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学制
展开全部
如今的大学大多学制四年,那么,古代的“学制”是怎样规定的?古代也有“积分制”吗?“旬考”、“岁考”、“毕业考”都有哪些要求?
所谓学制即学校的教育制度,涉及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各个方面。夏商时期,古人已设立有官办学校,当时称为序或庠,到西周时期,学校的建制已经较为发达。
据《礼记·学记》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核。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也就是说,每年入学一次,隔年考核一次。一年考察辨明志向,三年考察是否专心和亲近同学,五年考察是否博学和亲近师长,七年考察是否有独立见解和择友能力,这些都达到了,就是小成,意味着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到九年的时候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坚强独立而不违背师训,就是大成,意味着学业已经达到了成熟的水平。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设立太学,可谓是中国古代学制的一项重要进步。太学并无明确的学习年限规定,但考试十分严格,西汉时每年考核一次,方式是“设科射策”,相当于今天的抽签问答。东汉中期改为每两年考核一次,通过者授予官职,否则留下继续学习。隋唐时期的官学开始对学生年龄和学习年限作出明确规定,例如律学招收学生的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学习年限为六年,考试分“旬考”、“岁考”、“毕业考”三种,旬考内容为十日之内所学课程,不及格者将受到处罚;岁考内容为一年之内所学课程,不及格者留级;毕业考及格则取得科举资格,否则勒令退学。
到了北宋时期,王安石在太学实行“三舍法”,即将生员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等级,生员必须依照学业程度,通过考核,依次晋升。此后,
所谓学制即学校的教育制度,涉及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各个方面。夏商时期,古人已设立有官办学校,当时称为序或庠,到西周时期,学校的建制已经较为发达。
据《礼记·学记》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核。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也就是说,每年入学一次,隔年考核一次。一年考察辨明志向,三年考察是否专心和亲近同学,五年考察是否博学和亲近师长,七年考察是否有独立见解和择友能力,这些都达到了,就是小成,意味着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到九年的时候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坚强独立而不违背师训,就是大成,意味着学业已经达到了成熟的水平。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设立太学,可谓是中国古代学制的一项重要进步。太学并无明确的学习年限规定,但考试十分严格,西汉时每年考核一次,方式是“设科射策”,相当于今天的抽签问答。东汉中期改为每两年考核一次,通过者授予官职,否则留下继续学习。隋唐时期的官学开始对学生年龄和学习年限作出明确规定,例如律学招收学生的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学习年限为六年,考试分“旬考”、“岁考”、“毕业考”三种,旬考内容为十日之内所学课程,不及格者将受到处罚;岁考内容为一年之内所学课程,不及格者留级;毕业考及格则取得科举资格,否则勒令退学。
到了北宋时期,王安石在太学实行“三舍法”,即将生员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等级,生员必须依照学业程度,通过考核,依次晋升。此后,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读书人读书上学,大体份两种,一个是私学,也就是传说中的私塾。另一个是官学,就是比如县学,府学,国子监,太学这种。一般比如考过了童生就有资格入县学,是秀才了就可以读府学。交钱或者家里长辈是高官可以送儿孙入国子监或者太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们可以说夏代可能已有了“庠”、“序”、“校”三种尚未完全发展成为学校形式的非专门的教育机关。“庠”是从虞舜时代继承下来的。“序”和“校”则是新增加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没有学制一说,只要学习能力够强大,能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考上了就鲤鱼跃龙门了。考不上就再来一次。范进就是七十多中举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从秀才开始再就是举人,进士,殿试,然后最高的是探花,榜眼,到状元是古代从低到高的学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