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将郭子仪经历七朝,却为何屹立不倒?

 我来答
人杨利M
2020-12-05 · TA获得超过40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郭子仪经历了唐玄、肃、代、德宗四朝,而不是七朝。

郭子仪是唐代社会转型期的传奇式人物。他自青年时以武举从军,掌管禁卫军,到老年时被封为异姓汾阳郡王,八十五岁病逝。其半个世纪出将入相,历保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二历鼎司,两升都座,四作元帅,九年中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福禄寿考,善始善终,可为封建社会一大完人。在伴君如伴虎的年代,他在官场上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并能秉公办事,大有作为,其本身就是一个谜。

今天,人们在观赏《打金枝》等戏剧时,看到的还只是一个遵纪守法、严明治家、大富大贵的郭子仪形象。而真正感人至深的是,郭子仪作为民族英雄,戡内乱、御外患、平安史、削藩镇,抗击异族分裂,维护华夏统一的辉煌业绩。翻开新、旧唐书正史,这些活生生的场景,历历在目。

公元755年冬,北方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率十五万大军自范阳长驱南下,攻州破县,不到一个月,叛军就攻陷了东都洛阳,不日兵临关下。时任九原(包头)太守郭子仪,上书唐玄宗,潼关只可坚守,不可出击莽战。但此建言末被朝廷采纳,大将哥舒翰率二十万唐军出关会战,结果一败涂地,潼关失守。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充任朔方节度使,高举平叛大旗东讨,他先折贼将周万顷、高秀严,收复云中,首战告捷。接着,又在藁城大败史思明数万之众。

公元757年九月,郭子仪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正帅由太子兼任),统兵十五万,其中有借回纥的骑兵四千,从风翔出发,列阵长安城西沣北之滨,与叛军决战。郭子仪全权指挥,敌以小股部队挑衅,唐前军误冲入其包围圈,形势万分危机。郭子仪悉情应变,出奇兵巧袭敌后阵,并催三军将士浴血奋战,腹背夹击中敌军大乱,被杀六万,生俘两万有余。

残敌星夜逃离长安,郭子仪率部马不停蹄,追敌于潼关,又斩五千余人。遂后,郭子仪在新店(河南陕县西)又大败叛军十五万。至此,关中、河东、河南一带全部光复。郭子仪英勇善战,用兵如神,成了收两京、通关陕的第一人。唐肃宗到灞上劳军,感慨地对郭子仪说:“虽吾国家,实卿再造。”

当时局稍微安定,郭子仪遭谗被罢兵权。公元765年,他回华州老家住闲。唐叛将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聚十万之众入侵关中。很快攻下了泾阳,长安告急。朝廷只得重新起用郭子仪,他临时凑集一万人马,奔赴前线。他仗着过去与回纥的老交情,执意昌险去做说服工作。

结果劝降了回纥,打败了吐蕃,杀敌五万,终于化险为夷。这就是史传“郭令公单骑退回纥”的故事渊源。后来,回纥遭灾,要卖给唐朝一万匹马。唐财力拮据,众臣提出不要。郭子仪从巩固唐回联盟出发,力主促成。并请求朝廷扣除自已一年俸禄,作为买马的资助。

“功盖天下不居功,权倾朝野不弄权”,郭子仪赢得了当朝与后世历代官民的敬重。他平生爱国爱民的英雄事迹,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

有常52
高能答主

2020-12-07 · 一名认真的法律爱好者。
有常52
采纳数:139 获赞数:211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是因为他很懂得笼络人心,也很懂得为自己留退路,所以能够这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惠华小知识
高粉答主

2020-12-07 · 主要从事电影娱乐领域
惠华小知识
采纳数:807 获赞数:2828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郭子仪懂得官场之道,自己不会对统治者造成威胁。因此自己才能得以善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文化先锋队

2020-12-07 · 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文化先锋队
采纳数:595 获赞数:415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郭子仪懂得激流勇退,明白如何不引起皇帝的猜忌,才不会功高盖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