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全部
摘 要:历史课堂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科素养,体现历史课堂的价值取向,可以展示教育部提出的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进而实现历史教育的两大重点——健全人格与公民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课堂 实现
2016年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发表名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梳理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的改革主题,对我们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命题的侧重点,这就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成为我们思考的话题。[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历史教育,更离不开历史课堂。历史课堂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有价值引领的不失魂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课堂 实现
2016年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发表名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梳理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的改革主题,对我们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命题的侧重点,这就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成为我们思考的话题。[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历史教育,更离不开历史课堂。历史课堂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有价值引领的不失魂
展开全部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5年)》提出的历史学科六大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2)史料实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3)历史理解: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4)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5)历史价值观: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素养1: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素养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素养3: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素养1: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素养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素养3: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