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 改变传统观念,相信学生有创新潜能
长期以来,因受陈旧观念的影响,一谈到创新,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等同,因而抑制了许多人的创新能力。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性,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小学生也不例外。我们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就小学生而言,只要是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所得到的,都可理解为创新。创新意识必须从小培养,作为教师应确信:一般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潜能。如何去挖掘这种能力呢?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先复习已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然后发给学生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纸片若干个,有面积相等与不等的。接着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计算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通过剪拼得出了五种不同的推导计算方法,最后大家汇报讨论,归纳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发现,那些平时被视为“学困生”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这就是学生们的“创新”、“发明”。
二、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而传统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第一位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指导者,因而有意无意地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这种做法压抑了学生发展,特别是以独创性和大胆质疑为特征的创造行为的发展。只有在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张,才能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没有民主的氛围,许多学生就有可能不敢去想,不敢去猜,即使想到一点什么,猜到一点什么也不敢讲。唯恐说错了挨老师的批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哪怕是看起来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也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不能抑制或抹杀他们的发现,而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给予肯定,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诱发他们创新的意识。
例如,教学“求长方形周长”时,我利用电脑课件出示:“一个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思考后,想出三种不同方法求出周长。方法一,28+15+28+15=86(米);方法二,28+28+15+15=86(米);方法三,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然后,我又问:这题还有别的解法吗?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列式是28+15=43(米),43×2=86(米)。这位同学说完后,我又马上说;“你讲得真好,这个方法很独特。”在这四种方法中,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学生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一致认为方法四最好。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发挥了自己最高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 留出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诱发创新灵感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太直接,学生不加思考便可答出,而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凡是教师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给学生提供足够思考时间,如果问题一提出马上就让学生回答,可能只有个别思维敏捷的学生作出反应,而多数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总之,只有给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逐渐发展起来。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用一根长20厘米的线,围出边长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有哪几种围法?这些图形的周长都是多少厘米?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得出有五种不同的围法,并且发现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经过进一步的思考、探究,学生又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并且正方形面积最大。这样,学生探索的空间就大大增加了,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质疑问难是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发展智能,培养创新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我国的教育家对质疑问难也很重视,他们提出:“学则需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李政道博士对科技少年班的学员讲:“如果你们不提出问题,你们就一辈子做不了世界上第一流的工作,那终其生,只能是
长期以来,因受陈旧观念的影响,一谈到创新,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等同,因而抑制了许多人的创新能力。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性,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小学生也不例外。我们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就小学生而言,只要是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所得到的,都可理解为创新。创新意识必须从小培养,作为教师应确信:一般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潜能。如何去挖掘这种能力呢?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先复习已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然后发给学生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纸片若干个,有面积相等与不等的。接着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计算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通过剪拼得出了五种不同的推导计算方法,最后大家汇报讨论,归纳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发现,那些平时被视为“学困生”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这就是学生们的“创新”、“发明”。
二、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而传统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第一位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指导者,因而有意无意地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这种做法压抑了学生发展,特别是以独创性和大胆质疑为特征的创造行为的发展。只有在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张,才能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没有民主的氛围,许多学生就有可能不敢去想,不敢去猜,即使想到一点什么,猜到一点什么也不敢讲。唯恐说错了挨老师的批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哪怕是看起来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也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不能抑制或抹杀他们的发现,而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给予肯定,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诱发他们创新的意识。
例如,教学“求长方形周长”时,我利用电脑课件出示:“一个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思考后,想出三种不同方法求出周长。方法一,28+15+28+15=86(米);方法二,28+28+15+15=86(米);方法三,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然后,我又问:这题还有别的解法吗?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列式是28+15=43(米),43×2=86(米)。这位同学说完后,我又马上说;“你讲得真好,这个方法很独特。”在这四种方法中,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学生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一致认为方法四最好。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发挥了自己最高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 留出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诱发创新灵感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太直接,学生不加思考便可答出,而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凡是教师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给学生提供足够思考时间,如果问题一提出马上就让学生回答,可能只有个别思维敏捷的学生作出反应,而多数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总之,只有给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逐渐发展起来。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用一根长20厘米的线,围出边长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有哪几种围法?这些图形的周长都是多少厘米?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得出有五种不同的围法,并且发现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经过进一步的思考、探究,学生又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并且正方形面积最大。这样,学生探索的空间就大大增加了,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质疑问难是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发展智能,培养创新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我国的教育家对质疑问难也很重视,他们提出:“学则需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李政道博士对科技少年班的学员讲:“如果你们不提出问题,你们就一辈子做不了世界上第一流的工作,那终其生,只能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