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查什么部首
所查“户”部首。
部首:户 笔画:8
基本释义:
1.处所:场~。住~。各得其~。
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在山东)。前~(在浙江)。后~(在山西)。沙后~(在辽宁)。
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诊疗~。指挥~。招待~。
4.a)用于房屋:这~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医院。两~学校。
5.姓。
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认识的人。大家~提的意见。
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关心的。
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能。闻~未闻。
扩展资料:
由来
“所”有人说这个姓氏是从《百家姓》“索”,改过来的。据说当时为了避罪,所以异姓。如果是这样,所=索,据《元和姓纂》载,索氏是商殷七公族之一,是商汤王的后代。商朝的王公贵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
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在鲁(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建立了鲁国,并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迁徙到鲁国,这六姓分别为徐姓、条姓、萧姓、索姓、长勺姓和尾勺姓。周武王灭纣索氏出了不少力,后来定居在鲁国成为名门望族。或许这有几分道理吧,因为都在山东,可是这是没法考证的,没人能说清楚是因为什么罪过,在什么时候,索才改成了所。
还有人说是少数民族的后代,南北朝的时候,大批的胡人进入中原,其中有人根据音译改了所姓,现在的回族中就有姓所的。而一部分胡人后来也变成了汉族。
史料
“所者伐木声,本虞衡主伐木之官,问声以为氏。”这是在山东的地方志上记载的,可见姓所的人在山东该是很早有之了。在文献记载中,《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这样的文字记录:“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后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遗书。问其妻,对 曰:‘长卿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来求书,奏之。’其遗札书言封禅事,所忠奏焉。”
封禅书,见《汉书》本传。所忠,武帝近臣,曾任谏大夫,事迹散见《食货志》、《郊祀志》等。可见,所这个姓氏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而电视剧《东方朔》里面也有叫所忠的,该是同一个人的。在王立群读《史记》中,也提到过这个所忠。
据说山东省有几百人姓所,闯关东到东北的也有,可能全国一共有上千人吧。主要来自掖县(莱州)平里店镇淳于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所
但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查“目”部、“羊”部均能查到。
但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查“目”部、“羊”部均能查到。
音
yào
yāo
部
首
覀
笔
画
9
基本释义
[
yào
]
1.索取:~账。~价。
2.希望,想:~强。~好。
3.请求:她~我给她读报。
4.重大,值得重视的:重~。~人。~领。纲~。~言不烦。
5.应该,必须:须~。
6.将(jiāng):将~。快~。
7.如果,倘若:~是。
8.表选择:~么。~不。~不然。
[
yāo
]
1.求,有所倚仗而强求:~求。~挟。
2.古同“腰”。
3.古同“邀”,中途拦截。
4.古同“邀”,约请。
5.姓。
相关组词
次要
要紧
重要
主要
要是
正要
不要
需要
只要
要么必要
要求
须要
要素
覀
要
[拼音]
[yào,yāo]
[释义]
[yào]:1.索取。
2.希望,想。
3.请求。
4.重大,值得重视的。
5.应该,必须。
6.将(jiāng)。
7.如果,倘若。
8.表选择。
[yāo]:1.求,有所倚仗而强求。
2.古同“腰”。3.古同“邀”,中途拦截。4.古同“邀”,约请。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