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成功后,孙悟空为什么没有回花果山?
李天飞
今天不谈学问,只谈剧情和正能量。
很多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成佛后,为什么不回花果山呢?花果山多快乐啊,是不是如来佛祖不让他回去呢?
当然,故事没有说,但我的回答是:
即便佛祖让孙悟空回去,恐怕他也不想回去了。因为他的心态变化了。
为什么呢?
我看过美国的一部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里面的小主人公茉莉,头脑里有五个小人:乐乐、忧忧、厌厌、怒怒、怕怕。还有一个小怪兽Bing Bong,是茉莉假想出来的童年玩伴。
主管快乐的乐乐不小心从茉莉的头脑控制中心被抛了出来,为了回到控制中心,她费尽周折。其中一个最大的危险,就是脚下时刻会落进记忆的填埋场。一旦坠落,就永无出头之日。
乐乐遇见了Bing Bong,Bing Bong说莱莉很久没有和它玩了。其实,是因为莱莉长大了,不再需要Bing Bong的陪伴了。
乐乐和Bing Bong一起掉进了填埋场,无法出去。幸而有一辆火箭车可以坐,但只能载一个人。
于是,Bing Bong选择了留在记忆的填埋场,被茉莉永远地忘记了。
很多朋友,在看到Bing Bong消失的那一瞬间,都哭了。
其实Bing Bong的消失,相当于茉莉真正长大了,然而童年的那种无忧无虑、单纯透明的世界,却再也回不去了。
花果山对于孙悟空来说,也是这样的意义。
他在花果山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他的朋友是许许多多的小猴,孙悟空和他们一起玩耍。
他们与其说是猴子猴孙,不如说是孙悟空的小伙伴。那些小猴,就是孙悟空的Bing Bong。
花果山是一片乐土,在这里,没有金钱带来的傲慢,没有权势带来的欺压,没有阴谋诡计、勾心斗角。上到孙悟空,下到小猴,都平等相待,快快乐乐地玩耍。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无非是一群小孩子的头头而已。
发现水帘洞之前,众猴看到一道水流汹涌,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立即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这和小朋友们互相招呼着出去玩岂不一模一样?
孙悟空发现了水帘洞,群猴“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就像小朋友在游乐场玩闹一样。
孙悟空从海底带来了金箍棒,所有的小猴都围上来看新鲜。孙悟空也毫不推辞,把金箍棒捅到天上去,就像小朋友炫耀自己的玩具一样。
孙悟空从傲来国偷来了兵器,群猴“都去抢刀夺剑,挝斧争枪,扯弓扳弩,吆吆喝喝,耍了一日”,这和小朋友抢玩具、抢好吃的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孙悟空在这里,享受的是无忧无虑的、透明得像水晶一样的快乐。
然而,孙悟空闹天宫、被捉走之后,花果山这片乐园逐渐废弃了,小猴们星流云散。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回花果山的时候,看到的景象是:“那山上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再也没有旧日的乐园模样了。
他当然想重拾回忆,保护自己的童年乐园。所以,许多猎户上山来捉小猴,被孙悟空作起法术,飞沙走石,无情地打死。
这大概是孙悟空杀人最多,下手最狠的一次,在西天路上也从没见他这样毫不留情。
我想,原因无他:花果山对他来说,太珍贵太珍贵了,他不容任何人前来侵犯,不容任何人欺侮他的小伙伴。
为了恢复当年的景观,孙悟空还用法力把花果山修复一新:
他的人情又大,手段又高,便去四海龙王,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无所不备,逍遥自在,乐业安居不题。
按说,孙悟空回到了乐土,应该继续逍遥下去吧?
然而我们发现,虽然花果山又变成了原来的花果山,孙悟空却回不到原来的美猴王了。
因为他虽然呆在花果山,心思却已经不在这里了。他和小伙伴玩耍,想的却是他的师父。他对前来请他回去的猪八戒说:
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
这时他时刻想念的,不是花果山的快乐时光,而是取经的事业了。
他不再永远的无忧无虑,开始有了担心,开始有了牵挂,即使仍然身处和童年一模一样的乐园里,仍然身边有当年的小伙伴,但这些已经吸引不了他了。
所以,当猪八戒说明了唐僧的困境之后,孙悟空毅然决然地放下花果山,放下小伙伴,回到了取经的队伍里。
然而这个时候,他还有幻想。
他离开花果山的时候,小猴们拼命阻拦,然而孙悟空对他们说:
那猴才跳下崖,撞入洞里,脱了妖衣。整一整锦直裰,束一束虎皮裙,执了铁棒,径出门来。慌得那群猴拦住道:“大圣爷爷,你往那里去?带挈我们耍子几年也好。”行者道:“小的们,你说那里话!我保唐僧的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教我来家看看,送我来家自在耍子。如今只因这件事,你们却都要仔细看守家业,依时插柳栽松,毋得废坠。待我还去保唐僧,取经回东土。功成之后,仍回来与你们共乐天真。”众猴各各领命。
孙悟空向小伙伴们许下一个诺言:取经之后,依旧回来。
然而最后,他食言了。
他保护唐僧,取到了真经,顺利成了“斗战胜佛”,然而,他回来了吗?
并没有!花果山的小猴徒然地等候着,一年又一年,孙悟空却再也没有出现。
我相信,当时孙悟空并没有说谎,他想的恐怕还是取经之后,一定回花果山,找他的小猴们;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心态却一点一点改变了。
这就像我们中学或小学毕业后,相约十年后,或二十年后,依旧相见。然而,当我们又遇见童年的玩伴,又回到儿时游戏的地方的时候,还能像小时候那样玩耍吗?
不,甚至只是沉默、客套,连互相说些什么都不知道。因为都长大了,各自有了各自的事业,心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再也不能无忧无虑地玩耍了。
《匆匆那年》:清澈的回忆,以一场浑浊收场
其实,不用等到取经成功之后,取经路上的后半段,孙悟空就不再想回花果山了。
唐僧第二次赶他走,是在他打死了几个拦路抢劫的强盗之后。孙悟空越想越委屈:
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
这个时候,他心中的价值反转了。他想起花果山的小伙伴,并不是喜冲冲地去回去见他们,却怕他们笑话自己大功不成,半途而废。
于是,他竟然没有回花果山,而是跑到观世音菩萨那里诉苦去了。
这就像毕业之后的同学聚会,有些同学如果工作、生活不顺利,是不愿意来的。
在他们的心目中,价值业已反转:当年的小伙伴,已经不再能吸引他的兴趣;担心受到嘲笑,反倒成了时时刻刻担心的问题。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学聚会
童年的世界,就这样被成年人的世界取代了。
苏格兰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有一部《彼得潘》,写的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神秘孩子彼得潘。
他能教所有的孩子学会飞翔,飞到一个永无岛上,岛上有小仙女,有美人鱼,也有海盗船长。孩子们在岛上尽情冒险。但是飞回了家中之后,他们都长成了大人,就再也飞不到永无岛上去了。但彼得潘永不长大,永远飞来飞去。
如果说每一个欧洲孩子心里,都有一个会飞的孩子彼得潘;那么,每一个中国孩子心里,就都有一个会飞的猴子孙悟空和一座花果山。
然而,这些最终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淡去,消失在那一片水晶般的记忆中。
诚然,孙悟空直到最后,仍然保持着他可爱的童心,没有任何改变。比如他成佛之后,还记挂着那个紧箍咒,就对唐僧道:
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儿咒》?趵瘴遥砍迷缍?罡觥端晒慷?洹罚?严吕创虻梅鬯椋?心?心巧趺雌腥?偃プ脚??恕?/p>
然而花果山,孙悟空最珍贵的童年回忆,就这样渐渐消失了。
但是,花果山虽然美好,但是不可能是孙悟空永远的归宿。就像《头脑特工队》里Bing Bong一样。该消失的,总会消失。该遗忘的,总该遗忘。
因为随着人的成长,生活不会永远单纯,永远透明,总会担当社会的责任,介入成人的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一遇到困难,就缩回到“花果山”去。
花果山虽好,却不能保护我们一辈子。如你在《西游记》所见,它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也是脆弱的,易被侵略的。
有些年轻人,已经二三十岁,却不愿找工作,在家里做“啃老族”,每天的事情就是打游戏。电脑游戏,对他们来说,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花果山”。
还有些年轻人,并不真的想做什么科研,却本科毕业后考研,考研后又考博??不停地读下去。原因很简单:他不愿意进入社会,一直想呆在学校这个相对透明、快乐的环境里。校园,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花果山”。
《头脑特工队》里茉莉的记忆球,在12岁之前全都是美丽的金色,象征着纯粹的快乐。然而经过了一系列事件之后,她的记忆球变得复杂了,有快乐,有忧伤,也有愤怒和恐惧,然而却变得五颜六色,是另一种美丽:丰富多样的美丽。
这个世界,没有人答应我们,给我们一座永远的花果山,容我们在里面自由嬉戏。假如这样,那么,我们仍然是不自由的。
因为如果真的如此,花果山只不过是一座快乐的大牢笼罢了。我们虽然不是强权的奴隶、选择的奴隶、环境的奴隶、关爱的奴隶??却成了快乐的奴隶!
《西游记》在众多中国经典里,是一部少见的让自由飞翔的书。人,生而自由,但是,即便是快乐、纯洁、童真、无忧无虑??这些看上去美好的东西,我们也不应该被它们奴役!
童年的记忆终会消失,单纯的心灵总会染色。“美猴王”和“齐天大圣”,终会在丰富的社会经验中,成长为战无不胜的“斗战胜佛”。那个境界,比起童真快乐的花果山来,另有一种光明伟岸的魅力。
2019-10-16
天不谈学问,只谈剧情和正能量。
很多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成佛后,为什么不回花果山呢?花果山多快乐啊,是不是如来佛祖不让他回去呢?
当然,故事没有说,但我的回答是:
即便佛祖让孙悟空回去,恐怕他也不想回去了。因为他的心态变化了。
为什么呢?
我看过美国的一部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里面的小主人公茉莉,头脑里有五个小人:乐乐、忧忧、厌厌、怒怒、怕怕。还有一个小怪兽Bing Bong,是茉莉假想出来的童年玩伴。
主管快乐的乐乐不小心从茉莉的头脑控制中心被抛了出来,为了回到控制中心,她费尽周折。其中一个最大的危险,就是脚下时刻会落进记忆的填埋场。一旦坠落,就永无出头之日。
乐乐遇见了Bing Bong,Bing Bong说莱莉很久没有和它玩了。其实,是因为莱莉长大了,不再需要Bing Bong的陪伴了。
乐乐和Bing Bong一起掉进了填埋场,无法出去。幸而有一辆火箭车可以坐,但只能载一个人。
于是,Bing Bong选择了留在记忆的填埋场,被茉莉永远地忘记了。
很多朋友,在看到Bing Bong消失的那一瞬间,都哭了。
其实Bing Bong的消失,相当于茉莉真正长大了,然而童年的那种无忧无虑、单纯透明的世界,却再也回不去了。
花果山对于孙悟空来说,也是这样的意义。
他在花果山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他的朋友是许许多多的小猴,孙悟空和他们一起玩耍。
他们与其说是猴子猴孙,不如说是孙悟空的小伙伴。那些小猴,就是孙悟空的Bing Bong。
花果山是一片乐土,在这里,没有金钱带来的傲慢,没有权势带来的欺压,没有阴谋诡计、勾心斗角。上到孙悟空,下到小猴,都平等相待,快快乐乐地玩耍。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无非是一群小孩子的头头而已。
发现水帘洞之前,众猴看到一道水流汹涌,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立即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这和小朋友们互相招呼着出去玩岂不一模一样?
孙悟空发现了水帘洞,群猴“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就像小朋友在游乐场玩闹一样。
孙悟空从海底带来了金箍棒,所有的小猴都围上来看新鲜。孙悟空也毫不推辞,把金箍棒捅到天上去,就像小朋友炫耀自己的玩具一样。
孙悟空从傲来国偷来了兵器,群猴“都去抢刀夺剑,挝斧争枪,扯弓扳弩,吆吆喝喝,耍了一日”,这和小朋友抢玩具、抢好吃的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孙悟空在这里,享受的是无忧无虑的、透明得像水晶一样的快乐。
然而,孙悟空闹天宫、被捉走之后,花果山这片乐园逐渐废弃了,小猴们星流云散。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回花果山的时候,看到的景象是:“那山上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再也没有旧日的乐园模样了。
他当然想重拾回忆,保护自己的童年乐园。所以,许多猎户上山来捉小猴,被孙悟空作起法术,飞沙走石,无情地打死。
这大概是孙悟空杀人最多,下手最狠的一次,在西天路上也从没见他这样毫不留情。
我想,原因无他:花果山对他来说,太珍贵太珍贵了,他不容任何人前来侵犯,不容任何人欺侮他的小伙伴。
为了恢复当年的景观,孙悟空还用法力把花果山修复一新:
他的人情又大,手段又高,便去四海龙王,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无所不备,逍遥自在,乐业安居不题。
按说,孙悟空回到了乐土,应该继续逍遥下去吧?
然而我们发现,虽然花果山又变成了原来的花果山,孙悟空却回不到原来的美猴王了。
因为他虽然呆在花果山,心思却已经不在这里了。他和小伙伴玩耍,想的却是他的师父。他对前来请他回去的猪八戒说:
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
这时他时刻想念的,不是花果山的快乐时光,而是取经的事业了。
他不再永远的无忧无虑,开始有了担心,开始有了牵挂,即使仍然身处和童年一模一样的乐园里,仍然身边有当年的小伙伴,但这些已经吸引不了他了。
所以,当猪八戒说明了唐僧的困境之后,孙悟空毅然决然地放下花果山,放下小伙伴,回到了取经的队伍里。
然而这个时候,他还有幻想。
他离开花果山的时候,小猴们拼命阻拦,然而孙悟空对他们说:
那猴才跳下崖,撞入洞里,脱了妖衣。整一整锦直裰,束一束虎皮裙,执了铁棒,径出门来。慌得那群猴拦住道:“大圣爷爷,你往那里去?带挈我们耍子几年也好。”行者道:“小的们,你说那里话!我保唐僧的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教我来家看看,送我来家自在耍子。如今只因这件事,你们却都要仔细看守家业,依时插柳栽松,毋得废坠。待我还去保唐僧,取经回东土。功成之后,仍回来与你们共乐天真。”众猴各各领命。
孙悟空向小伙伴们许下一个诺言:取经之后,依旧回来。
然而最后,他食言了。
他保护唐僧,取到了真经,顺利成了“斗战胜佛”,然而,他回来了吗?
并没有!花果山的小猴徒然地等候着,一年又一年,孙悟空却再也没有出现。
我相信,当时孙悟空并没有说谎,他想的恐怕还是取经之后,一定回花果山,找他的小猴们;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心态却一点一点改变了。
这就像我们中学或小学毕业后,相约十年后,或二十年后,依旧相见。然而,当我们又遇见童年的玩伴,又回到儿时游戏的地方的时候,还能像小时候那样玩耍吗?
不,甚至只是沉默、客套,连互相说些什么都不知道。因为都长大了,各自有了各自的事业,心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再也不能无忧无虑地玩耍了。
《匆匆那年》:清澈的回忆,以一场浑浊收场
其实,不用等到取经成功之后,取经路上的后半段,孙悟空就不再想回花果山了。
唐僧第二次赶他走,是在他打死了几个拦路抢劫的强盗之后。孙悟空越想越委屈:
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
这个时候,他心中的价值反转了。他想起花果山的小伙伴,并不是喜冲冲地去回去见他们,却怕他们笑话自己大功不成,半途而废。
于是,他竟然没有回花果山,而是跑到观世音菩萨那里诉苦去了。
这就像毕业之后的同学聚会,有些同学如果工作、生活不顺利,是不愿意来的。
在他们的心目中,价值业已反转:当年的小伙伴,已经不再能吸引他的兴趣;担心受到嘲笑,反倒成了时时刻刻担心的问题。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学聚会
童年的世界,就这样被成年人的世界取代了。
苏格兰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有一部《彼得潘》,写的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神秘孩子彼得潘。
他能教所有的孩子学会飞翔,飞到一个永无岛上,岛上有小仙女,有美人鱼,也有海盗船长。孩子们在岛上尽情冒险。但是飞回了家中之后,他们都长成了大人,就再也飞不到永无岛上去了。但彼得潘永不长大,永远飞来飞去。
如果说每一个欧洲孩子心里,都有一个会飞的孩子彼得潘;那么,每一个中国孩子心里,就都有一个会飞的猴子孙悟空和一座花果山。
然而,这些最终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淡去,消失在那一片水晶般的记忆中。
诚然,孙悟空直到最后,仍然保持着他可爱的童心,没有任何改变。比如他成佛之后,还记挂着那个紧箍咒,就对唐僧道:
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儿咒》?趵瘴遥砍迷缍?罡觥端晒慷?洹罚?严吕创虻梅鬯椋?心?心巧趺雌腥?偃プ脚??恕?/p>
然而花果山,孙悟空最珍贵的童年回忆,就这样渐渐消失了。
但是,花果山虽然美好,但是不可能是孙悟空永远的归宿。就像《头脑特工队》里Bing Bong一样。该消失的,总会消失。该遗忘的,总该遗忘。
因为随着人的成长,生活不会永远单纯,永远透明,总会担当社会的责任,介入成人的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一遇到困难,就缩回到“花果山”去。
花果山虽好,却不能保护我们一辈子。如你在《西游记》所见,它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也是脆弱的,易被侵略的。
有些年轻人,已经二三十岁,却不愿找工作,在家里做“啃老族”,每天的事情就是打游戏。电脑游戏,对他们来说,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花果山”。
还有些年轻人,并不真的想做什么科研,却本科毕业后考研,考研后又考博??不停地读下去。原因很简单:他不愿意进入社会,一直想呆在学校这个相对透明、快乐的环境里。校园,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花果山”。
《头脑特工队》里茉莉的记忆球,在12岁之前全都是美丽的金色,象征着纯粹的快乐。然而经过了一系列事件之后,她的记忆球变得复杂了,有快乐,有忧伤,也有愤怒和恐惧,然而却变得五颜六色,是另一种美丽:丰富多样的美丽。
这个世界,没有人答应我们,给我们一座永远的花果山,容我们在里面自由嬉戏。假如这样,那么,我们仍然是不自由的。
因为如果真的如此,花果山只不过是一座快乐的大牢笼罢了。我们虽然不是强权的奴隶、选择的奴隶、环境的奴隶、关爱的奴隶??却成了快乐的奴隶!
《西游记》在众多中国经典里,是一部少见的让自由飞翔的书。人,生而自由,但是,即便是快乐、纯洁、童真、无忧无虑??这些看上去美好的东西,我们也不应该被它们奴役!
童年的记忆终会消失,单纯的心灵总会染色。“美猴王”和“齐天大圣”,终会在丰富的社会经验中,成长为战无不胜的“斗战胜佛”。那个境界,比起童真快乐的花果山来,另有一种光明伟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