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齐风·著》原文译文鉴赏

 我来答
爱读书的吕老师
2023-02-27 · TA获得超过485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万
展开全部



  《国风·齐风·著》


  先秦:佚名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译文】


  我的郎恭谨等候在影壁前,冠上洁白丝绦垂在两耳边,缀饰的美玉悬荡在我眼前。


  我的郎恭谨地等候在庭院,冠上青绿丝绦垂在两耳边,晶莹的美玉悬荡在我眼前。


  我的郎恭谨等候在正堂前,冠上明黄丝绦垂在两耳边,精美的玉石悬荡在我眼前。


  【注释】


  著(zhù):通“宁(zhù)”。古代富贵人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叫著。古代婚娶在此处亲迎。


  俟(sì):等待,迎候。乎而:齐方言。作语尾助词。


  充耳:又叫“塞耳”,饰物,悬在冠之两侧。《毛传》:“充耳谓之瑱(tiàn)。”古代男子冠帽两侧各系一条丝带,在耳边打个圆结,圆结中穿上一块玉饰,丝带称紞(dǎn),饰玉称瑱,因紞上圆结与瑱正好塞着两耳,故称“充耳”。素:白色,这里指悬充耳的丝色。


  尚:加上。琼: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华”与下文的“莹”“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因协韵而换字。


  庭:中庭。在大门之内,寝门之外。


  青:与上文的“素”、下文的“黄”指各色丝线,代指紞。


  堂:庭堂。


  【鉴赏】


  此诗写男女结婚仪式,写新妇到男方家看到丈夫形象的情景。全诗写的只是一个小剪影,但有步骤,有层次,有色彩,有新妇微妙的心理状态,把华夏古老的结婚仪式写得饶有情趣,


  全诗三章九句,皆从新娘眼中所见来写,新进门的妻子在憧憬与期待中慌乱而羞涩地抬起美丽的双眸,却只看见丈夫的一个背影,他在迎接她,引导着她一步步走近他们的洞房。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称其“句法奇蛸”。奇峭就在于九句诗中全不用主语,而且突如其来。这一独特的句法,恰切而传神地表现了新娘此时的心理活动。当她紧随着迎亲车辆踏进婆家大门的那一刻,其热闹的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场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谁不想一睹新娘的风采,然而新娘对着这稠密涌动的人丛,似乎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映进她眼帘的唯有恭候在屏风前的夫婿——“俟我于著”,少女的靦覥,使她羞于说出“他”字,但从“俟我”二字却能品味出她对他的绵绵情意和感受到的幸福。下两句更妙在见物不见人。从新娘的心理揣测,她的注意力本来全集中在新郎身上,非常想把新郎端详一番,然而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她不敢抬头仔细瞧。实际上,她只是低头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没看清他的脸庞,所见到的只是他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发光的玉瑱。这两句极普通的叙述语,放在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在这特殊的时刻和环境中,便觉得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了,给人以丰富联想和审美的愉悦。“乎而”二字甚妙,就好像后世民歌中“呼而嗨呦”类的衬词。


  这首诗风格与《齐风·还》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赋体,句句用韵,六言、七言交错,但每句用“乎而”双语气词收句,又与《还》每句用常见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诗音节轻缓,读来有余音袅袅的感觉。在章法上它与《诗经》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样,而又别具韵味。全诗每章只在三处换了三个字,就表现出新娘出嫁的喜悦和对新郎的满意与赞许。


  扩展阅读:诗经名言名句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4、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9、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1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