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击匈奴有功的李广,难以被封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 我来答
happy171
2019-09-26 · TA获得超过143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1万
展开全部
根本的原因是战功不够,汉朝封侯是要有战功的硬指标的,要有多少杀敌数的,李广的战功始终达不到封侯的标准,所以没有封侯也是很正常的。特别是李广曾经被削过爵位,战功也就清零了,重新起用他以后,战功也得重新累计。
当然战功不够的原因也有李广的指挥能力得不到上级的认可,没有到达比较高的指挥岗位。像卫青、霍去病等起点较高,打几场大仗就能够达到很高的战功,而李广总是指挥小型的边境冲突战斗,即使参加大型会战也只是指挥某个战术单位,不像卫青、霍去病那样是方面大员,所以战功累积的就少了。
总的来说,李广是个标准的军人,身上有许多军人的缺点,性子比较直,做事不拐弯等等。缺乏政治头脑,思想也比较老旧。所以造成了上级并不喜欢他。也就不怎么提拔他。
李广的英名主要是本人英勇善战,武艺高强所致,并不是李广有很强的指挥能力。
600度的浅蓝
2019-09-26 · TA获得超过38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万
展开全部
李广难封,是不是命乖时蹇?
第一次,元光六年(前129)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人各带一万兵马出征。其中,卫青是第一次任将出征。结果,公孙贺未遇敌,白跑一趟;卫青杀入龙城,斩敌七百;公孙敖损兵七千;李广最惨,全军覆灭,自己被俘,后逃回。
汉匈作战中,令汉军最头疼的问题,是不知道匈奴军队在哪里,因此,要么无功而返,要么遭遇强敌吃败仗。这就是命运!
李广确实命运不济,四路人马中唯有他遭遇强敌。
第二次,元朔六年(前123),李广随卫青出征,未立功。
第三次,元狩二年(前121)秋,汉武帝派张骞和李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率四万大军包围李广率领的四千人,李广毫不畏惧,沉着应战。张骞救兵到达,李广才得以脱险,但是,四千士兵几乎全军覆灭。
上述三次战役,李广两次遇险,一次无功。
命耶?非耶?
李广确实有机遇不佳的时候,但是,这种情况并非李广一人;当时许多将领都有类似经历。《史记·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的末尾,司马迁记录了诸多抗匈将军的遭遇,大都和李广相差无几。
命耶?非耶?
龙城之战,李广已是资深将军,卫青则初出茅庐。卫青直指龙城,应当说不是天意,而是人意。龙城并非卫青所专有。这一选择可以给四人中任意一个人,包括李广。李广没有作此选择,看起来是命,又怎一个“命”字了得?
血性长留千古名
李广难封,有没有自身之过?
项羽困于垓下,三呼“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其实,世间纯粹偶然的失败极少,更何况李广确有自我之过。那么他过在何处?
第一,恃才而骄。
李广确实有才,但是,他自负其才,不讲谋略。公孙昆邪评价李广: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战。自负其才,对一个军事统帅来说,无疑是一处致命伤。
第二,铤而走险。
追杀三位匈奴射雕手,李广大展神勇,但并非良将所应为。
一不和军中商议;
大军根本不知道统帅李广去哪儿了,因此,无法组织接应。
二不该亲自追杀;
李广判明三名匈奴人是射雕手后,派人追击即可,不应撂下大军,亲率一百骑兵前往。“兵不可一时无将”,这种兵家常识,对李广这个“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的老将来说,是不应该违逆的。
如果匈奴识破李广的圈套,或者也冒险赌一把,这一百名骑兵包括李广本人,能够逃此一劫吗?绝难。
李广作战时,惯用近距离射击。敌人未接近,他从不发箭;一旦出手,敌人应声而倒。但李广也因此多次在战斗中受困,射猎时常为猛兽所伤。(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李广只求百发百中,反而将风险控制放在其次了。
第三,适应能力。
李广于文帝时从军,至景帝朝,一直是在防御战中与匈奴对阵。这种防御战,李广打了多年,他的才干、勇气得到充分发挥,声名显赫。但是,到了武帝朝,汉匈作战发生很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由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进攻,由阵地战转为运动战。汉军要深入匈奴腹地,长途奔袭。这种运动战,要求指挥员敢于深入敌后,善于在运动中歼敌。卫青用此法首战龙城告捷,霍去病更是将这种战法发挥到极致。
龙城之战时,李广从军已三十七年,从十几岁的青年成为五十多岁的老将军。比起年轻气盛、敢打敢闯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已是暮气有余、锐气不足,无法适应长途奔袭、运动歼敌的新战法。
第四,武帝之虑。
李广恃才而骄、多次失败,对此,指挥全军作战的汉武帝不得不有所顾虑。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汉武帝在漠北之战中对李广的处理不公,又要看到汉武帝着眼全局的负责态度。
李广自杀之后,和他一起的右将军赵食其被判死刑,赵食其交钱赎罪,免死为庶人。李广大半生位居高官,五十万是交得出来的,而且,此前他多次因误期失军判为死罪,而舍财保命,为什么这一次引刀自刎呢?
无声抗争。
李广早就明白,自己从军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这次被任命为前将军,更是难得。但是,李广并不知道,汉武帝在任命自己为前将军之时,已吩咐卫青适时调离李广;他至死不知道,汉武帝使他这次出征从一开始就变得毫无意义。
卫青在临战关头将他调开,李广既无奈,又悲愤。公孙敖和卫青的关系,李广清楚;卫青的私心,李广也清楚。
男人血性。
士可杀不可侮。卫青强迫李广至右路军,李广再三抗议无效后,未向卫青辞行,就愤然踏上东路(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这非常失礼,但李广被逼无奈!所以,失期之后,李广拒绝面对刀笔之吏,细数迷路的详情。
右将军可以忍气吞声,交钱买命!但李广不行。李广的血性决定了他只能自杀,不能被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853996055
2019-09-26 · TA获得超过477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1万
展开全部
李广小肚鸡肠,记仇。一次一个士兵见到他没让他过一个地方,还是没给他行礼,李广就记仇,借故杀掉他。所以李广难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_Jean_Young
2019-09-26 · TA获得超过168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4万
展开全部
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难封的真正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汉代的战功是通过砍掉敌人头颅与手掌来计算的,且小规模冲突及防御作战一般不能够被封侯,这就造成李广的战功虽然很多,但是不够显著,以汉代苛刻的战功标准也就难以加官进爵,
二:李广的性格孤僻,适用于战场但不适合官场,因此他的命运也就只能是默默奉献。
三:李广曾被匈奴人俘虏过,最后虽然巧妙逃脱但是按照大汉军法典武将被俘逃回已使大汉蒙受羞耻,按律当斩,念其功勋,折去抵罪,记大过一次,以观后效。如此一来,便更不会有人保举他了。
因此,只能说李广生不逢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yescorpions
2019-09-26 · TA获得超过54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5万
展开全部
准备封侯的时候,被人告了,说他贪污

到后来武帝给了他机会,什么这将军那将军他都做了,战功没多少,不是被俘虏,就是孤军被包围损失惨重,最后一次干脆领军迷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