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军师联盟》中的司马懿?
我们就只拿《军师联盟》剧中的司马懿来说,不提历史上的人物。
波叔饰演的司马懿,生逢乱世,三国混战,雄踞一方,各国都在招兵买马,广聚良才。同样是求才若渴,如果是司马懿身在刘备的荆州,也许他会欣然而往,不遗余力辅佐君主。一个是因为他一直仰慕诸葛孔明的才华,已经到了未谋一面单凭想象就要为其画像一副,且几日皆萦绕于心,那种无缘一面的遗憾和向往溢于言表。二是,作为谋士,司马懿非常赞赏刘皇叔三顾茅庐的故事,不计一己荣辱,为天下计,请谋士出山,有平四方的野心,也有仁德治世的胸襟。而这种仁义,就是司马懿一直对想要辅佐的君主品德的要求。但不幸的是,他生在曹操统治的许都。从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开始,这位乱世奸雄都跟自己心中的仁义沾不上边。而且,曹丞相一直评定的人才标准是取“才”贬“德”,这大大违背了司马懿心中“以仁治天下”的君主论,为了自保,也为了一家老小全府上下几十条人命的安危,他比之前更加收声敛气,为了避免出世,他甚至把自己双腿轧断。后来让他最看不上的杨修,飞身直上,成为了丞相府中的幕僚,他对这个用人没有底线的丞相更加排斥,与杨修之流,相提并论,岂不是对自己的侮辱,怎么对得起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
可惜,才气大了,就好比怀孕,藏都藏不住。曹丞相几次威逼利诱,更是以自己姓名相逼,他最后只能身不由己,做了丞相府中的马夫,只求须臾间保命立身。司马懿才思敏捷,对于自己的命运,从答应入丞相府那一刻起,就已经改变。自己一身才学,如果淹没于马厩之中,不仅丞相不答应,自己又何尝甘愿?这是司马懿的宿命。作为谋士,辅佐君王安天下,平四方,成为天下霸主,才是他的理想。所以,不是曹丕选择他,而是他选择了曹丕。之前两个哥哥早夭,让曹丕成为曹操的嫡长子,这是一,二是曹丕颇有仁义之心,待下宽和,治军严谨,随丞相攻下城池,随军将士以往一样烧杀抢掠,被前来视察的曹丕呵斥,并且规定,以后都不准再惊扰百姓,否则军法处置。正是这体恤百姓疾苦,以百姓安乐为己任的气度打动了司马懿,如果不是之前对曹丕态度的改观,也不会有之后四两拨千斤助其脱离困局了。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司马懿有大才,却不迂腐,懂得审时度势,慧眼识主;另一方面司马懿从前期的韬光养晦,到后期的全力以赴,都是一片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所致。
综上所述,电视剧目前呈现的司马懿是一个心怀赤诚的仁义之人,他有着文人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底线,同时,他又是一个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之人,从他心有决断之时凌厉的眼神即可看出一二。
这部电视剧的全程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主角就是司马懿了。貌似这还是第一部以司马懿为主角创作的影视剧了。剧中的司马懿与我们印象中的司马懿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在史实的基础上对人重新进行了诠释,将司马懿洗白不少。
在《军师联盟》中的司马懿首先是一个有志有谋的人,这和传统的看法其实是一致的。司马懿如果没有能力的话,也不可能走上人生的巅峰,更不可能和三国智谋第一的诸葛亮针锋相对多年,让诸葛亮七出岐山,且无功而返,最后甚至是星陨五丈原,落得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可悲下场。从这个方面来说,司马懿的的智谋应该是在诸葛亮之上的。
只不过在过去的影视剧中,我们看到的司马懿的谋,更多的是阴谋,是各种阴谋诡计,阴险毒辣至极。可是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司马懿的谋更多的是智谋,虽然也有算计,但是却不忘“仁义”,不忘“对错”,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为了突出司马懿,剧中甚至将杨修完全黑化。做事不择手段,阴狠至极的杨修更加衬托出司马懿的正直和仁义。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的司马懿,不再是传统文学中的一个文化符号,而是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有义的人。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知道了,司马懿也曾经年轻过。的确,谁都年轻过,但是过去我们看到的都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一登场就是一个奸雄的角色,以至于我们往往忘记了其也有热血少年的时候,也有儿女情长的时候,而这部电视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对于年轻时期的司马懿,史书记载很少,但是这样也好,给了创作者发挥的机会。但是要补全历史未记载的剧情,塑造不一样的人物,其实更不简单。
在《军事联盟》这部剧中,司马懿智商在线,有谋略却没有远大志向。身逢乱世,生存不易,在那样一种情况之下,有识之士或者有志之士,又或者有野心之人,都会抓紧机会,去拥抱一个主人。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三国鼎立的局势之下,没有人会对这种行为产生质疑。江山尚未稳固,百姓、谋士,拥有相对灵活的自主选择权。对普通百姓来说,这是一种灾难。而对谋臣,特别是有野心的谋士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灾难。前者如杨修,后者则如司马懿。
司马懿是一个典型的没有什么事业心的男人,他不愿出任曹操的谋士,为此不惜把双腿压断。在他眼中,成为能够呼风唤雨的谋士,远远及不上守护自己的家来得重要。风雨飘摇的时代中,身为一个有水平、有潜质的准谋士,又不愿踏上谋士的道路,司马懿注定是悲哀的。
看看司马家的日常生活,让妻子推着轮椅去湖边散散步,抓个乌龟回来陪自己聊聊天,或者看着孩子们抓阄。妥妥的文人雅士的风气,可以说半点没有谋士们坐而论道的风采。三国时代,谋士的身份是尊贵的,这也是曹操不肯轻易当过司马懿的原因所在。正如同在《琅琊榜》中的梅长苏,正所谓“得江左梅郎者得天下”这样的论调,在《琅琊榜》中还有些夸大成分的话,在《军事联盟》的时代确实妥妥的事实。毕竟前者江山已经稳固,具备争夺能力的其实不外乎是皇帝的孩子,而其他人,在事实上没有多少抢夺机会与实力。
如果不是身逢乱世,或者司马懿还是愿意辅佐相对贤明之人。毕竟作为知识分子,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点家国情怀,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但是将生死压在上面的博弈,显然不是司马懿的选择。相对于一朝权倾天下这样的诱惑,司马懿更乐意过的日子是一家平安喜乐。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在权力争夺的战争中寻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不是他所愿意的道路。他只愿意当一个小人物,即使无法在历史上留下足迹。当然,他的谋略,让他注定当不成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