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要害张郃呢?
造成张颌死亡的原因就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诸葛亮撤退时,张郃率军追击,结果被诸葛亮的伏兵射中了膝盖,张颌不治而死,当时没有抗生素,再加上张郃年龄大了,被箭射中膝盖后去世也很正常,周瑜36岁去世也是被箭射中后病死的。
从张郃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露面,到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算起来张颌在战场上被记载的时间就达到了31年,张颌在袁绍手下是个军官,至少也有三四十岁上下,因此张颌去世的年龄大概是六七十岁左右。
张郃
关于张颌之死有一个说法,是说诸葛亮撤退时,司马懿派张颌率军追击诸葛亮,张颌建议诸葛亮已经是撤退了,肯定做好了断后准备,因此不能追,但司马懿是主帅,张颌得听从命令,因为司马懿一意坚持要张颌追,张颌如果不追,就是军法处置,司马懿有假节权力,能直接斩杀不听从命令的将领,张郃追了之后,却死于诸葛亮箭下,张郃追或不追横竖都是个死,因此是司马懿害死了张郃。
其实这种说法也没错,确实是司马懿害了张颌,而且还另有隐情。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公元231年,当时曹魏西线军事总指挥是曹真,偏偏曹真在这一年病逝,又遇到诸葛亮北伐出祁山,于是魏明帝曹睿便从中部荆州军区空降司马懿到西线关中战区担任临时主帅,这是司马懿第一次到西线,并且与诸葛亮交手。
司马懿
在诸葛亮的前三次北伐中,都是曹真为西线主帅,第一次也是张颌在街亭击败马谡,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第二次是郝昭在陈仓阻挡了诸葛亮,第三次是诸葛亮派兵攻取了远离关中的武都和阴平,第四次就是231年诸葛亮出祁山攻打曹魏。
曹真虽说西线主帅,但他的手下有不少精兵强将,比如张颌、郭淮、费曜等将领,这些人是一直在西线跟随曹真的,曹真去世后,司马懿被从荆州空降到西线关中,空降领导本来就是有个毛病,就是与原来那帮手下的磨合,而司马懿根本没有时间磨合,直接上了战场。
在整个诸葛亮第四次期间,张颌有三次意见与司马懿不一样:
张郃
第一次:张颌建议司马懿分兵到雍、郿等地,防止诸葛亮声东击西攻击这两地,但是司马懿明确拒绝了张颌的建议。从后来的事实证明,张颌的建议是对的,因为诸葛亮确实有打击雍、郿的计划,只是诸葛亮的搭档李严没有实施,如果李严按诸葛亮的计划实施的话,司马懿后方的雍、郿等地很有可能被蜀军攻下,这一点张颌是对的。
第二次:张颌建议诸葛亮军远道而来,对方有利在速战,而我方有利在拖战,只需要派出军队切断蜀军的粮道,蜀军就能不战而败了,司马懿又拒绝了张颌的建议,而是率领大军紧跟着诸葛亮大军,既不战也不走,就这么跟着,从后来的情况的看,这一次张颌又是正确的,诸葛亮大军远道而来还抢收了魏军的麦子,而其他粮食要从汉中运过来,非常远,而且随时有被魏军切断粮道可能,但司马懿选择了紧贴诸葛亮大军,这也是司马懿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之一。
张郃与司马懿
第三次:司马懿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也就是卤城之战,被诸葛亮击败,诸葛亮撤退时,司马懿派张颌追击诸葛亮,张颌建议不要追,司马懿坚持要追,张郃没有办法,就率军追击诸葛亮,结果就中箭而死。
司马懿在三国时期是一流领军主帅,看看司马懿平定孟达的叛乱,一面八天急行军1200里,一面写信忽悠孟达,然后就是干净利索地斩杀孟达,再看看司马懿平定辽东,也是如此,更不用说后来的高平陵政变和平定淮南一叛,都是非常迅速地拿出正确的决策。
如果张颌的建议是对的,司马懿不会不知道,明明就是装作不知道,为什么司马懿正确的建议不采纳,宁愿战败也要拒绝张颌的建议呢?能解释得通的理由,只有司马懿对张颌不满,想害张颌,故意给张颌穿小鞋,这本来就是司马懿一贯的作风。
司马懿与张郃
另外,司马懿畏蜀如畏虎的名声就是在这次战争中得来的,身为曹魏帝国西部军区总司令的司马懿,居然被手下人嘲笑为“畏蜀如畏虎”,这个事情不觉得奇怪吗?而且还明确记载了两个将领的名字,就是魏平与贾栩,这两个人在劝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战时说道: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身为主帅的司马懿居然什么也没有做,甚至还装病,要知道古代的军队军纪是非常严明的,尤其是像司马懿这样的雄主,如果手下的将领都敢嘲笑司马懿的话,那司马懿在军中还有何威信?
张郃之死
说的没错,司马懿在西部军区就是没有威信,因为他是从荆州军区空降过来的,空降领导本来是为了防止领导专权的,但司马懿却是因为前任司令曹真去世而被上的,再加上没有与西线军队及将领共同作过战,所以没有威信,不仅连魏平与贾栩这样的将领都敢嘲笑司马懿,估计军中高级将领更是不把司马懿放在眼中,也许还有张颌。
但是司马懿没有对付公然嘲笑他的魏平与贾栩,反而把矛头指向了张颌,说明司马懿是想拿张颌杀鸡骇猴,想要镇住军队,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人立威,杀的人级别越高,立威的效果越好,从诸多方面来看,司马懿的目的就是害死张颌,然后在西部军区立威,这便是司马懿害死张颌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