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将潘美是如何从名将变成“奸臣”的呢?
从潘美到潘仁美,一字之差,却是一代名将与一代奸臣的差距。
潘美,是宋初四大名将之首,宋太祖赵匡胤未发达时的发基友,最为倚仗的大将,平李重进,灭南汉,平南唐,灭北汉,大宋统一战争中最大功臣。
潘仁美,演义中的大奸臣,先让杨老令公杨业惨死李陵碑前,又害死杨七郎和杨三郎,坏事做尽,还好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最终等待奸臣潘仁美的,是老包的龙头锄,潘美是铮铮铁骨,敢于仗义直言的汉子,当初陈桥兵变,老赵抢了柴家孤家寡母的皇位,众将随赵匡胤来到后宫,发现了柴荣仅两岁的皇子,老赵问随从怎么办?
这种面孔的潘美,没人能恨得起来。
潘美和潘仁美是同一个人吗?是的,因为他们做了同一件事。
雍熙北伐,害死了。
间接的。
雍熙三年赵光义组织三路大军共十五万人北伐契丹,志在收复幽云十六州,结果以大败结束,潘美作为西路军主帅,率五万大军,杨业作副帅,出征,原本西路军初期的战果很优异,攻占了不少城池,但由于另外两路大军的惨败,也不得不挥师回朝。
原本西线无战事,也应该无故事。
但赵光义却下了一个看起来很容易的任务,让西路军有了故事。
太宗要求西路军掩护寰、朔、云、应四州居民迁至内地,至使潘美的西路军撤离缓慢,成了重点打击的对象。
最初西路军副帅杨业建议避开敌军主力,出大石路(今山西代县西北),配合云、朔守将撤离两州军民,但监军王铣却逼他与辽军正面交锋,吸引辽部主力,以获得其它军民撤退的时间。
作为一代名将及西路军主帅,潘美默认了监军王铣将杨业逼入绝境当炮灰的决策。
杨业作为北汉的降将,为了表示对大宋王朝的忠诚,杨业接受了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临前只是希望潘美王铣在陈家谷率兵进行接应。
潘美王铣答应得很爽快。
杨业率部阻击追击西路军的耶律斜轸部,双方打得很惨烈,杨业边战边退,撤到了陈家谷。
然而这里却没有当初约定好的援兵。宋初四大名将之一的潘美和监军王铣爽约,早就率兵撤退了。
陈家谷,耶律斜珍全歼杨业部,杨业中箭被俘,拒不降辽,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之死,主帅潘美负有不可推卸的负责,北伐失利回师后,因为杨业之妻折氏向太宗赵光义要说法,加之太宗对潘王二人窝里斗的做法也非常恼火,王铣被贬为民卷铺盖回家,潘美是开国功勋,又是老丈人,赵光义自然手下留情,仅被降职。
这场仗打得如此窝囊,还留了个谋害忠良的口实,老潘这心里很闹心,气郁成病,第二年就逝世了,死后埋葬在太祖庙旁。
在《宋史》中潘美列传位第十七,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但是对潘美的道德审判并由此结束,潘美永远没有想到的是,一场败仗,竟让他背上了永世的骂名,竟成为后世千古传唱的三大白脸奸臣(知名度能与他相比的,恐怕只有曹操与严蒿了)了,民间等待他的是包龙图的龙头锄,一代名将被戏说成了千古传唱的大奸臣,潘太师太冤了。
但仔细分析,潘美之冤说冤也不冤,雍熙北伐中,作为一军主帅,征战多年的名将,大敌当前不思如何一致对敌,却对自己的属下部将排挤歧视,的确有失气度。虽然潘美树大根深,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中,无人能撼动他,但是民间和草根的力量是伟大的,他们为杨业抱屈,为正义与真理被现实和权力所掩盖而愤恨。民间的力量如同野火滋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所以潘美也就理所当然的转换成了潘仁美。
天地间有一种力量,叫因果报应。
所以,名将潘美变成了潘仁美,还真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