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在很多人眼中,死亡是一件非常悲观的事情。但在科学家眼中,死亡是为了迎接更好的新生。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下为什么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
生命为什么要走向死亡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地球环境发生了好几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温度,地球既经历过冰天雪地的雪球时期,也经历过即使是极地地区都没有冰雪的世界。
在地球最初诞生的几亿年中,地球上游离氧含量少的可怜;但随着蓝藻的大爆发,地球又迎来了富氧环境。
在地球历史上,大灭绝一共发生了5次,每一次大灭绝的发生都是数不尽的生灵涂炭。更不用说地球历史上还有无数次的小灭绝,以及个体生物灭绝了。
如果地球历史上真的出现过一种永生生物,那么该永生生物也早就灭绝了,因为永生需要外界环境的稳定,而地球环境并不是稳定的,每一次环境变化都可以导致该生物死亡。
由此可以得知,对于生物来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外界环境在不断变化的,那应该怎样让自己能够“永生”呢?答案很简单,繁衍后代。
自我复制目前,地球上许多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就相当于一个制作手册,蛋白质只要按照DNA记录的信息进行组装,就可以继续自我复制组装一个生物体。比如:受精卵最初只是一个单细胞,但却能根据受精卵的DNA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细胞个体。
也就是说,虽然生命个体无法永生,但是它的基因能够继续传递下去,实现“部分永生”。但是这样做还不够保险,原因是地球环境会发生变化,如果基因能够准确地记录亲代的每一个信息,那么在环境剧变的时候,也会面临灭绝的风险。
想要在环境剧变时生存下来,还需要生物进行不太精确的自我复制,这就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改变生物的DNA,但幅度不会太大。如果把生命比喻成一棵树的话,那基因突变相当于这里多了一个树叶,那里少了一个树叶,或者多了一个枝干,但并不会影响当树木的生存。
就这样,生物的基因一点一滴的发生变化,而当外界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一些恰巧演化出相应的基因的生物,可能会幸存下来。
比如:恐龙的体型非常大,然而有一小部分恐龙演化出了羽翼,并且体型不断缩小,成为了鸟类。虽然鸟类在当时没有霸王龙生活的好,但是在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引发地球环境突变,所有的大型生物都死掉了,只有一些小型生物鸟类依托着对能量需求更低存活了下来。
由此可见,自我复制就是生物实现“永生”的方式,而为了实现自我复制,生物就要接受死亡。这是因为如果生物不死亡,那么它们将会消耗大量能量,这不利于后代的存活。
人类生存的意义对于大多数生物而言,生存以及死亡是自然选择每个生物的配置,生物无法选择。但对于人类来说,生存以及死亡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首先,人类虽然也是生物,但人类却可以改变自身的基因。目前,人类基因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如果我们知道每一个基因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自由修改人类基因,控制人类的演化方向。
其次,目前的医学手段已经可以克服大量不治之症,比如:通过疫苗可以预防病毒感染,天花就是这样被消灭的。还有,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人造器官,为人类更换已经无法工作的器官,继续维持生命。
人造器官只是开端,或许未来还会发展出人造身体,人造大脑等,如果人类的肉体能够逐渐被替换之后,人类或许就能够实现永生。
对于我们个体而言,虽然目前我们仍无法实现永生,但是个人奋斗也能改变我们的处境。比如:我们能够享受到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在过去皇帝出行巡查需要几个月才能到达目的地,而如今我们只需要几个小时。
我们在享受人类科学技术进步成果的同时,也在为人类科技进步做着贡献。比如:修建大楼的工人为人们制作了摩天大楼;生产汽车的工人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等。
虽然人生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意义是不同的,但毫无疑问地是,我们活在这世上一遭就没算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