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题
展开全部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重难点简单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还能够及时反馈信息和评价。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的重要学科,容易使学生感到过于严肃、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这样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可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它把形、声、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它可看、可写、可听、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在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或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或让“固定的”教学内容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就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小红要过生日了,同学们决定给她买个礼物,然后亲手用纸制作一个漂亮的长方体的盒子来摆放礼物。在动画中,出示了这个盒子的制作要多少卡纸的问题。真实的生活画面和动听的《生日歌》,改变了传统教法枯燥乏味的新课引入,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老师所讲的知识上,同时也把学生的兴趣深深地吸引到数学课上,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重难点简单化,促进学生的理解。
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教学中的难点是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或者容易引起混淆而产生错误的知识点,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绊脚石”。但现代信息技术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有关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运与近、快与慢、整体与部分、外表与本质之间进行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事实的联系、教学规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细致地进行观察、理解、分析,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作用。例如《减法的认识》一课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原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3只,剩下2只”的动画情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把抽象的算理变成直观的动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飞走了”使学生明确知道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数,“剩下的”是另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而不是因为题目里面求“还剩”而用减法计算。低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不长,算理又是比较枯燥抽象的知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爱的卡通动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生动的“飞走”过程能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减法的意义,既让学生学得有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圆的认识”是教学的难点,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荧屏上从闪动的一个点(圆心)开始,顺时针方向闪动出圆周,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圆就是在平面内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具体、形象了。
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回答。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辅助教师的“教”,而更主要的是要辅助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单靠老师单一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中,要指出一个面积的左边是怎么算出来的。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教,效果没有用多媒体课件好,指出哪一块的时候我们用颜色闪烁来让学生看得比较清楚。这样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非以往教学模式所能比。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为了训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就制作一组由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组成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像什么。如:鸡、船、树、狗、交警、亭子等。使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在大脑中想象出来并说出用什么图形,表示物体的哪一部分。接下来让他们自己拼,看谁拼得多,拼得好。有的小朋友就拼出了机器人、鱼、汽车、坦克、不倒翁等。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如:教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拼出美丽的图画”时,要求学生利用基本图形拼成学生自己所熟悉的或者创造的新图形。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接下来,我指导学生进入“图画本”,学生利用里面现有的各种基本图形进行点击、移动、组合……不久一幅幅美丽的、别致的图片诞生了。学生再将这些图片发送到教师的“展示板”中,有大公鸡、小白兔、大楼房、桥梁,还有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新型飞机、坦克、火箭、机器人、宇宙飞船……形态万千,各式各样,有的还配了文字说明。在这一幅幅令人惊讶、欣慰的图片面前,你才能真正意识到学生真的是天才,只要你给他一片天空,他就在这片天空进行最伟大的创造。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的重要学科,容易使学生感到过于严肃、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这样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可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它把形、声、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它可看、可写、可听、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在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或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或让“固定的”教学内容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就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小红要过生日了,同学们决定给她买个礼物,然后亲手用纸制作一个漂亮的长方体的盒子来摆放礼物。在动画中,出示了这个盒子的制作要多少卡纸的问题。真实的生活画面和动听的《生日歌》,改变了传统教法枯燥乏味的新课引入,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老师所讲的知识上,同时也把学生的兴趣深深地吸引到数学课上,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重难点简单化,促进学生的理解。
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教学中的难点是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或者容易引起混淆而产生错误的知识点,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绊脚石”。但现代信息技术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有关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运与近、快与慢、整体与部分、外表与本质之间进行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事实的联系、教学规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细致地进行观察、理解、分析,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作用。例如《减法的认识》一课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原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3只,剩下2只”的动画情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把抽象的算理变成直观的动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飞走了”使学生明确知道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数,“剩下的”是另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而不是因为题目里面求“还剩”而用减法计算。低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不长,算理又是比较枯燥抽象的知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爱的卡通动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生动的“飞走”过程能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减法的意义,既让学生学得有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圆的认识”是教学的难点,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荧屏上从闪动的一个点(圆心)开始,顺时针方向闪动出圆周,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圆就是在平面内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具体、形象了。
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回答。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辅助教师的“教”,而更主要的是要辅助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单靠老师单一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中,要指出一个面积的左边是怎么算出来的。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教,效果没有用多媒体课件好,指出哪一块的时候我们用颜色闪烁来让学生看得比较清楚。这样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非以往教学模式所能比。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为了训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就制作一组由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组成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像什么。如:鸡、船、树、狗、交警、亭子等。使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在大脑中想象出来并说出用什么图形,表示物体的哪一部分。接下来让他们自己拼,看谁拼得多,拼得好。有的小朋友就拼出了机器人、鱼、汽车、坦克、不倒翁等。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如:教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拼出美丽的图画”时,要求学生利用基本图形拼成学生自己所熟悉的或者创造的新图形。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接下来,我指导学生进入“图画本”,学生利用里面现有的各种基本图形进行点击、移动、组合……不久一幅幅美丽的、别致的图片诞生了。学生再将这些图片发送到教师的“展示板”中,有大公鸡、小白兔、大楼房、桥梁,还有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新型飞机、坦克、火箭、机器人、宇宙飞船……形态万千,各式各样,有的还配了文字说明。在这一幅幅令人惊讶、欣慰的图片面前,你才能真正意识到学生真的是天才,只要你给他一片天空,他就在这片天空进行最伟大的创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