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①宋?文天祥 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2019-04-08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辛苦遭逢起一经②,于戈寥落四周星③。
山河破碎风飘絮④,身世浮沉雨打萍⑤。
惶恐滩⑥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⑧照汗青⑨。
注释①零丁洋:今广东省珠江口外。
②起一经:即科举出身。古代科举时,每人都要考试自己所专门研究的一种经书。
③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引申指战争。寥落,零零落落。四周星,四周年。古时把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周,称为一个“周星”。这里指文天祥从起兵抗元到兵败被俘,断断续续战斗了四年。
④风飘絮:形容南宋国势如风中柳絮飘荡不定。
⑤身世浮沉雨打萍:指人生的经历遭遇像雨打浮萍那样浮沉动荡。
⑥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急流险恶,是赣江十八滩之一。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们也被元军俘虏。他经由惶恐滩撤退到福建。这句是对当时感到惶恐的回忆。
⑦零丁:即“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⑧丹心:红心,赤诚的心。
⑨照汗青:照耀史册。汗青,古时用竹片记事,先把青竹用火烤烤干水分(竹汗),可以防蛀,这个过程叫“汗青”,后来用来借指史书。
【解释】回想当年由科举走上仕途历尽辛苦,如今在纷纷的战火中已熬过了整整四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的人生动荡不安就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中身陷元虏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人生自古有谁能够长生不死,只愿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解析】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1275年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岌岌可危。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逆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接下去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记过去。“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伶仃。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情景交错在一起,令诗人百感交集。最后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和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