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类型及特征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寒武系—奥陶系储层以碳酸盐岩为主。碳酸盐岩储层研究采用了地震、测井、钻井岩心测试等综合分析方法(强子同,1998)。根据成因可将华北碳酸盐岩储层分为3类:①风化壳型储层;②白云岩类内幕型储层;③断裂岩溶带型储层。这几类储层可以相互过渡、复合或重叠。
1.储集空间
储集空间类型可分为孔、洞、缝三大类。其大小悬殊,分布不均。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成因(孟万斌,刘家铎,1999),多由构造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组合成为裂缝-孔洞型储层、裂缝-孔隙型储层和孔隙-裂缝型储层(李丕龙、张善文等,2003)。
总体上,潜山顶部以垂向溶蚀为主,发育风化壳型储层。储集空间以角砾间(溶)孔、洞和裂缝(含溶蚀缝)为主(图3-3-28a、b)。断层附近以侧向溶蚀为主,发育断裂岩溶带型储层(孔凡仙,林会喜,2000)。储集空间以角砾间溶孔、洞和溶蚀缝为主(图3-3-28c、d)。潜山内幕型储层以冶里组—亮甲山组为代表。储集空间以晶间溶孔、洞和溶蚀缝为主(图3-3-28e、f),明显受裂缝控制,常见缝、洞一体化现象。
2.物性特征
寒武系—奥陶系储层跨越多个层位,横向变化大,孔、渗参数统计结果(图3-3-29)显示有如下规律。
(1)奥陶系孔隙度明显优于寒武系
奥陶系各组平均孔隙度介于3.58%~10.68%之间,平均孔隙度为7.96%,峰峰组平均孔隙度最高(10.68%)。寒武系各组平均孔隙度介于1.61%~1.9%之间,平均孔隙度为1.64%。
(2)奥陶系渗透率总体优于寒武系
奥陶系各组平均渗透率介于16.7×10-3~357.5×10-3μm2之间,平均渗透率为60.08×10-3μm2,冶里组平均渗透率最高,为357.5×10-3μm2。寒武系各组平均渗透率介于24.4×10-3~38×10-3μm2之间,平均渗透率为26×10-3μm2。(图3-3-29)。
图3-3-28 渤海湾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主要储集空间类型
a—车古201 ;b—渤93 ;c—河北邯郸;d—桩古39 ;e—河北邯郸;f—车59
分析储层展布范围和厚度变化,发现渤海湾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内幕型储层物性以冶里组和亮甲山组最好,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5.34%、357.5×10-3μm2和5.38%、97×10-3μm2。
3.有效储层下限界定
综合分析黄骅坳陷和济阳坳陷的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储层测井参数与含油性关系(罗利等,2001),可以确定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2.5%(图3-3-30a、b、e)、渗透率下限为1×10-3μm2(图3-3-30c、d)。同时,研究区潜山勘探经验表明(黎洪等,2002),如果裂缝发育,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小于2%(图3-3-30b)。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