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运动健身有哪些误区?
健身是长久之计,终生之计,健身时间越长,受益越多,终身健身,终身受益。健身并非权宜之计,疾病侵袭,方想健身,犹如临渴掘井,为时已晚。
健康是人生最可宝贵的财富,中年人为了健康而健身,应从实用有效为原则。因此,不可追逐时尚、不切实际,从而走入健身误区。以下便是一些健身误区:
(1)追求时尚,盲目投资
世界变化太快,不知何时“健身”一下挤入了时尚的快车道。仿佛一夜之间,经营运动服装、器材的体育精品店如雨后春笋,遍布城市的街道,接踵而至的是健康城、保龄球、高尔夫球俱乐部……大众传媒真厉害,让城市人面对这一系列健身的衍生物趋之若鹜,人们似乎在它的导向下突然明白了健身的意义,明白了自己也应该好好健身一番。于是,便有人津津乐道于“耐克鞋”、“阿迪达斯T恤”、“室内绿地网球场”、“高尔夫球会员证”……似乎这些才是投资健身的时尚。
时尚就是这么个怪物,热起来似乎可包打天下,冷下去便犹如弃妇,无人理睬。当一种健身时尚烟尘俱下,另一种新的健身时尚烽火又起的时候,那些紧追潮流、迎合时尚的健身投资者们到底得到了什么?他们得到了最初想要的东西吗?
某种健身项目可以因为商家的策划或者人们的情绪演化成时尚,但是,真正的健身方式是无时尚的,真正靠投资健身争取健康效果的人,只专注于培养自己的运动兴趣,专注于持之以恒的坚持。
一旦我们能够驾驭自己的心灵,不被世俗环境所纷扰,不为潮流所左右,只拥有一种享受生活的平常心态,这便是健身的真品位。
(2)健身方式太多
有的人健身投资追求“多而全”,认为既然健身有如此多的好处,不同健身方式又各有各的长处,那我就什么都来,弄它个“包圆儿”,来个全面发展。
实际上,这种健身投资的方式并不科学,可能会导致以下几种尴尬的情况。
其一,欲速不达。比如练气功成为时尚时,一些人便趋之若鹜。今天听说张派可强身健体,便投了张派门下,演练数日,功效甚微,便起了疑心;明天又听说王派能延年益寿,于是又易帜跟了王派,朝朝暮暮,历尽磨难,总不见多大起色,便又生了新想法,还是学李派吧!李派数日即可发功显灵。三年五载中不知换了多少师傅,只是未见腿脚灵便多少,白发依旧有增无减,于是便恨起了那些“布道”者和“功夫”来。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哪里有什么一日成仙的功夫。其实,可恨的不该是那些“功夫”,而是自己那令所有的“功夫”都无能为力的愿望。
其二,不得要领。太极拳可健身自不待言。然而练太极拳有它的要领,即需要“入境”,要万念皆无,专心为之。若能全神贯注,气运丹田,且天长日久地练下去,定能显其功效。如果一边遐思着日后的鹤发童颜,一边大动手脚,半日之内练它个百遍千遍,恐怕效果练不出来,还搞得心浮气躁,伤及肝脾。
其三,疲于奔命。健身本是一种悠闲自在的活动,但不少人被“健身”搞得一塌糊涂。大早晨,睁开眼,就先跟电视来一套“健身五分钟”;工作了一天腹中饥饿不管,还赶点儿奔到文化馆健身班练它个天昏地暗。一个月下来,未成正果,倒觉得周身不适,头晕目眩,哪儿也不是哪儿了。
以上三种情况,一言以蔽之是“过于繁杂”所致。
因此人们不要每日思量何种健身方式是世上最好的,而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年龄、性别、体质、工作、生活节奏等),选一项最适宜的方法去做。
(3)锻炼时间过长
锻炼时间过长对身体也是非常不利的。
医学家们在得出运动健身可以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的论断后,接着又发现,运动量太大反而会降低人的抗病能力,尤其是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抵抗力。他们在对2300名参加1990年洛杉矶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在准备比赛期间每周跑60英里(约96公里)以上的运动员比每周跑20英里(约32公里)的运动员患感冒的人数多一倍。医学家的推论是,每个人对体育运动的承受力不一样,但都有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后,身体就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对有训练基础的运动员尚且是这样,对身体训练基础较之运动员差得多的一般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了。可见,健身后的效果,必须以身体的具体情况为前提,绝不是健身时间越长越好,或健身的运动量越大越好。
在健身过程中,必须按照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自己的身体条件、体质情况出发,不同年龄、不同的体质基础,应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多大的量和强度,都因人而异“适度”,绝不能盲目地为追求训练、健身的“全面效果”而强求自己练得多、练得累。正像许多美好的事物一样,好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向反面转化,“健身多多益善”是片面的。特别是当自己身体感到不适时,切忌仍然盲目地通过运动来解决,必须及时求医就诊。对有些该绝对休息的病症来说,如继续进行健身运动无异于“雪上加霜”,会给身体带来损害。三、疲劳是中年人身心健康的大敌
紧张的工作、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影响着中年人的健康,并使机体产生大量的毒素积累,免疫功能下降,身体组织器官功能失调,引发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病——慢性疲劳症。国内外调查表明,疲劳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长期的慢性疲劳、过度疲劳就会导致积劳成疾。用“透支”生命的做法来赢得时间,是违背科学的。
中年人要想避免慢性疲劳,保持健康的身体,除了依靠医疗机构外,还要学会自我保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充分休息,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环境保护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避免慢性疲劳,做个健康中年人。
2024-07-1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