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左宗棠和李鸿章谁对清朝的贡献大呢?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晚晴的头好重臣,在整个晚晴朝局上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两个人的为官处事风格确实截然不同的,以至于后人在评价晚清四大重臣时,对左李二人的评价分别是:左宗棠会做君子,李鸿章会做官。
对于左宗棠,历史上基本都是一致的正面评价,看看左公的功绩,中法战争主战得以让世界看到清国的洋务运动还是很有成果的、收复新疆保证祖国统一、在荡平太平天国邪教运动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做官做人方面,左公大公无私,一心报国,为官清廉,不搞小团体,可以说是官员中的楷模。而且就是这么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竟然还混到了政府高层并且多次手握大权,不得不让人佩服。
但是说实话,左公固然优秀,但是他所立下的功勋多是些面上的东西,比如收复新疆,照晚晴的这个军队战斗力(新军不算),纵然七十年代左公收服了新疆,它还是会很有可能在九十年代被沙俄给兼并了。
而真正给大清立下不世之功的,恰恰是这个饱受争议的李鸿章。
李鸿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因为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并且主张对法战争议和,还有出卖东北的铁路权益,以及贪污了数量相当庞大的钱。但是他也有好的一面,像组建北洋海军,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曾经辉煌过。而且近代的很多兵工厂和制造厂都出自于李鸿章派系下。为了中国的近代化,李鸿章也是出了不少力。
李鸿章的闪光点,在于他的外交能力和世界观上,可以说他的功绩来源于此,但是他的污点也是由此而来。
之所以说他最有世界眼光,是因为他很清楚整个世界的形式,明白大清国在世界上是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因此在镇南关大捷后,李鸿章极力主张议和,因为他清楚,一旦法国大举进攻,那么大清损失的利益会远比《中法新约》中的损失还要大,权衡利弊,最小的损失就是赚了。
但也是因为李鸿章过于相信列强之间的制衡之术,以至于在甲午战争中,始终不敢放开了和日本人打,以至于从开始就陷入被动局面,而西方列强也是看出了大清中干外强的本质,转而纷纷支持日本,也实在是李鸿章的失职。
至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并非李鸿章的本意。在前往日本之前,李鸿章曾静告诫过光绪和慈禧,日本方面有他拖着,但是北京方面也一定要拖住。这点从《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内容的变化上也可以看出,李鸿章确实尽力了。赔款从4亿砍到了2亿,这确实是靠李鸿章的外交能力解决的。因为当时清朝就是打不过日本,百姓浑浑噩噩,朝廷懦弱可欺,财政濒临崩溃,不是说你吆喝着打下去就能打的。因此割地赔款已经是个定局,屈辱是必然的,而怎么减少损失,才是关键。
另外一说,这两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也是清政府要求李鸿章去签的,多少受一定愚忠思想的禁锢,李鸿章只能去做这个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