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主要讲了什么?
《道德经》是局哗罩写给统治者的进言,关乎治国方略,其中的政治哲学很容易就形而上学或修心养性的道理。
老子悟道的心法,大多数芦兄人理解成““致虚极,守静笃”。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万变,但是只要抓住宇宙演变的规律,才有道可循。
但这个道怎么悟,怎么说。
老了用“道可道,非常道”这六字阐明。
这六字到底何解?
《庄子.知北游》则用一寓言故事可以解释说明。
有一位叫做知的先生到北方游历,在一处同样有隐喻意义的水滨丘陵,见到了一位叫做无为谓的人。
知向无为谓请教说:“请问怎样想才能想通什么是道,怎样立身处世才能安于道,怎么做才桐闹能获得道?”
知先生一连问了三次,无为谓都不作答,他其实不是不想回答,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知先生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不久又遇到了一位叫做狂屈的人,便用同样的问题问他。狂屈说:“唉,你这些问题我倒是知道,只是才要告诉你,却突然忘记了要说什么。”
知先生无可奈何,回到地宫去问黄帝。黄帝说:“没有思索、没有考虑才懂得道,没有居住处,没有行为才安于道,没有途径,没有方法才获得道。”
知先生总算知道了,却又生出了一个新问题:“咱们两个都知道了,他们两个却不知道,到底谁对呢?”
黄帝答道:“无为谓才是对的,狂屈也算差不多对了,咱们两个还离得远呢。知道的人不说,说的人不知,所以圣人才要行不言之教。”
道是无法言说的,能说出来的都不是道,要靠自己去感悟。
公众号:李东西yjh
《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传世名作,这本传世名作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经问世,便在诸子百家间引起不小的轰动,而在后市,道家老子思想更是以道教为主要载体,穿越千年时光,流传至今。那么《老子》一书主要谈罩讲了什么?这个问题虽“大”,但我们也可以概括着说。不同视角之下,我们可以说《老子》整本书在讲“道”,也可以说《老子》整本书都在说“无”。
1、从道家学说体系来看,《老子》一书大抵在讲“道”
在《老子》一书的开篇,老子就告诉我们他眼里的“道”。而后,《老子》一书后续的议论,大抵便以这个“道”为基础展开讨论。
无为之治背后,有“治”的“道”,“不言之教”背后有“教”的“道”,“柔弱不争的水徳”背后有“水”的“道”,甚至是那“治大国,若烹小鲜”背后,也有“治大国”和“烹小鲜”的道。《老子》整本书,有的章节议论“道”的玄妙,有的章节议论“治国”,有的章节议论“修身”。但是这些议论都建立在第一章的基础之上。
也就是说,“道”贯穿道家老子整个思想体系,是其哲思的核心,也是精华。后续的“治国”也好,“修身”也罢,实则是老子在向世人展示“道”的某一面貌。这里点到即止,想要深究的朋友可以查找相关论文深入了解。
以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从道家学说体系来看,《老子》一书大抵是在讲“道”。
2、从研究世界本原的视角来看,老子在讲“无”
关于世界本原,几千年来中西方的思想家们对此不断发出疑问。其实,道家思橘厅想对宇宙的思考,是及其深刻的。因为这部分议论相对晦涩,也难以把控,所以这里就蜻蜓点水小小发散一下吧。
老子首先给看《老子》这本书的人预设了“道”之“不可描述”的特性。关于这种“不可描述”,个人觉得,不是说“道”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在说他眼里的“宇宙”。具体说来就是“道”可以以各种形态“发挥作用”,万物之所以是万物,是因为让万物成为万物的“道”下落到万物上。
人类的语言是有限的,而道之下万物有千万面,人类的语言无法面面俱到。这种“存在的”却无法表示“道”的特点,其实也是道之“无”的一种表现。
万物的存在,也就是“有”,是产生于“无”的。这个“无”,是绝对的0。于此,从研究世界本原的视角来看,老子在讲“无”,各位可以小小体会一下。
3、总结
也就是说,当我们就《老子》一书中内涵的道家老子学说体系来看,可以说这本书主要在讲“道”。但即便是“道”这个名字,也是老子强行取的,毕竟“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就以研究世界本原的视角来看,可以说《老子》一书在讲“无”。
当然,以上也是个人的一点小心得,也仅仅是选取了两个角度来说《老子》一书中的主要内容,不同视角之下看含伍闹到的“宝藏”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不同观点很正常。千人千面,期待我的看法可以给您带来一点点收获,如果有不同看法也正常,欢迎交流讨论。
智慧纳中人生拿耐是幸福的源泉,智慧来自于学洞敏山习,《道德经》是该学习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