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朝,曾在明朝肆虐沿海的倭寇都去哪了,为何消失了?

 我来答
雨夜镇天牢aE
2021-02-21 · TA获得超过53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66
展开全部

明朝时期,一些失意日本浪人和武士流窜到中国东南沿海,抢劫烧杀,无恶不作。他们就是让明朝官民闻之色变的倭寇。

倭寇战斗力强,兵器优良,流动作战,防不胜防,在东南沿海如入无人之境。有一次,一队72名倭寇在浙江杭州湾登陆后,一路北上,深入浙江、安徽、江苏腹地,最后一直打到江南重镇南京。由于防守南京的明朝军队数量太多,他们被迫撤退。整个过程未死一人,全身而退。


倭寇

为对付倭寇,戚继光、俞大猷等人不得不专门打造了一支精锐部队“戚家军”。“戚家军”经过良好的训练,并配备了火器、兵械、战舰等先进武器装备后,这才对倭寇形成压倒性优势,最终将倭寇尽数铲除,还给东南沿海老百姓一个安宁的家园。

这时候,明朝已经进入回光返照的晚期阶段了。

1644年,随着崇祯皇帝自缢,清军入关,清朝取代了明朝。奇怪的是,从1644年到1912年,268年间,清朝没有遭到倭寇入侵。曾经在明朝时肆虐沿海的倭寇,突然在清朝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戚家军

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清朝实施了“无许片帆入海”的“迁界禁海”政策,使得沿海居民强制性内迁,倭寇侵袭沿海也难有收获的原因;也有清朝在东南沿海建立水师部队,派驻了许多官兵的原因。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无利可图,又干不过清朝水师部队,只好转而前往管理宽松的南洋地区。

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与日本实施的“锁国令”有关。

如前所述,倭寇的核心力量由日本浪人和武士组成。14世纪初,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南方封建领主、贵族在争权夺利失败后,组织浪人和武士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抢劫烧杀活动。这些浪人和武士经历了战争磨练,属于职业军人,他们的组织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非常强,普通百姓肯定无法对抗,就连一般的军人,也奈何不了他们。


倭寇

明太祖朱元璋在派兵抵抗倭寇入侵的同时,曾经试图采用“釜底抽薪”的办法,派遣使臣前往日本,恢复中日两国之间的正常关系,希望日本政府对倭寇进行约束。可是,日本政府束手无策,他们既管不了南方封建领主、贵族,也约束不了浪人和武士,倭寇依然肆虐。

到明末清初,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17世纪初,幕府将军德川家康统一了日本,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分裂状态,并建立了历时265年的江户幕府(又叫德川幕府)。当时,有不少西方传教士来到日本传教,吸引了大量日本农民加入教会。江户幕府对这种现象极为不安。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从1633年至1639年,江户幕府先后5次发布法令,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史称“锁国令”。


德川家康剧照

日本“锁国令”除了严格管控外国来日本的船只,还严厉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涉及这方面的主要内容有3条。一是除特许船只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二是除特许船只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船主,一并扣留。三是已去外国并在外国构屋营居之日本人,若返抵日本应即处以死罪。但如在不得已之情势下,被迫逗留外国,而在五年之内归来日本者,经查明属实,并系恳求留住日本者,可予宽恕。如仍欲再往外国者,即处死罪。

不得不说,日本“锁国令”与明朝、清朝实施的海禁政策,有过之而无不及,动不动就要人头落地。因此,当“锁国令”出台后,在高压态势下,日本浪人和武士再也不敢轻易出海了,更别说跑到中国东南沿海去祸害沿海民众。


江户幕府时期的日本

于是,从我们这边来看,就是日本倭寇在清朝时“奇迹般”地消失了。这算是日本“锁国令”带给中国东南沿海民众的一个“政策红利”吧。

对于日本来说,锁国令的危害显而易见。日本“锁国令”实施了200多年,导致日本对外贸易和交流几乎陷于停顿状态,国内经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综合国力方面被西方各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直到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打开了日本紧闭的国门,日本“锁国令”才宣告结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