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参与开发的海水稻即将试种,粮食安全会成为问题吗?
海水稻指的是抗盐碱的水稻品种。通常情况下,水稻被植物学家列为不耐盐作物。不过,经研究,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的耐盐性差异巨大。由于中国有将近 15 亿亩的盐碱地,开发能够大规模种植的抗盐碱水稻品种,一直是中国水稻育种专家的一项任务。
在中国,亩产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1958 年,《人民日报》刊发湖北省麻城县早稻亩产万斤的报道。袁隆平不断刷新的水稻亩产纪录也被视为国力的象征。就连马云在谈及农村的时候,都会说:“袁隆平先生把亩产做到了一千斤,而互联网要把亩产做到一千美金。”
这一切都会被归结于粮食安全的问题。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从事农业科研的人,要勇于把确保粮食安全这副担子挑起来。”而张国栋也认为,海水稻对于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耕地红线压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于粮食安全有着明确的定义,“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社会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以满足其健康而积极生活的膳食需要。”
该定义其实相当严格。例如一个国家囤积了许多粮食,但是由于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以至于许多穷人无力购买食物,或者一个国家的食品供应链非常单一,仅能够提供主食,那么这些国家都不能算作是满足粮食安全的条件。
中国的语境下,粮食安全的重点被放在谷物和口粮这两种产品上。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通过国内生产或进口,可得到充足的优质粮食”不同,中国的粮食安全重点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这样的表述方式很容易将粮食安全与自给自足划上等号,但两者其实并非同一个概念。粮食安全是一个目标。从伦理上来讲,也是政府必须要向其公民履行的义务。如果政府无法保障公民获得足够的食物,那么这个政府本身也就会失去其合法性。
未来,中国粮食要实现自给自足显然会遇到更大的挑战。2016 年 12 月,全国粮食产量出现下滑,结束了 12 年连续增长。国家统计局将原因归咎于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双双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如前文所述,涉及土地制度、劳动方式、粮食征购、农业科技、环境保护等不同层面,并没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在制度改革前景尚不明确的情况下,类似于袁隆平开发的海水稻这样的农业科技就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保障粮食安全,不是靠保护价格,而是要提高中国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依托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