型(海沟-边缘山脉); 2. 东亚型(海沟-岛弧-边缘海盆地).
第4 章 地质构造地貌
丹霞地貌是指近水平产状的巨厚红色砂、砾岩经构造抬升后,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以及重力坍塌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被陡崖分割的平顶高地、孤峰和石柱等地貌形态组合.
穹隆构造地貌穹窿构造是一种无固定背斜轴的背斜构造,近浑圆形,岩层由中央向四周外倾,无一定走向.
穹窿地貌按成因分为二种:1.岩浆侵入穹窿山;2.构造拱曲穹窿山
猪背脊(岭)
断层线崖.断层线崖(逆向断层线崖):上升盘剥蚀低于下降盘高度,下降盘的断崖;
1. 标出图中河谷的地貌学名称(顺向谷、逆向谷、次生谷).
2. 何谓地形倒置(逆地貌)?举例并图示逆地貌的形成过程
逆地貌:地质构造形态与地形起伏相反的地貌,又称为逆地貌或地貌倒置.
3. 简述断层崖的演化过程.
高大断层崖---断层三角面---低矮浑圆山嘴---断块山被夷平
4. 图示并说明断层线崖的演化过程.
第5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地貌
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崩解、破碎和分解等一系列物理或化学的过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和土层.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崩塌崩塌 :斜坡上的碎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向下急剧倾倒、崩落现象.
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山麓剥蚀面:在干旱区,由于山坡的后退,山前形成的宽广平缓的基岩坡面.
岛状山
【思考题】
从滑坡形成的力学机制(图示)和条件及类型出发,谈谈应如何治理滑坡?
滑坡的力学机制分析:
式中:K-坡地不稳定系数;G-土体重力; θ-坡度角;C-土体内聚力;N-土体正压力;φ-土体的内摩擦角
在理论上,当K=1时,岩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K>1时,岩土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当K
东莞市润德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9-10-26 广告
2019-10-26 广告
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由于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仅为10A左右),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高达97-98%)。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东莞市润德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展开全部
(1)内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内营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泛指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运动所产生的作用.)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造成地球表层物质的变位和变形.
(2)外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外营力:是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块体运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生物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3)内、外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地貌的形成是在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内力作用促使地表起伏,增加地势高差;外力作用夷平地表,削弱地势高差.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量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营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泛指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运动所产生的作用.)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造成地球表层物质的变位和变形.
(2)外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外营力:是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块体运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生物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3)内、外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地貌的形成是在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内力作用促使地表起伏,增加地势高差;外力作用夷平地表,削弱地势高差.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量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