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和幼儿文学是一个概念吗
展开全部
儿童文学和幼儿文学不是一个概念。
(一)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从出生到十七八岁的少年儿童服务的文学,它既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又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学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必须考虑它的读者对象的心理年龄特征。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可将从出生至十七八岁的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1岁),婴儿期(从1岁到3岁),学龄前期(从3岁到6、7岁),学龄初期(从6、7岁到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11、12岁到14、15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14、15岁到17、18岁)。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于文学的阅读欣赏有着共性的需求,即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有着与其心理年龄特征相对应的特殊需求。因此,广义的儿童文学通常包含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幼儿文学的服务对象是处于乳儿期、婴儿期、学龄前期的儿童。以往,人们习惯将学龄前期称为幼儿期,因而幼儿文学是为3岁至6岁学前儿童服务的文学。事实上,孩子在两三岁时,父母便会读一些儿歌、童谣,或是有诗的韵律的文章给孩子昕,给孩子讲一些简短有趣的童话、故事,或是把孩子抱在怀里和他一起读一本有趣的图画故事书,也就是说,孩子在婴儿期便能以“耳听”为主接受文学,从中获得美感体验和心灵愉悦,满足了他们的初步的认识需要。因此,幼儿文学的服务对象应包括从出生到6、7岁的儿童。
童年文学,也就是通常指的狭义的儿童文学,是为6、7岁至11、12岁的儿童服务的文学。
少年文学是为11、12岁至17、18岁的少年服务的文学。
二、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幼儿文学的基础理论都是沿用儿童文学的→般理论框架,未能形成自己独立、完备的理论体系。
幼儿文学是以幼儿和成人共同的视点建构的、以服务幼儿为中心的文学,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综合能力、丰富童年生活的精神食粮,也是联通幼儿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桥梁。
如此定义幼儿文学,具有以下几方面含义①幼儿文学是文学而非一般的读物,因此它符合文学的一切特性,比如,它也是语言的艺术,也通过具体生动的文学形象和真挚丰富的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等等。
②幼儿文学是以幼儿为中心的,这与“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一脉相承。
③幼儿文学是所有文学中,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年龄距离最远的,“所有被归属为儿童文学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与目标读者之间的鸿沟”。为了弥合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鸿沟”,要求成人作者必须具有“童心”,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到自己的童心世界,找到那一个最能告诉自己幼儿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的幼小的“我”,66指导”自己创作,在幼儿文学作品中体现自己与幼儿共同的视点。
④幼儿文学创作必须强调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体现在作品主题的选择、内容的构思、形象的设计、语言的运用、表现手法的使用、作品的篇幅、呈现的方式等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接受特点,也就是说,需要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欣赏口味。
⑤以幼儿为中心,并非意味着作者主体地位的削弱或消失,相反,应发挥作者“成熟”的智慧、经验和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在作品中融入对幼儿真诚醇厚的爱、真挚浓烈的思想感情和纯真美好的期许与心愿,以发挥文学作品的积极引导作用:帮助幼儿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接触艺术的美、享受艺术的美,感受人性的真善美、瓢别人性的假恶丑,促进良好的感知觉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情感、性格、道德品格的健康发展,丰富生活、学会生活、快乐成长。
⑤以昕赏为主、自主阅读为辅是幼儿接受文学作品的重要特点,这就决定了幼儿文学向幼儿传递,必须通过成人(大部分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这一中介,大多数情况下,成人成了幼儿文学的第一读者(幼儿年龄越小越明显)。换句话说,幼儿文学既是幼儿的文学,也是成人的文学;既要幼儿喜欢,也得符合成人的兴趣。幼儿在与成人共同阅读欣赏幼儿文学作品中,增进沟通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⑦相对于狭义的知识教育或品德教育而言,幼儿文学具有广义的教育作用,包括审美教育、语言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自然知识启蒙、社会知识启蒙、健康能力和意识培养、道德启蒙、情感教育、社会性培养,以及丰富幼儿生活、满足心理需要等等。但是,幼儿文学又无法像幼儿教育那样,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个性差异来清晰地划分作品的年龄属性,即同一篇幼儿文学作品既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听赏,又可能适合非幼儿阶段的读者欣赏,也就是说幼儿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一)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从出生到十七八岁的少年儿童服务的文学,它既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又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学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必须考虑它的读者对象的心理年龄特征。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可将从出生至十七八岁的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1岁),婴儿期(从1岁到3岁),学龄前期(从3岁到6、7岁),学龄初期(从6、7岁到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11、12岁到14、15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14、15岁到17、18岁)。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于文学的阅读欣赏有着共性的需求,即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有着与其心理年龄特征相对应的特殊需求。因此,广义的儿童文学通常包含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幼儿文学的服务对象是处于乳儿期、婴儿期、学龄前期的儿童。以往,人们习惯将学龄前期称为幼儿期,因而幼儿文学是为3岁至6岁学前儿童服务的文学。事实上,孩子在两三岁时,父母便会读一些儿歌、童谣,或是有诗的韵律的文章给孩子昕,给孩子讲一些简短有趣的童话、故事,或是把孩子抱在怀里和他一起读一本有趣的图画故事书,也就是说,孩子在婴儿期便能以“耳听”为主接受文学,从中获得美感体验和心灵愉悦,满足了他们的初步的认识需要。因此,幼儿文学的服务对象应包括从出生到6、7岁的儿童。
童年文学,也就是通常指的狭义的儿童文学,是为6、7岁至11、12岁的儿童服务的文学。
少年文学是为11、12岁至17、18岁的少年服务的文学。
二、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幼儿文学的基础理论都是沿用儿童文学的→般理论框架,未能形成自己独立、完备的理论体系。
幼儿文学是以幼儿和成人共同的视点建构的、以服务幼儿为中心的文学,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综合能力、丰富童年生活的精神食粮,也是联通幼儿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桥梁。
如此定义幼儿文学,具有以下几方面含义①幼儿文学是文学而非一般的读物,因此它符合文学的一切特性,比如,它也是语言的艺术,也通过具体生动的文学形象和真挚丰富的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等等。
②幼儿文学是以幼儿为中心的,这与“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一脉相承。
③幼儿文学是所有文学中,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年龄距离最远的,“所有被归属为儿童文学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与目标读者之间的鸿沟”。为了弥合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鸿沟”,要求成人作者必须具有“童心”,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到自己的童心世界,找到那一个最能告诉自己幼儿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的幼小的“我”,66指导”自己创作,在幼儿文学作品中体现自己与幼儿共同的视点。
④幼儿文学创作必须强调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体现在作品主题的选择、内容的构思、形象的设计、语言的运用、表现手法的使用、作品的篇幅、呈现的方式等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接受特点,也就是说,需要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欣赏口味。
⑤以幼儿为中心,并非意味着作者主体地位的削弱或消失,相反,应发挥作者“成熟”的智慧、经验和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在作品中融入对幼儿真诚醇厚的爱、真挚浓烈的思想感情和纯真美好的期许与心愿,以发挥文学作品的积极引导作用:帮助幼儿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接触艺术的美、享受艺术的美,感受人性的真善美、瓢别人性的假恶丑,促进良好的感知觉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情感、性格、道德品格的健康发展,丰富生活、学会生活、快乐成长。
⑤以昕赏为主、自主阅读为辅是幼儿接受文学作品的重要特点,这就决定了幼儿文学向幼儿传递,必须通过成人(大部分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这一中介,大多数情况下,成人成了幼儿文学的第一读者(幼儿年龄越小越明显)。换句话说,幼儿文学既是幼儿的文学,也是成人的文学;既要幼儿喜欢,也得符合成人的兴趣。幼儿在与成人共同阅读欣赏幼儿文学作品中,增进沟通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⑦相对于狭义的知识教育或品德教育而言,幼儿文学具有广义的教育作用,包括审美教育、语言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自然知识启蒙、社会知识启蒙、健康能力和意识培养、道德启蒙、情感教育、社会性培养,以及丰富幼儿生活、满足心理需要等等。但是,幼儿文学又无法像幼儿教育那样,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个性差异来清晰地划分作品的年龄属性,即同一篇幼儿文学作品既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听赏,又可能适合非幼儿阶段的读者欣赏,也就是说幼儿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