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如果占领了长安,后续会怎样发展?
其实诸葛亮北伐的第一目标真不是长安,是长安以西的雍凉及陇右地区。第二目标才是长安,第三目标是天下。公元215年,刘备攻占益州后,孙权要求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愿意,当时刘备说:取了凉州就会归还荆州。刘备这句话也就是说当时的战略目标首先是凉州,当然也可能是刘备忽悠孙权的权宜之计。 等到诸葛亮掌权北伐时,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无一不是以雍凉及陇右为目标。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在斜谷设疑兵,亲率大军攻祁山,祁山在哪?长安以西的陇右。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陈仓在哪?长安以西的雍州。
第三次北伐,攻占武都、阴平二郡。武都、阴平在哪?在长安的西南,在凉州及祁山以南,攻取凉州的大后方。
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出祁山,围攻卤城,还是在长安以西的陇右。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斜谷,攻占武功,与司马懿对阵五丈原,五丈原在哪?长安以西的雍州。
回到题目来,如果诸葛亮占领了长安,接下来如何发展呢?回想诸葛亮的隆中对,此时天下形势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蜀汉已失荆州,现在占据益州及长安,此时蜀汉的情况,非常类似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诸葛亮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天下,无论有什么困难,诸葛亮都会这么做。
占领长安后的第一步,就是派兵封堵函谷关与武关,堵住曹魏反扑长安的战略通道,保证长安的东部边境安全;同时与东吴交好,协议联合瓜分曹魏,保证益州的东部边境安全。
第二步是派兵夺取雍凉及陇右地区,稳定长安的大后方,打通长安到凉州的通道,对于凉州的割据势力,以劝降为主,打击为辅,派魏延讨伐凉州,封魏延为凉州牧,镇守凉州。
第三步,修复长安到汉中的道路,及汉中到陇右的道路,在长安附近屯田,加强粮食收入,迁移益州人口到长安附近,巩固长安周边的力量。将陇右的战马送入长安附近,积极备战,同时召募凉州骑兵,参与训练。
第四步,联络东吴一起攻击曹魏的襄樊及南阳地区,东吴攻襄樊,蜀汉出武关,攻击宛城及南阳地区。同时联络鲜卑首领轲比能攻曹魏西北地区,联络辽东公孙渊攻曹魏的北方四州,即使他们不攻也没关系,至少要让曹魏知道诸葛亮在联络曹魏的敌人,让曹魏分散兵力。
第五步,诸葛亮率蜀汉主力出函谷关,直捣曹魏都城洛阳,同时另一路蜀军从宛城及南阳地区北上洛阳,洛阳陷落,占据粮草重地敖仓及军事重镇荥阳。
第六步,效仿秦统一六国,或刘邦统一天下,对曹魏实施战略攻击,集中力量击败曹魏,统一中原。诸葛亮占领了长安,只完成了第二个小目标,在实施这些行动后,能否统一天下,则要看天下大势如何发展了。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劝说农民教武三年后,决定再次出兵北伐。在这次远征中,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出了斜谷口。同时又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出兵攻打魏国,牵制曹军主力,4月,蜀军到达郏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当时司马懿带领魏军在水后扎营,试图再次在持久战中消耗蜀军的粮食,使蜀军自行撤退。但是,诸葛亮并没有慌。他开始在魏国和宾国的居民之间耕种和生产粮食,并决定与司马懿打一场持久战。孙权也回应了蜀汉。他率领数十万大军,再次在北方攻打魏。看来这次北伐的前景很大。
如果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直接去长安,能逼司马懿打他吗?
可惜孙权的十万大军被魏明帝曹自己的军队打败了。诸葛亮虽然多次派人去挑战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始终坚持不了。就算诸葛亮故意送一套女装头巾给司马懿,像女人一样嘲笑司马懿,司马懿也躲不开,没有和诸葛亮拼个你死我活。然而,诸葛亮由于过度劳累而病倒,病情恶化。最终,他在与司马懿的对抗中失败而死。诸葛亮死后,杨毅和姜维按照诸葛亮的临终计划,严守秘密,整顿军队,从容撤退,而司马懿则是看到诸葛亮的木雕后不敢追击,好让蜀军安全撤回汉中。有人认为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过于谨慎,因为他知道司马懿的带兵能力,蜀汉可以在正面战场上击败魏军。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什么不在第五次北伐中果断东进,直奔长安?
事实上,如果诸葛亮直接去长安,司马懿是不会马上和诸葛亮开战的。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断诸葛亮提供食物的路线。虽然司马懿曾经说过,诸葛亮如果果断,就要做武功,跟着山东走。如果他往西去五丈原,魏军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但实际上,诸葛亮一旦东进长安,深入魏国境内三百里,就是自寻死路了。毕竟司马懿如果真的想阻止诸葛亮东进,就可以驻扎在武功水东岸,筑起坚固的根据地抵御诸葛亮。但司马懿并没有这样做,因为只要诸葛亮的粮食供给线延伸到100里,司马懿就可以轻易切断诸葛亮的粮食供给路线。就算当时诸葛亮在长安侥幸,蜀军也攻不了城。
更何况,诸葛亮当时的主要目的不是直接占领长安,而是尽可能地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纵观历次北伐,诸葛亮都在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决战,以消灭西线魏军主力。正是因为诸葛亮千方百计消耗魏军的有生力量而没有占领长安,所以魏延在第一次北伐时拒绝出伍兹谷。因为诸葛亮并没有忽视伍兹谷的巨大价值,但即使拿下长安,甚至汉沽关,蜀军也不可能在不摧毁魏军主力的情况下守住长安
所以诸葛亮没有攻打长安,不是因为他缺乏勇气,而是因为他缺乏打决战的机会。司马懿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司马懿绝不会在正面战场上与诸葛亮决一死战。诸葛亮直接打司马懿的唯一机会就是奇袭,绕过司马懿,直取长安,从而迫使司马懿回袁。可惜当时几乎不可能,所以即使诸葛亮直接去长安,也不能直接逼司马懿和他交手。
作者认为,只要诸葛亮的对手是司马懿,他就不会直接与诸葛亮作战,所以无论诸葛亮是否在屯兵攻打长安,司马懿都不会直接与诸葛亮作战。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北伐曾到过:街亭(甘肃秦安)、陈仓(陕西宝鸡东)、五丈原(陕西眉县西南),此三处为其远征最远抵达的当地。 姜维曾单独征战到了狄道(临洮),与郭淮战于洮西(临洮西),这是他到的最远当地。假设如果北伐成功,那么会怎样呢?
诸葛亮北伐占领长安,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他已经先行占领了凉州,然后才占领长安。
经过大战之后,蜀军肯定损失很大,急需修整;新占领的大片区域也需要巩固统治。所以,诸葛亮会派相当兵力(可能是3万人)固守潼关,控制关中东大门。主力在长安集结,一边休整,一边扩充。同时,也防备魏国绕过潼关,从山西西渡黄河,偷袭长安。
第二种:诸葛亮先占领关中长安,凉州还在魏国的控制之下。
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必须解决凉州这个后顾之忧,然后才能东进。所以,诸葛亮会派兵扼守潼关,坚守不出。然后大军西征,荡平凉州。一举控制整个大西北,随后开始为期一年的整军备战。
不管是以上哪一种,以诸葛亮谨慎的性格,都会休整至少一年的时间。万事俱全以后,才会发起对魏国的全面进攻。
路线呢我觉得有两条可以选择:
第一条:是东渡黄河,进攻山西,然后过太行山,占领河北、山东,从而在西、北、东北三个方向上形成对曹魏的战略包围。
选择这条线路的好处是,魏国的都城在洛阳,统治中心和重兵集团都在河南,进攻山西、河北、山东,正是避实击虚,能够迅速取得战果,获得广大的土地和人口。
第二条:是从潼关出兵,直接向东进攻洛阳。
这一条线路的优点是靠近关中,进攻距离短,只有250多公里,也就是500里。步兵急行军最多6、7天就能到达,后勤补给也更简单。
缺点呢也有,就是进攻洛阳就要直接与魏国展开决战。魏国重兵防守,蜀军短期内很难攻克洛阳,顿兵坚城之下,势必不能持久。山西魏军可能偷袭长安,也可以进攻潼关、切断蜀军的后路。河北、山东各地勤王之兵一到,极有可能把蜀军歼灭在洛阳城下。
就算是蜀军攻克了洛阳,向北进攻河北、山西也不容易。而且很可能会被东吴在背后偷袭。
那么河南地区的蜀军就会陷入曹魏、东吴南北夹击的被动局面,搞不好就要全军覆没。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最佳进攻路线,就是东渡黄河,经山西,占领河北、山东,没有后顾之忧,然后大举南下,一战灭魏。紧接着攻取荆州,扫平东吴,一统天下。之后,休整三年。派一偏师,出凉州,收复西域。派精锐骑兵10万,出辽东漠北,维护北部边境。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