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清朝末期可谓是风雨飘摇,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列强虎视眈眈,而曾国藩作为朝廷重臣,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掌握着湘军的兵权,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由于他的湘军势力庞大,在扫平太平天国势力后完全具备了圈地为王的条件,但他却次次拒绝了。这其中,当然有着他的深谋远虑。
首先,曾国藩掌握的湘军虽然势力强大,但朝廷并不是百分百信任大臣手握重兵的,湘军内部肯定有朝廷的亲信,就当时的形势来说,尽管曾国藩手下的湘军多达三十万人,但其中却有十万人左右是不受他管理的,而这十万人,就是他起事的巨大阻力。
另外,湘军虽然人数庞大,但管理和作风都比较混乱,导致在外声名狼藉。即便曾国藩能依靠他们谋反,也很有可能湘军所到之处民怨沸腾,就算最后能称帝,曾国藩也要担心自己这龙椅能不能坐得安稳。
除了上面这两点原因,曾国藩数次拒绝了称帝的机会,还因为他顾忌着弟弟曾国荃和自己的名声。曾国荃此人十分狠毒,行事作风为人诟病,而且有着不小的野心,在利益面前没有所谓的兄弟亲情,曾国藩必须时刻防范着他背后插刀。另外,称帝就意味着篡位,且不说能不能顺利享受到荣华富贵,这种上位方式毕竟不光彩,也不会留下什么好名声。
因为曾国藩还是比较忠心的一个人,而且,他当时手里的势力也没有达到那样一个标准,如果称帝,肯定是会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