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姓名忌讳:从何时开始,人们开始重视自己的名字?
文人的名字是从魏晋时期才开始重视的。在这个时期,由于士人群体形成,加上社会环境的变化,很多文人开始觉醒,出现了凸显个性的文字、绘画和诗歌,这个是需要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那么,不好的名字就没有办法流传下来了,所以,从这个时期就开始了有意识地重视自己的名字,尤其是文人。
百姓重视自己的名字是从宋代及以后才开始的。宋代的国策是重文轻武,之后的二程一朱的理学发展,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内心的修养,文人们可以纵情诗文,乡野村夫也是可以闲谈书画的,他们也是很重视自己的名字的,不再是泥人张这样的名字,而是有专门的名字,例如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上面是有自己署名的。
宋代取名字已经有专门的法门了,名字是“五格剖象法”,按照名字的笔画数,与天、人、地、总、外五格相对应,对应好的,就是前途无量;不好的,就改名字。这个在当时还是风靡一时的,跟我们现在的减肥的风靡程度有一拼的。
明清时期的名字,已经很为人们所重视了,更加厉害的是那些文人,不仅仅将名字起好,还与书画诗篆刻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名字发扬光大,我们知道的名人很多,扬州八怪、八大山人、唐伯虎等等都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他们的名字已经在当时就显赫一时。
要说名字,现在的人更加重视名字,起名字还要到专门的地方,请人家起名字,之后就认为这个名字就会保护孩子健康成长,这个是封建迷信的,我们不应该相信,现在起名字更多的在于寓意美好,好记也是一个方面吧!你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用哪个寓意美好的字呢?
没有明确的时间划分,主要还是在明清时间。重视名字的传统似乎并不古老。根据殷墟的甲骨铭文,可以找到的皇帝的名字是根据他们的官方制度随机选择的,如武丁、太甲、盘庚等。随便翻开历史,那些非凡的人,他们的名字其实也是粗俗的。就像司马相如的绰号叫狗儿,叶凡的绰号叫砖头,桓喜的绰号叫石头,等等。这些伟人的绰号其实也并不太好。
当然,这是一个流行的民间命名惯例。孩子的名字低贱,也更容易养活。除了通用名,古人也没有注意到男女之间的区别,也就是古人起名字其实就是不论男女,放飞自我饿。不行今天,我们看看吴雄、王根这些名字,我们知道他们一定是昂藏七尺的男人。而听到舒针、李梅等人的名字,就可以想象这些是一位可爱而优雅的女士。
不知道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注意自己的名字,总是希望自己的发展,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名字而被别人看不起。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所有的人,无论是暴发户还是地位优越的地主,都想尽一切办法摆脱绰号、一些绰号或官衔,试图让人们看起来与众不同。
虽然这样古人也有起名的禁忌,第一是使用祖先的名字。例如,黄帝、周公和孔子的名字在汉代以后的大多数朝代都会被省略了。第二使用下流的谐音。朱奋与猪粪,何商与和尚、卢辉与炉灰,古渡与孤独等。第三是宪法禁忌。它指的是下级官员的和上级官员的名称禁忌。第四是家庭禁忌,仅限于家庭。家庭应该避免在三代之内使用他们祖先的名字,应该把他们作为尊重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