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优缺点是什么?
随着手机使用的不断普及,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然而,是堵还是疏,就摆在了学校老师的面前。本文就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的利弊进行分析探索。
1、中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的有利方面
1.1 便于学生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还利于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和关心。现在的农村中小学生,有很多是留守孩子,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在校需要买学习和生活用品,都要手机联系家长寄钱寄物。同时家长也要用手机来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1.2 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生可以把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利用手机上网功能查阅学习资料,可以用手机上网,学习和查询多种知识,手机还可以当字典、词典,学习汉语、英语的好助手,手机小巧便于携带,又集多种功能一身,只要善于使用、合理使用,其利必然大于弊。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1.3 可以调节心情。心情是学习好坏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以在平时学习比较紧张的时候,通过手机听听音乐,调节调节紧张的学习氛围。上网玩一些益智游戏,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但必须要控制好时间,合理使用。
1.4 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求助。现在的社会比较复杂,学生带手机,方便他们在校内、外发生问题时能及时向老师反映,让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防止事态的进地步发展。
2、中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的不利方面
2.1 扰乱了课堂教学的秩序。大部分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沉迷于网络游戏。上网玩游戏,不可自拔。上课时经常利用手机和耳机偷听音乐,不听老师讲课也不参加问题的讨论,严重影响了学习。我们班就有几位同学在上课时把手机放在裤袋里,把耳塞从衣服里面引出来再塞进耳朵里,然后把课本竖起来挡住了老师的视线,就听起了音乐。如果你不注意观察,真是很难发现。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用手机玩起了网络游戏,老师上课讲什么,一概不知。有的在课堂上QQ聊天,在课堂上,时不时会听到收到聊天信息的嘀嘀声。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以及其它同学的学习心情。以上的行为,扰乱了课堂教学的秩序。
2.2 影响学生的学习、身体健康。中学生才十多岁,正是身体发育阶段,在这期间,他们需要足够的营养,充分的锻炼以及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学习。可是有一部分同学上课时,在老师的监管下,不敢轻易地玩手机。但在午、晚休时间,班主任以及值周老师一走,他们就开始玩了起来,有的在听歌,有的在玩网络游戏,有的是独自一人,有的是三五成群,一起玩,午休不睡,有的甚至晚休也没睡。
(1)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曾有专家进行实验,把24名大学生分成两组,让一组学生一夜不睡眠,另一组正常睡眠,测验结果证明:没有睡眠组学生的测验成绩大大低于正常睡眠组学生的成绩。由此,科研人员认为,人的大脑要思维清晰、反应灵敏,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2)长期的睡眠不足,还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科学证明:中学生生长发育除了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外,还与生长素的分泌有一定关系。生长素是下丘脑分泌和一种激素,它能促进骨骼、肌肉、脏器的发育。由于生长素的分泌与睡眠密切相关,即在人熟睡后有一个大的分泌高峰,随后又有几个小的分泌高峰,而在非睡眠状态,生长素分泌减少。所以,青少年要发育好,长得高,睡眠必须充足。
(3)长期的睡眠不足还会导致疾病发生。经常睡眠不足,会使人心情忧虑焦急,免疫力降低,由此会导致种种疾病发生,如: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等。 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同时影响了学习。
2.3 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手机进入校园,学生会用手机上网。
(1)网络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由于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而网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这在客观上易于导致青少年网上道德感的弱化,而这种弱化会在有可能波及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使一些青少年是非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减弱,道德水平下降,缺乏自我调控力。
(2)网络信息的泛滥,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迷失,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上出现障碍。迷恋于网络中的青少年,由于对新事物的易接受性和本身认识分析能力的欠缺,对电视、网络等媒体文化中渲染的各种信息,容易不加辨别盲目吸收,甚至盲目崇拜。同时,由于过度崇拜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妨碍了学生诚信品质的确立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因此,人潜在的一些不良心理就会得以引发或强化。其中以撒谎最为严重。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就是从网络中学会了撒谎,并以此为乐。网络交友是在虚拟情境下进行的,并非面对面交往,这种人机方式的交往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交往方式,极易产生人际关系的冷漠,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从而阻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4)促使学生产生攀比之风。许多学生喜欢攀比,看谁的手机功能多,款式新,价位高,网速快,声音好。这样,一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会骗家长或亲戚朋友,有的甚至偷盗同学的钱来满足自己买手机的欲望,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困难。
3、正确对待手机进入校园的利弊关系
手机进入校园来势凶猛,但我们老师也没必要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
3.1 规定手机的使用细则,严禁学生利用手机上网聊天、打电子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3.2 凡是带手机入校园后影响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生活的,学予以保管,直到期末才给领回。
3.3 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要耐心、细致的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更好的为学习、工作服务。
本文参考文献
[1] 石海山.《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07.6.
[2] 郭国峰.《浅谈新课标下班主任工作策略》《班主任之友》,2010.9.
2024-06-06 广告
优点:
方便与外界沟通,也能够在各种学习软件上或是网站上学都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
缺点:
(1)身体方面,有的孩子拿手机纯粹就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上课的时候不想听课了就玩手机,晚上玩到很晚才睡觉甚至一夜不睡,大大降低了孩子的身体素质;
(2)学习方面,学生经常玩手机也降低了听课的效率,影响学习,沉于网络,不思进取,视力下降,中学生最好不要玩手机这条一定要记住不然成绩定大降!
(3)使用手机,变得更好的也有不过看你怎样利用罢了。
总之,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弊大于利:
增强了同学之间时尚与流行的攀比心理;
手机的辐射对大脑绝对有害;
学生的独立自主性降低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也要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
对于大学生来说,利大于弊:
增加同学之间的联系,多交朋友;
可以不用买电脑了,因为一般制作的ppt. Word 文档都可以手机实现;
查资料也是很方便,给学生带来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
现在班级通知都是通过班级的微信群和qq群来进行通知便于沟通交流;
现在完全是智能社会,大学生就要与社会快速衔接,不能脱离社会。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