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行伍出身?
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在他的名作《五蠹》一文中已经明确指出“猛将必发于卒伍”,可见早在战国时代,已经习惯于从士兵中提拔军官,行伍出身已经被各国军队广泛认可。替汉朝打天下的很多开国功臣比如周勃、灌婴、樊哙之类,都是行伍出身。西汉初期号为“飞将军”的名将李广,就是从一名弓箭手逐步升为将军的。他的堂兄弟李蔡和他一起入伍,一起升为将军,最后还从武官转为文官,位至丞相。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连年混战中成名的一些名将,大多是行伍出身。比如也号为“飞将”的名将吕布,以“骁武”投军,以后以“便弓马,膂力过人”著称,最后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曹操手下著名的勇将典韦,投军之初,是张邈手下的旗手。当时军队的战旗号“牙门旗”,一般要几个人才能掌握挥动,而典韦用一只手就能举起,由此出名。投入曹军后,先是以作战中多能斩敌首级,计功升为“司马”(小军官)。公元194年曹操与吕布在濮阳激战,典韦自愿率领敢死队冒死突击,为曹操军队打开撤退的通道。因为这项战功,典韦被任命为都尉,指挥曹操的卫队,后来在张绣兵变中战死。曹操手下大将张辽,也是行伍出身,因“武力过人”应募当兵,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先后四易其主,吕布被杀后转入曹操帐下,被曹操重用。在207年出征乌桓的战役中,他主动请战,曹操把自己的指挥旗给他,他率军奋勇冲锋,一举战胜。209年,曹操军队刚遭受赤壁战役的沉重打击,孙权亲自率军进攻合肥,张辽以寡敌众,在逍遥津战役中带了800名敢死队突击孙权中军阵地,迫使孙权放弃进占合肥的战略意图。曹操另一个大将乐进,“容貌短小”,原来只是曹操军营中的小卒,因为招募军队有功才升为“假司马”,后来每次攻城作战,乐进都有“先登”战功。在关键性的官渡之战中,乐进杀死袁绍的大将淳于琼,升为大将。一起升大将的于禁,原来是黄巾军士兵,几经辗转,投到曹操帐下,从司马、校尉、都尉,靠战功逐步升迁。蜀汉阵营的名将赵云,原来只是个骑兵,投到刘备手下时,开始只是刘备随从骑兵的队长,当阳战役中刘备军队全线崩溃,赵云胸怀刘阿斗,保护刘备的甘夫人,安全突围,才得到“牙门将军”的称号。刘备入蜀,赵云留在荆州,后来才随诸葛亮增援入蜀,以战功升为大将。蜀汉的另一名将魏延,也是行伍出身,“以部曲随先主入蜀”,靠战功一直升为大将军。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将也有不少是行伍出身。如东晋名将刘牢之,以“骁猛”应募,为小军官,作战率所部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在决定南北对峙局面的淝水大战中战功卓著,成为大将。北朝以部族军队为主,大多数将领是从部族头领转化而来,但也有一些是从士兵升迁而成的。比如北魏名将杨大眼,原来是个流浪儿,北魏孝文帝部署南征,要招募一批士兵,杨大眼前去应征,官员起先看不中,杨大眼就当场表演他的绝技:将一根三丈长的绳子绑在自己发髻上,撒开腿飞奔,那根绳子居然飞荡在后面成一直线,骑马的人也追不上他。由此立即被收录为“军主”,成为一名小军官。以后屡立战功,“勇冠六军”。但有一次因为友军阵地崩溃,导致全军败退,被撤职,“徙营州为兵”。后来再次起用,长期镇守与南朝相对峙的边界,威镇江淮,以至于民间以“杨大眼来了”吓唬啼哭不止的小孩。当时人都认为他可比关羽、张飞。
隋唐之际乱世英雄起四方,而唐皇朝的一些开国功臣仍然是行伍出身的职业军官,比如最著名的勇将尉迟敬德和秦琼,都是从士兵升为大将的。尉迟敬德在隋朝末年从军,在隋朝官军镇压各地暴动民众的战争中积累战功,“以武勇称”。隋朝垮台后投入唐朝阵营,以战功成为开国大将。秦琼也是在隋朝末年从军,开始只是隋朝将领来护兑的一个亲兵,以后跟随隋朝名将张须陀镇压卢明月起义军,他和另一个勇士罗士信火烧敌军营地,接应大军,使隋军一举大胜。不过他在隋军最高也只得了个尉官。后来投入李密起义军,成为重要将领。转到唐皇朝阵营后,又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先后作战两百多次,自称受伤流血好几斛,最终才得以成为大将。
两宋时期朝廷推行崇文抑武的既定国策,而号为名将的大多是行伍出身。北宋中期最著名的将领狄青,就是行伍出身的大将。年轻时以“善骑射”应募当兵,因为脸上有青色的被刺的军号,故称为“狄青”。他在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中以战功崭露头角,四年作战大小25仗,每次作战奋勇向前,八次负伤,升为指挥,因为得到主持西北战区的文官上司韩琦、范仲淹的赏识,才得以升迁为朝廷重臣。宋仁宗曾建议他将脸上当兵时的刺青除去,狄青回答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因此臣愿留这块刺青,以劝军中。”南宋初期“三大将”:韩世忠、岳飞、张俊都是行伍出身。韩世忠,“早年鸷勇绝人”,能够驯服烈马,但“嗜酒尚气,不可绳检”。18岁应募投军,以能够“挽强驰射”而出名。
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屡有战功,但只升到“勇副尉”。北宋末年,随军转战南北,靠战功升为将领。南宋初期镇守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大将。岳飞,“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少年时就能拉300斤弓、8石弩,而且能左右射。1122年应募投军,以战功升为小军官。南宋建立后,他上书请求立即开始北伐,以“越职”而被罢官。这也就埋下了日得信任的伏笔。在以后平定江淮地区的战争中再立战功,得以成为方面军大将,长期镇守长江中游地区。张俊,少年时“好骑射,负才气”,在乡间为盗,16岁时投军为弓箭手。在北宋末年与西夏的战争中以战功升为将领。因为劝赵构自立为皇帝(即南宋高宗)而得到信任,南宋朝廷初建,张俊就被任命为御营前军统制,地位在武将中为第一。后来极力支持秦桧与金朝议和,设计收其他两大将的兵权,并参与陷害反对议和的岳飞,不料自己的兵权也被撤消,被迫退休。
明清时期行伍出身的军官仍然占了绝大多数。明初的开国功臣常遇春,少年时就混在一伙强盗里,后来转投朱元璋部下当兵。在朱元璋渡江攻取集庆(今南京)为根据地的战役中,他带头冲锋陷阵,立下大功,由此得到朱元璋赏识,不久就被任命为“统军大元帅”。在建立明朝统治的混战中战功卓著,成为全军副统帅,地位仅次于朱元璋的老战友徐达,封为开平王。他的小舅子蓝玉,也从士兵升到大将。明成祖朱棣时期的一些名将也大多行伍出身。比如号为功臣第一的邱福就是行伍出身,以资格升到千户后,即跟随朱棣起兵,在“靖难之役”中立下战功,被任命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但是后来在出征本雅失里时,在胪朐河战役中兵败被杀。另一个功臣薛禄,朱棣起兵时他还只是士兵,连名字也没有,因排行第六,被军中呼为“薛六”,后来因战功升为大将,才以音定名。他在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号为宿将,粗通文墨而已。为满清入关当先锋的一些明朝叛将孔有德、耿仲明等,原来都是行伍出身的低级军官,因为明辽东主将毛文龙被冤杀,发动兵变,被明官军攻击后归降满清,反倒成了满清的开国功臣,后来得以封王。清朝平定三藩时绿营兵已起到主要作用,而绿营的一些名将也是行伍出身的。比如赵良栋,是在清兵入关后的第二年才应募当兵的,到三藩之乱时已升为总兵。他以自己训练的5000精兵平定了宁夏的叛军,又从四川转战到云南,首先攻入昆明城,被提升为云贵总督、挂兵部尚书衔,这已是武官的最高台阶了。但后来因与其他将领争功,被迫退休。据张仲礼《中国绅士》一书的统计,直到18世纪末,清朝军队中仍有76%的军官是行伍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