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特产 南通有什么特产带回家
展开全部
海鲜珍品-文蛤
南通东濒黄海,在13万公顷的滩涂上盛产数百种浅水贝类,尤以送文蛤最为丰富,占中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文蛤雅称“天下第一鲜”,属于腮纲兼蛤纲的海产贝类。明代李时珍云:“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曾有过“车蝥与月蛤,寄自海陵郡”的诗句。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姑苏吃到文蛤,便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
文蛤,生活在浅海盐度较低的沙滩上,雌雄异体,性腺成熟期在6月至7月,产出的精、卵子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蛤经三周后进入沙底栖息。从幼蛤到长成采捕需二三年。幼蛤由海潮带到十几米深的滩涂地带活动,最适宜的水温为15-25度,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长大后逐渐向潮下带迁移,平时常露出沙面,冬季潜入沙底的约二三十厘米处越冬,但留有气孔可以通气。
文蛤其壳如彩色扇状,其肉鲜嫩无比,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10%,脂肪11.2%、碳水化合物2.5%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磷、氨基酸、其味鲜而不俗,食而不厌。食用文蛤,能开胃、催乳、健身,且有清热、化痰、利湿、散蛤等功能。色彩斑斓的贝克可以作蛤蜊油的精美包装盒,也可制作成大雅之堂上的工艺品。
文蛤的食法颇多,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速炒;或作为配菜,调色提味;或佐料腌制,生炝生吃;或斩成肉泥,煎成饼。特别是近年来,如东制药厂将其开发成粉剂精品,冠名为“天下第一鲜”,蜚声海内外。
生于海边长于海边的人们,习惯了现炝现吃,他们将文蛤肉洗净后,用盐腌制少时,在洗净,佐以烧酒、麻油、酱油、醋、生姜、白糖、便成了最好的下酒菜。可异乡人看后无不瞠目结舌、唯恐避之不及,但来久了,也经不住诱惑,大有“唯有牺牲多戆直”的“英雄气概”。在闭上眼睛吞上几只后,顿觉眼界大开,相见恨晚。海边人还有制文蛤酱的好手艺。把鲜文蛤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在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泌出的香味,使你垂涎三尺,食欲徒增。此酱可馈赠亲友,或作为沿海人在内地工作期间早晚下饭的主菜。难怪沿海人的乡情如此浓烈,从中可窥一斑。
在广阔无垠的南黄海滩上,随着潮水的落去,赶海人有的肩扛着铁刨子,有的手拎着网兜,涌向这一天出一头“金牛”的大海。他们有的用铁刨子倚在肩上,麻利地拖着后退,凭着沙中传出的声感,将一只只文蛤又迅疾勾入网兜里。有的人只用双脚踩文蛤,将海滩上的沙泥踩活后,文蛤就自然露出沙面,然后用手一只只地拾进网兜。人们边踩文蛤边说着、。笑着、唱着、充满着诗情画意。改革开放为南黄海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南通人把文蛤打进了国际市场,使其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地“天下第一鲜”。仅以全国著名地文蛤产区如东为例,全县除天然文蛤繁殖海面外,人工养殖面积达50多万亩,年出口6000多万吨,成为我国最大地文蛤生产基地。近年来,南通市旅游部门将滩涂踩文蛤作为专项旅游活动推出,美其名“海上迪斯科”,为国内外独有,融观赏、运动、风味平常于一体,已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成为南黄海上一道亮丽地风景线。
白蒲“三香斋”茶干
(简称白蒲茶干)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特产。“白蒲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精制而成。内含易于人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及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B1、B2 和钙、磷、铁等,还含有动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弥补动物菜肴的缺陷,对增补人体和营养极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方且薄,别具一格,经济实惠,弛名四方,极受群众欢迎。
南通嵌桃麻糕
选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细作而成。每斤两条,每条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泽金黄,嵌桃均匀,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浓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腻,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17.7%蛋白质15.8%脂肪,百分之37.1%蔗糖,可谓之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嵌桃麻糕,相传有百余年历史,当时,通州城内,有一姓许,名松甫者,于东门设一“鼎泰”号杂货店,以产茶食糕点为主,在外埠亦有店铺经营。后来,许氏于清朝府内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点进贡。唯独通帮老师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选料精细,加工讲究,味美可口,颇有特色,最为著称。从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誉为“官礼茶点”,扬名于天下,脆饼问世后,麻糕、脆饼媲美,为南通两大闻名特色产品,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海外侨胞浓厚的兴趣。
西亭脆饼
原名复隆茂白脆,始产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 产地为通州市西亭镇。曾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种脆饼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形态别致、层次分明、香甜松脆、富有营养,是家庭食用、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
石港乳腐
产品色泽黄亮,滋味鲜美,醇香爽口,外层皮面严实,肉质酥松细嫩,一向是传统家常风味佐餐食品。
盆景
南通盆景分为如派盆景和通派盆景.南通盆景的显著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深得人民喜爱。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产始于清咸丰初年,与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齐名,为全国三大名腿之一。如皋火腿薄皮细爪,形如瑟瑟,色红似火,风味独特,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中外。可常年贮存,供四季食用。烹饪可蒸、煮、炖、煨、炒、焖、烧一般清炖和煮食为佳。
如皋香肠
如式香肠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如皋香肠,产品誉满全国, 被评为商业部和江苏省的优质名特产品。其特色是:条形整齐、肉质紧密、色泽鲜艳、咸甜适度、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腻,深受群众喜爱。
如皋香肠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品种之一。其生产始于清同治年间, 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清末获“南洋劝业会”二等奖。可与“广式”香肠媲美, 被称为“如式”香肠。如皋肉联厂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工艺,精心研制新配方,产品质量享誉国内外。所产“如皋牌”香肠1982年起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如皋肉松
如皋肉松的生产始建于1914年,建国后由如皋肉联厂生产。原为“太仓式”肉松,由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研制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肉松自己特有的风味。1982年起“金梅牌”肉松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在巴黎荣获国际美食学会与旅游观光委员会授予的金质荣誉奖章,这是我国在国际上获得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创于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为江苏特产、苏北名点,名倾大江南北,《江苏名菜名点》一书曾作介绍。林梓潮糕选料讲究,以当年产优质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绵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红绿瓜丝,用荷叶垫底,制成圆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刚出笼时不粘手,弹性如海绵,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浊,甜而不腻,柔润爽口,风味纯正。既是可口的点心,又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
如皋萝卜
如皋人种植的白萝卜至少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在唐太和年间(827- 836年),如皋定慧寺僧侣早有种植,将萝卜作为供品,并馈赠施主,时称菜菔,其种子叫菜菔子,供药用。后逐渐流传民间,广为种植。清乾隆庚午年(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一名菜菔,有红白二种,四时皆可栽,唯末伏秋初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少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如今红萝卜种植已很少,只在端阳节前后有少量上市,都以白萝卜为主。
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故称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营养丰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来誉满大江南北。
薄荷脑
以薄荷为原料的薄荷产品,是医药卫生、日用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南通薄荷油厂生产的白熊牌薄荷脑,多年来一直以稳定的质量压倒巴西、美国、日本等国的天然或合成薄荷脑,因而连续荣获国家产品金质奖。
王氏保赤丸
产品系南通名医世家王氏祖传儿科良药,由南通制药总厂精选地道药材,并特邀秘方传人王绵之教授监制而成,专治小儿乳滞疳积、感冒发热、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呕吐腹泻、大便秘结等症。1983年以来连续荣获国家银质奖。全市各药店均有出售。
季德胜蛇药片
产品根据蛇医专家季德胜的秘方制成,南通制药总厂出品,为国家银质奖产品。全市各药店均有出售。该药专治被蝮蛇、眼镜蛇、五步蛇咬伤的中毒症,因蝎子、蜈蚣等毒虫咬伤所引起的肿痛等。
凤尾鱼罐头
产品系南通罐头厂生产的名牌产品,曾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畅销港、澳、美国等地。这种罐头鱼体带子饱满,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色泽光亮,香气扑鼻,营养丰富,为佐餐佳品。
蓝印花布
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蝙蝠)捧寿、吉庆有余(鱼)、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如今蓝印花布面料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到宽幅布,由土布发展到精棉坯布和棉麻混纺布。花色品种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蓝印门帘、壁挂、台布、鞋帽、拎包、玩具等多种工艺品,尤其是蓝印花布时装,成为都市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初见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扎染工艺一度失传。七十年代初,南通首先恢复扎染生产,并不断创新,使扎染技艺更臻完善。扎染分扎绞和缝绞两大类,扎绞又称鱼子缬,用线在米粒大的小点上顺序环绕打四道线结,工艺要求高,产品富有立体感和弹性;缝绞是用针线按设计好的图案造型穿行,抽紧而染,纹饰活泼大方,韵味生动自然。扎染产品丰富多样,既有时装、领带、围巾、拎包等日用品,也有和服、腰带、壁挂等珍贵工艺品;既有丝绸产品,也有棉麻织物。
勾针衣
南通的传统手工产品之一,有东方珍品之誉。勾结技艺源于古时沿海妇女的渔网勾结,后来勾结童袜、发罩、烟袋套一类简易日用品,如今融勾、绣、镶、嵌、补、缀等各种技法于一体,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各种花纹图饰,均可勾结。勾针及花型清秀,立体感强,既有传统工艺的庄重、典雅,又有现代艺术的华丽和飘逸。现海安、如东一带有几万妇女从事针编织,海安美乐牌勾针衣有省、部优质产品证书,畅销日、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刺绣
1914年,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来通举办女红传习所,为南通培养了一大批刺绣艺人。南通刺绣继承了沈寿仿真绣的优秀传统,以肖像刺绣闻名,具有形神兼备、肤色逼真、运针匀齐细密、绣面光亮平整等特点。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还在古代民间点彩和纳锦针法的基础上,创制了刺绣新品新锦绣,它与现代画稿相结合,更具装饰性和实用性。该所为北京长城饭店制作的《长城万里图》彩锦大型壁挂,成为饭店重要一景。
白蒲黄酒
白蒲黄酒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素有“液体面包”美称。白蒲黄酒采用纯稻米酿造,工艺独特,取千年酿造之精髓,其中富含二十余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人体所必需的职能从事物中摄取的8中氨基酸黄酒中就高达2550毫克,其酒精度低,常饮能壮神醒气,有舒筋活血,保脾强身之效。“水明楼”牌白蒲黄酒为江苏省优质产品,重点保护产品、出口免检产品。曾获1993年东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北京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如通”牌白蒲黄酒为南通市名牌产品、重点保护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白蒲黄酒现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部分出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南通风筝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著称,与北方的造型风筝分为南北两派。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变形“七连星”至“十九连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竖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车运载。“板鹞”上缀满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乒乓球等制成。鹞面上并绘有神话传说等民间绘画,下部系两根几十米长的尾绳,一只精致的板鹞,便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当地群众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传。大板鹞需多人拉放飞,升空后大中小哨口分别发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谐,悦耳动人,声及数里,婉似“空中交响乐”。
南通东濒黄海,在13万公顷的滩涂上盛产数百种浅水贝类,尤以送文蛤最为丰富,占中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文蛤雅称“天下第一鲜”,属于腮纲兼蛤纲的海产贝类。明代李时珍云:“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曾有过“车蝥与月蛤,寄自海陵郡”的诗句。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姑苏吃到文蛤,便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
文蛤,生活在浅海盐度较低的沙滩上,雌雄异体,性腺成熟期在6月至7月,产出的精、卵子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蛤经三周后进入沙底栖息。从幼蛤到长成采捕需二三年。幼蛤由海潮带到十几米深的滩涂地带活动,最适宜的水温为15-25度,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长大后逐渐向潮下带迁移,平时常露出沙面,冬季潜入沙底的约二三十厘米处越冬,但留有气孔可以通气。
文蛤其壳如彩色扇状,其肉鲜嫩无比,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10%,脂肪11.2%、碳水化合物2.5%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磷、氨基酸、其味鲜而不俗,食而不厌。食用文蛤,能开胃、催乳、健身,且有清热、化痰、利湿、散蛤等功能。色彩斑斓的贝克可以作蛤蜊油的精美包装盒,也可制作成大雅之堂上的工艺品。
文蛤的食法颇多,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速炒;或作为配菜,调色提味;或佐料腌制,生炝生吃;或斩成肉泥,煎成饼。特别是近年来,如东制药厂将其开发成粉剂精品,冠名为“天下第一鲜”,蜚声海内外。
生于海边长于海边的人们,习惯了现炝现吃,他们将文蛤肉洗净后,用盐腌制少时,在洗净,佐以烧酒、麻油、酱油、醋、生姜、白糖、便成了最好的下酒菜。可异乡人看后无不瞠目结舌、唯恐避之不及,但来久了,也经不住诱惑,大有“唯有牺牲多戆直”的“英雄气概”。在闭上眼睛吞上几只后,顿觉眼界大开,相见恨晚。海边人还有制文蛤酱的好手艺。把鲜文蛤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在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泌出的香味,使你垂涎三尺,食欲徒增。此酱可馈赠亲友,或作为沿海人在内地工作期间早晚下饭的主菜。难怪沿海人的乡情如此浓烈,从中可窥一斑。
在广阔无垠的南黄海滩上,随着潮水的落去,赶海人有的肩扛着铁刨子,有的手拎着网兜,涌向这一天出一头“金牛”的大海。他们有的用铁刨子倚在肩上,麻利地拖着后退,凭着沙中传出的声感,将一只只文蛤又迅疾勾入网兜里。有的人只用双脚踩文蛤,将海滩上的沙泥踩活后,文蛤就自然露出沙面,然后用手一只只地拾进网兜。人们边踩文蛤边说着、。笑着、唱着、充满着诗情画意。改革开放为南黄海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南通人把文蛤打进了国际市场,使其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地“天下第一鲜”。仅以全国著名地文蛤产区如东为例,全县除天然文蛤繁殖海面外,人工养殖面积达50多万亩,年出口6000多万吨,成为我国最大地文蛤生产基地。近年来,南通市旅游部门将滩涂踩文蛤作为专项旅游活动推出,美其名“海上迪斯科”,为国内外独有,融观赏、运动、风味平常于一体,已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成为南黄海上一道亮丽地风景线。
白蒲“三香斋”茶干
(简称白蒲茶干)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特产。“白蒲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精制而成。内含易于人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及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B1、B2 和钙、磷、铁等,还含有动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弥补动物菜肴的缺陷,对增补人体和营养极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方且薄,别具一格,经济实惠,弛名四方,极受群众欢迎。
南通嵌桃麻糕
选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细作而成。每斤两条,每条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泽金黄,嵌桃均匀,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浓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腻,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17.7%蛋白质15.8%脂肪,百分之37.1%蔗糖,可谓之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嵌桃麻糕,相传有百余年历史,当时,通州城内,有一姓许,名松甫者,于东门设一“鼎泰”号杂货店,以产茶食糕点为主,在外埠亦有店铺经营。后来,许氏于清朝府内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点进贡。唯独通帮老师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选料精细,加工讲究,味美可口,颇有特色,最为著称。从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誉为“官礼茶点”,扬名于天下,脆饼问世后,麻糕、脆饼媲美,为南通两大闻名特色产品,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海外侨胞浓厚的兴趣。
西亭脆饼
原名复隆茂白脆,始产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 产地为通州市西亭镇。曾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种脆饼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形态别致、层次分明、香甜松脆、富有营养,是家庭食用、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
石港乳腐
产品色泽黄亮,滋味鲜美,醇香爽口,外层皮面严实,肉质酥松细嫩,一向是传统家常风味佐餐食品。
盆景
南通盆景分为如派盆景和通派盆景.南通盆景的显著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深得人民喜爱。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产始于清咸丰初年,与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齐名,为全国三大名腿之一。如皋火腿薄皮细爪,形如瑟瑟,色红似火,风味独特,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中外。可常年贮存,供四季食用。烹饪可蒸、煮、炖、煨、炒、焖、烧一般清炖和煮食为佳。
如皋香肠
如式香肠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如皋香肠,产品誉满全国, 被评为商业部和江苏省的优质名特产品。其特色是:条形整齐、肉质紧密、色泽鲜艳、咸甜适度、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腻,深受群众喜爱。
如皋香肠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品种之一。其生产始于清同治年间, 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清末获“南洋劝业会”二等奖。可与“广式”香肠媲美, 被称为“如式”香肠。如皋肉联厂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工艺,精心研制新配方,产品质量享誉国内外。所产“如皋牌”香肠1982年起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如皋肉松
如皋肉松的生产始建于1914年,建国后由如皋肉联厂生产。原为“太仓式”肉松,由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研制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肉松自己特有的风味。1982年起“金梅牌”肉松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在巴黎荣获国际美食学会与旅游观光委员会授予的金质荣誉奖章,这是我国在国际上获得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创于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为江苏特产、苏北名点,名倾大江南北,《江苏名菜名点》一书曾作介绍。林梓潮糕选料讲究,以当年产优质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绵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红绿瓜丝,用荷叶垫底,制成圆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刚出笼时不粘手,弹性如海绵,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浊,甜而不腻,柔润爽口,风味纯正。既是可口的点心,又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
如皋萝卜
如皋人种植的白萝卜至少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在唐太和年间(827- 836年),如皋定慧寺僧侣早有种植,将萝卜作为供品,并馈赠施主,时称菜菔,其种子叫菜菔子,供药用。后逐渐流传民间,广为种植。清乾隆庚午年(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一名菜菔,有红白二种,四时皆可栽,唯末伏秋初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少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如今红萝卜种植已很少,只在端阳节前后有少量上市,都以白萝卜为主。
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故称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营养丰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来誉满大江南北。
薄荷脑
以薄荷为原料的薄荷产品,是医药卫生、日用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南通薄荷油厂生产的白熊牌薄荷脑,多年来一直以稳定的质量压倒巴西、美国、日本等国的天然或合成薄荷脑,因而连续荣获国家产品金质奖。
王氏保赤丸
产品系南通名医世家王氏祖传儿科良药,由南通制药总厂精选地道药材,并特邀秘方传人王绵之教授监制而成,专治小儿乳滞疳积、感冒发热、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呕吐腹泻、大便秘结等症。1983年以来连续荣获国家银质奖。全市各药店均有出售。
季德胜蛇药片
产品根据蛇医专家季德胜的秘方制成,南通制药总厂出品,为国家银质奖产品。全市各药店均有出售。该药专治被蝮蛇、眼镜蛇、五步蛇咬伤的中毒症,因蝎子、蜈蚣等毒虫咬伤所引起的肿痛等。
凤尾鱼罐头
产品系南通罐头厂生产的名牌产品,曾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畅销港、澳、美国等地。这种罐头鱼体带子饱满,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色泽光亮,香气扑鼻,营养丰富,为佐餐佳品。
蓝印花布
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蝙蝠)捧寿、吉庆有余(鱼)、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如今蓝印花布面料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到宽幅布,由土布发展到精棉坯布和棉麻混纺布。花色品种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蓝印门帘、壁挂、台布、鞋帽、拎包、玩具等多种工艺品,尤其是蓝印花布时装,成为都市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初见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扎染工艺一度失传。七十年代初,南通首先恢复扎染生产,并不断创新,使扎染技艺更臻完善。扎染分扎绞和缝绞两大类,扎绞又称鱼子缬,用线在米粒大的小点上顺序环绕打四道线结,工艺要求高,产品富有立体感和弹性;缝绞是用针线按设计好的图案造型穿行,抽紧而染,纹饰活泼大方,韵味生动自然。扎染产品丰富多样,既有时装、领带、围巾、拎包等日用品,也有和服、腰带、壁挂等珍贵工艺品;既有丝绸产品,也有棉麻织物。
勾针衣
南通的传统手工产品之一,有东方珍品之誉。勾结技艺源于古时沿海妇女的渔网勾结,后来勾结童袜、发罩、烟袋套一类简易日用品,如今融勾、绣、镶、嵌、补、缀等各种技法于一体,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各种花纹图饰,均可勾结。勾针及花型清秀,立体感强,既有传统工艺的庄重、典雅,又有现代艺术的华丽和飘逸。现海安、如东一带有几万妇女从事针编织,海安美乐牌勾针衣有省、部优质产品证书,畅销日、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刺绣
1914年,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来通举办女红传习所,为南通培养了一大批刺绣艺人。南通刺绣继承了沈寿仿真绣的优秀传统,以肖像刺绣闻名,具有形神兼备、肤色逼真、运针匀齐细密、绣面光亮平整等特点。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还在古代民间点彩和纳锦针法的基础上,创制了刺绣新品新锦绣,它与现代画稿相结合,更具装饰性和实用性。该所为北京长城饭店制作的《长城万里图》彩锦大型壁挂,成为饭店重要一景。
白蒲黄酒
白蒲黄酒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素有“液体面包”美称。白蒲黄酒采用纯稻米酿造,工艺独特,取千年酿造之精髓,其中富含二十余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人体所必需的职能从事物中摄取的8中氨基酸黄酒中就高达2550毫克,其酒精度低,常饮能壮神醒气,有舒筋活血,保脾强身之效。“水明楼”牌白蒲黄酒为江苏省优质产品,重点保护产品、出口免检产品。曾获1993年东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北京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如通”牌白蒲黄酒为南通市名牌产品、重点保护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白蒲黄酒现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部分出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南通风筝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著称,与北方的造型风筝分为南北两派。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变形“七连星”至“十九连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竖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车运载。“板鹞”上缀满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乒乓球等制成。鹞面上并绘有神话传说等民间绘画,下部系两根几十米长的尾绳,一只精致的板鹞,便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当地群众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传。大板鹞需多人拉放飞,升空后大中小哨口分别发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谐,悦耳动人,声及数里,婉似“空中交响乐”。
展开全部
海鲜珍品-文蛤
南通东濒黄海,在13万公顷的滩涂上盛产数百种浅水贝类,尤以送文蛤最为丰富,占中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文蛤雅称“天下第一鲜”,属于腮纲兼蛤纲的海产贝类。明代李时珍云:“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曾有过“车蝥与月蛤,寄自海陵郡”的诗句。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姑苏吃到文蛤,便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
文蛤,生活在浅海盐度较低的沙滩上,雌雄异体,性腺成熟期在6月至7月,产出的精、卵子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蛤经三周后进入沙底栖息。从幼蛤到长成采捕需二三年。幼蛤由海潮带到十几米深的滩涂地带活动,最适宜的水温为15-25度,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长大后逐渐向潮下带迁移,平时常露出沙面,冬季潜入沙底的约二三十厘米处越冬,但留有气孔可以通气。
文蛤其壳如彩色扇状,其肉鲜嫩无比,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10%,脂肪11.2%、碳水化合物2.5%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磷、氨基酸、其味鲜而不俗,食而不厌。食用文蛤,能开胃、催乳、健身,且有清热、化痰、利湿、散蛤等功能。色彩斑斓的贝克可以作蛤蜊油的精美包装盒,也可制作成大雅之堂上的工艺品。
文蛤的食法颇多,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速炒;或作为配菜,调色提味;或佐料腌制,生炝生吃;或斩成肉泥,煎成饼。特别是近年来,如东制药厂将其开发成粉剂精品,冠名为“天下第一鲜”,蜚声海内外。
生于海边长于海边的人们,习惯了现炝现吃,他们将文蛤肉洗净后,用盐腌制少时,在洗净,佐以烧酒、麻油、酱油、醋、生姜、白糖、便成了最好的下酒菜。可异乡人看后无不瞠目结舌、唯恐避之不及,但来久了,也经不住诱惑,大有“唯有牺牲多戆直”的“英雄气概”。在闭上眼睛吞上几只后,顿觉眼界大开,相见恨晚。海边人还有制文蛤酱的好手艺。把鲜文蛤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在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泌出的香味,使你垂涎三尺,食欲徒增。此酱可馈赠亲友,或作为沿海人在内地工作期间早晚下饭的主菜。难怪沿海人的乡情如此浓烈,从中可窥一斑。
在广阔无垠的南黄海滩上,随着潮水的落去,赶海人有的肩扛着铁刨子,有的手拎着网兜,涌向这一天出一头“金牛”的大海。他们有的用铁刨子倚在肩上,麻利地拖着后退,凭着沙中传出的声感,将一只只文蛤又迅疾勾入网兜里。有的人只用双脚踩文蛤,将海滩上的沙泥踩活后,文蛤就自然露出沙面,然后用手一只只地拾进网兜。人们边踩文蛤边说着、。笑着、唱着、充满着诗情画意。改革开放为南黄海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南通人把文蛤打进了国际市场,使其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地“天下第一鲜”。仅以全国著名地文蛤产区如东为例,全县除天然文蛤繁殖海面外,人工养殖面积达50多万亩,年出口6000多万吨,成为我国最大地文蛤生产基地。近年来,南通市旅游部门将滩涂踩文蛤作为专项旅游活动推出,美其名“海上迪斯科”,为国内外独有,融观赏、运动、风味平常于一体,已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成为南黄海上一道亮丽地风景线。
白蒲“三香斋”茶干
(简称白蒲茶干)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特产。“白蒲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精制而成。内含易于人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及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B1、B2 和钙、磷、铁等,还含有动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弥补动物菜肴的缺陷,对增补人体和营养极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方且薄,别具一格,经济实惠,弛名四方,极受群众欢迎。
南通嵌桃麻糕
选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细作而成。每斤两条,每条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泽金黄,嵌桃均匀,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浓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腻,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17.7%蛋白质15.8%脂肪,百分之37.1%蔗糖,可谓之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嵌桃麻糕,相传有百余年历史,当时,通州城内,有一姓许,名松甫者,于东门设一“鼎泰”号杂货店,以产茶食糕点为主,在外埠亦有店铺经营。后来,许氏于清朝府内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点进贡。唯独通帮老师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选料精细,加工讲究,味美可口,颇有特色,最为著称。从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誉为“官礼茶点”,扬名于天下,脆饼问世后,麻糕、脆饼媲美,为南通两大闻名特色产品,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海外侨胞浓厚的兴趣。
西亭脆饼
原名复隆茂白脆,始产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 产地为通州市西亭镇。曾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种脆饼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形态别致、层次分明、香甜松脆、富有营养,是家庭食用、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
石港乳腐
产品色泽黄亮,滋味鲜美,醇香爽口,外层皮面严实,肉质酥松细嫩,一向是传统家常风味佐餐食品。
盆景
南通盆景分为如派盆景和通派盆景.南通盆景的显著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深得人民喜爱。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产始于清咸丰初年,与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齐名,为全国三大名腿之一。如皋火腿薄皮细爪,形如瑟瑟,色红似火,风味独特,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中外。可常年贮存,供四季食用。烹饪可蒸、煮、炖、煨、炒、焖、烧一般清炖和煮食为佳。
如皋香肠
如式香肠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如皋香肠,产品誉满全国, 被评为商业部和江苏省的优质名特产品。其特色是:条形整齐、肉质紧密、色泽鲜艳、咸甜适度、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腻,深受群众喜爱。
如皋香肠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品种之一。其生产始于清同治年间, 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清末获“南洋劝业会”二等奖。可与“广式”香肠媲美, 被称为“如式”香肠。如皋肉联厂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工艺,精心研制新配方,产品质量享誉国内外。所产“如皋牌”香肠1982年起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如皋肉松
如皋肉松的生产始建于1914年,建国后由如皋肉联厂生产。原为“太仓式”肉松,由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研制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肉松自己特有的风味。1982年起“金梅牌”肉松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在巴黎荣获国际美食学会与旅游观光委员会授予的金质荣誉奖章,这是我国在国际上获得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创于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为江苏特产、苏北名点,名倾大江南北,《江苏名菜名点》一书曾作介绍。林梓潮糕选料讲究,以当年产优质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绵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红绿瓜丝,用荷叶垫底,制成圆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刚出笼时不粘手,弹性如海绵,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浊,甜而不腻,柔润爽口,风味纯正。既是可口的点心,又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
如皋萝卜
如皋人种植的白萝卜至少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在唐太和年间(827- 836年),如皋定慧寺僧侣早有种植,将萝卜作为供品,并馈赠施主,时称菜菔,其种子叫菜菔子,供药用。后逐渐流传民间,广为种植。清乾隆庚午年(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一名菜菔,有红白二种,四时皆可栽,唯末伏秋初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少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如今红萝卜种植已很少,只在端阳节前后有少量上市,都以白萝卜为主。
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故称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营养丰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来誉满大江南北。
薄荷脑
以薄荷为原料的薄荷产品,是医药卫生、日用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南通薄荷油厂生产的白熊牌薄荷脑,多年来一直以稳定的质量压倒巴西、美国、日本等国的天然或合成薄荷脑,因而连续荣获国家产品金质奖。
王氏保赤丸
产品系南通名医世家王氏祖传儿科良药,由南通制药总厂精选地道药材,并特邀秘方传人王绵之教授监制而成,专治小儿乳滞疳积、感冒发热、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呕吐腹泻、大便秘结等症。1983年以来连续荣获国家银质奖。全市各药店均有出售。
季德胜蛇药片
产品根据蛇医专家季德胜的秘方制成,南通制药总厂出品,为国家银质奖产品。全市各药店均有出售。该药专治被蝮蛇、眼镜蛇、五步蛇咬伤的中毒症,因蝎子、蜈蚣等毒虫咬伤所引起的肿痛等。
凤尾鱼罐头
产品系南通罐头厂生产的名牌产品,曾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畅销港、澳、美国等地。这种罐头鱼体带子饱满,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色泽光亮,香气扑鼻,营养丰富,为佐餐佳品。
蓝印花布
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蝙蝠)捧寿、吉庆有余(鱼)、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如今蓝印花布面料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到宽幅布,由土布发展到精棉坯布和棉麻混纺布。花色品种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蓝印门帘、壁挂、台布、鞋帽、拎包、玩具等多种工艺品,尤其是蓝印花布时装,成为都市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初见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扎染工艺一度失传。七十年代初,南通首先恢复扎染生产,并不断创新,使扎染技艺更臻完善。扎染分扎绞和缝绞两大类,扎绞又称鱼子缬,用线在米粒大的小点上顺序环绕打四道线结,工艺要求高,产品富有立体感和弹性;缝绞是用针线按设计好的图案造型穿行,抽紧而染,纹饰活泼大方,韵味生动自然。扎染产品丰富多样,既有时装、领带、围巾、拎包等日用品,也有和服、腰带、壁挂等珍贵工艺品;既有丝绸产品,也有棉麻织物。
勾针衣
南通的传统手工产品之一,有东方珍品之誉。勾结技艺源于古时沿海妇女的渔网勾结,后来勾结童袜、发罩、烟袋套一类简易日用品,如今融勾、绣、镶、嵌、补、缀等各种技法于一体,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各种花纹图饰,均可勾结。勾针及花型清秀,立体感强,既有传统工艺的庄重、典雅,又有现代艺术的华丽和飘逸。现海安、如东一带有几万妇女从事针编织,海安美乐牌勾针衣有省、部优质产品证书,畅销日、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刺绣
1914年,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来通举办女红传习所,为南通培养了一大批刺绣艺人。南通刺绣继承了沈寿仿真绣的优秀传统,以肖像刺绣闻名,具有形神兼备、肤色逼真、运针匀齐细密、绣面光亮平整等特点。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还在古代民间点彩和纳锦针法的基础上,创制了刺绣新品新锦绣,它与现代画稿相结合,更具装饰性和实用性。该所为北京长城饭店制作的《长城万里图》彩锦大型壁挂,成为饭店重要一景。
白蒲黄酒
白蒲黄酒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素有“液体面包”美称。白蒲黄酒采用纯稻米酿造,工艺独特,取千年酿造之精髓,其中富含二十余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人体所必需的职能从事物中摄取的8中氨基酸黄酒中就高达2550毫克,其酒精度低,常饮能壮神醒气,有舒筋活血,保脾强身之效。“水明楼”牌白蒲黄酒为江苏省优质产品,重点保护产品、出口免检产品。曾获1993年东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北京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如通”牌白蒲黄酒为南通市名牌产品、重点保护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白蒲黄酒现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部分出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南通风筝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著称,与北方的造型风筝分为南北两派。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变形“七连星”至“十九连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竖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车运载。“板鹞”上缀满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乒乓球等制成。鹞面上并绘有神话传说等民间绘画,下部系两根几十米长的尾绳,一只精致的板鹞,便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当地群众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传。大板鹞需多人拉放飞,升空后大中小哨口分别发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谐,悦耳动人,声及数里,婉似“空中交响乐”。
南通东濒黄海,在13万公顷的滩涂上盛产数百种浅水贝类,尤以送文蛤最为丰富,占中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文蛤雅称“天下第一鲜”,属于腮纲兼蛤纲的海产贝类。明代李时珍云:“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曾有过“车蝥与月蛤,寄自海陵郡”的诗句。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姑苏吃到文蛤,便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
文蛤,生活在浅海盐度较低的沙滩上,雌雄异体,性腺成熟期在6月至7月,产出的精、卵子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蛤经三周后进入沙底栖息。从幼蛤到长成采捕需二三年。幼蛤由海潮带到十几米深的滩涂地带活动,最适宜的水温为15-25度,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长大后逐渐向潮下带迁移,平时常露出沙面,冬季潜入沙底的约二三十厘米处越冬,但留有气孔可以通气。
文蛤其壳如彩色扇状,其肉鲜嫩无比,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10%,脂肪11.2%、碳水化合物2.5%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磷、氨基酸、其味鲜而不俗,食而不厌。食用文蛤,能开胃、催乳、健身,且有清热、化痰、利湿、散蛤等功能。色彩斑斓的贝克可以作蛤蜊油的精美包装盒,也可制作成大雅之堂上的工艺品。
文蛤的食法颇多,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速炒;或作为配菜,调色提味;或佐料腌制,生炝生吃;或斩成肉泥,煎成饼。特别是近年来,如东制药厂将其开发成粉剂精品,冠名为“天下第一鲜”,蜚声海内外。
生于海边长于海边的人们,习惯了现炝现吃,他们将文蛤肉洗净后,用盐腌制少时,在洗净,佐以烧酒、麻油、酱油、醋、生姜、白糖、便成了最好的下酒菜。可异乡人看后无不瞠目结舌、唯恐避之不及,但来久了,也经不住诱惑,大有“唯有牺牲多戆直”的“英雄气概”。在闭上眼睛吞上几只后,顿觉眼界大开,相见恨晚。海边人还有制文蛤酱的好手艺。把鲜文蛤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在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泌出的香味,使你垂涎三尺,食欲徒增。此酱可馈赠亲友,或作为沿海人在内地工作期间早晚下饭的主菜。难怪沿海人的乡情如此浓烈,从中可窥一斑。
在广阔无垠的南黄海滩上,随着潮水的落去,赶海人有的肩扛着铁刨子,有的手拎着网兜,涌向这一天出一头“金牛”的大海。他们有的用铁刨子倚在肩上,麻利地拖着后退,凭着沙中传出的声感,将一只只文蛤又迅疾勾入网兜里。有的人只用双脚踩文蛤,将海滩上的沙泥踩活后,文蛤就自然露出沙面,然后用手一只只地拾进网兜。人们边踩文蛤边说着、。笑着、唱着、充满着诗情画意。改革开放为南黄海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南通人把文蛤打进了国际市场,使其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地“天下第一鲜”。仅以全国著名地文蛤产区如东为例,全县除天然文蛤繁殖海面外,人工养殖面积达50多万亩,年出口6000多万吨,成为我国最大地文蛤生产基地。近年来,南通市旅游部门将滩涂踩文蛤作为专项旅游活动推出,美其名“海上迪斯科”,为国内外独有,融观赏、运动、风味平常于一体,已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成为南黄海上一道亮丽地风景线。
白蒲“三香斋”茶干
(简称白蒲茶干)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特产。“白蒲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精制而成。内含易于人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及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B1、B2 和钙、磷、铁等,还含有动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弥补动物菜肴的缺陷,对增补人体和营养极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方且薄,别具一格,经济实惠,弛名四方,极受群众欢迎。
南通嵌桃麻糕
选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细作而成。每斤两条,每条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泽金黄,嵌桃均匀,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浓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腻,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17.7%蛋白质15.8%脂肪,百分之37.1%蔗糖,可谓之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嵌桃麻糕,相传有百余年历史,当时,通州城内,有一姓许,名松甫者,于东门设一“鼎泰”号杂货店,以产茶食糕点为主,在外埠亦有店铺经营。后来,许氏于清朝府内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点进贡。唯独通帮老师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选料精细,加工讲究,味美可口,颇有特色,最为著称。从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誉为“官礼茶点”,扬名于天下,脆饼问世后,麻糕、脆饼媲美,为南通两大闻名特色产品,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海外侨胞浓厚的兴趣。
西亭脆饼
原名复隆茂白脆,始产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 产地为通州市西亭镇。曾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种脆饼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形态别致、层次分明、香甜松脆、富有营养,是家庭食用、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
石港乳腐
产品色泽黄亮,滋味鲜美,醇香爽口,外层皮面严实,肉质酥松细嫩,一向是传统家常风味佐餐食品。
盆景
南通盆景分为如派盆景和通派盆景.南通盆景的显著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深得人民喜爱。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产始于清咸丰初年,与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齐名,为全国三大名腿之一。如皋火腿薄皮细爪,形如瑟瑟,色红似火,风味独特,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中外。可常年贮存,供四季食用。烹饪可蒸、煮、炖、煨、炒、焖、烧一般清炖和煮食为佳。
如皋香肠
如式香肠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如皋香肠,产品誉满全国, 被评为商业部和江苏省的优质名特产品。其特色是:条形整齐、肉质紧密、色泽鲜艳、咸甜适度、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腻,深受群众喜爱。
如皋香肠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品种之一。其生产始于清同治年间, 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清末获“南洋劝业会”二等奖。可与“广式”香肠媲美, 被称为“如式”香肠。如皋肉联厂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工艺,精心研制新配方,产品质量享誉国内外。所产“如皋牌”香肠1982年起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如皋肉松
如皋肉松的生产始建于1914年,建国后由如皋肉联厂生产。原为“太仓式”肉松,由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研制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肉松自己特有的风味。1982年起“金梅牌”肉松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在巴黎荣获国际美食学会与旅游观光委员会授予的金质荣誉奖章,这是我国在国际上获得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创于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为江苏特产、苏北名点,名倾大江南北,《江苏名菜名点》一书曾作介绍。林梓潮糕选料讲究,以当年产优质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绵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红绿瓜丝,用荷叶垫底,制成圆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刚出笼时不粘手,弹性如海绵,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浊,甜而不腻,柔润爽口,风味纯正。既是可口的点心,又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
如皋萝卜
如皋人种植的白萝卜至少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在唐太和年间(827- 836年),如皋定慧寺僧侣早有种植,将萝卜作为供品,并馈赠施主,时称菜菔,其种子叫菜菔子,供药用。后逐渐流传民间,广为种植。清乾隆庚午年(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一名菜菔,有红白二种,四时皆可栽,唯末伏秋初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少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如今红萝卜种植已很少,只在端阳节前后有少量上市,都以白萝卜为主。
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故称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营养丰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来誉满大江南北。
薄荷脑
以薄荷为原料的薄荷产品,是医药卫生、日用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南通薄荷油厂生产的白熊牌薄荷脑,多年来一直以稳定的质量压倒巴西、美国、日本等国的天然或合成薄荷脑,因而连续荣获国家产品金质奖。
王氏保赤丸
产品系南通名医世家王氏祖传儿科良药,由南通制药总厂精选地道药材,并特邀秘方传人王绵之教授监制而成,专治小儿乳滞疳积、感冒发热、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呕吐腹泻、大便秘结等症。1983年以来连续荣获国家银质奖。全市各药店均有出售。
季德胜蛇药片
产品根据蛇医专家季德胜的秘方制成,南通制药总厂出品,为国家银质奖产品。全市各药店均有出售。该药专治被蝮蛇、眼镜蛇、五步蛇咬伤的中毒症,因蝎子、蜈蚣等毒虫咬伤所引起的肿痛等。
凤尾鱼罐头
产品系南通罐头厂生产的名牌产品,曾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畅销港、澳、美国等地。这种罐头鱼体带子饱满,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色泽光亮,香气扑鼻,营养丰富,为佐餐佳品。
蓝印花布
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蝙蝠)捧寿、吉庆有余(鱼)、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如今蓝印花布面料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到宽幅布,由土布发展到精棉坯布和棉麻混纺布。花色品种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蓝印门帘、壁挂、台布、鞋帽、拎包、玩具等多种工艺品,尤其是蓝印花布时装,成为都市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初见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扎染工艺一度失传。七十年代初,南通首先恢复扎染生产,并不断创新,使扎染技艺更臻完善。扎染分扎绞和缝绞两大类,扎绞又称鱼子缬,用线在米粒大的小点上顺序环绕打四道线结,工艺要求高,产品富有立体感和弹性;缝绞是用针线按设计好的图案造型穿行,抽紧而染,纹饰活泼大方,韵味生动自然。扎染产品丰富多样,既有时装、领带、围巾、拎包等日用品,也有和服、腰带、壁挂等珍贵工艺品;既有丝绸产品,也有棉麻织物。
勾针衣
南通的传统手工产品之一,有东方珍品之誉。勾结技艺源于古时沿海妇女的渔网勾结,后来勾结童袜、发罩、烟袋套一类简易日用品,如今融勾、绣、镶、嵌、补、缀等各种技法于一体,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各种花纹图饰,均可勾结。勾针及花型清秀,立体感强,既有传统工艺的庄重、典雅,又有现代艺术的华丽和飘逸。现海安、如东一带有几万妇女从事针编织,海安美乐牌勾针衣有省、部优质产品证书,畅销日、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刺绣
1914年,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来通举办女红传习所,为南通培养了一大批刺绣艺人。南通刺绣继承了沈寿仿真绣的优秀传统,以肖像刺绣闻名,具有形神兼备、肤色逼真、运针匀齐细密、绣面光亮平整等特点。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还在古代民间点彩和纳锦针法的基础上,创制了刺绣新品新锦绣,它与现代画稿相结合,更具装饰性和实用性。该所为北京长城饭店制作的《长城万里图》彩锦大型壁挂,成为饭店重要一景。
白蒲黄酒
白蒲黄酒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素有“液体面包”美称。白蒲黄酒采用纯稻米酿造,工艺独特,取千年酿造之精髓,其中富含二十余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人体所必需的职能从事物中摄取的8中氨基酸黄酒中就高达2550毫克,其酒精度低,常饮能壮神醒气,有舒筋活血,保脾强身之效。“水明楼”牌白蒲黄酒为江苏省优质产品,重点保护产品、出口免检产品。曾获1993年东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北京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如通”牌白蒲黄酒为南通市名牌产品、重点保护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白蒲黄酒现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部分出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南通风筝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著称,与北方的造型风筝分为南北两派。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变形“七连星”至“十九连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竖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车运载。“板鹞”上缀满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乒乓球等制成。鹞面上并绘有神话传说等民间绘画,下部系两根几十米长的尾绳,一只精致的板鹞,便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当地群众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传。大板鹞需多人拉放飞,升空后大中小哨口分别发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谐,悦耳动人,声及数里,婉似“空中交响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南通狼山鸡、脆饼、嵌桃麻糕、正场熏糕、吕四海鲜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