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在登上皇位后,他是怎么处理周世宗的幼子的呢?
天下大势初定,若想让自己迅速稳固江山,只能实行仁政,善待开国功臣及前朝旧主是成本最低的买卖,能迅速获得人心又能让自己政权更加稳固,何乐而不为。
赵匡胤便是这样一位君主,建立大宋江山后,没有对功臣大事屠戮,以一杯烈酒,彻底解决武将擅权问题,从而让功臣们放下荣华富贵,安心享清福,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不仅对功臣有一颗仁爱之心,对旧主业是同样,未将他们赶尽杀绝,反而给了他们不错的待遇。
959年6月,一代雄主柴荣走完了自己一生,享年39岁,长子柴宗训在其历史后顺利即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恭帝。柴荣在位期间,赵匡胤已是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掌控后周禁军,禁军中主要将领基本上都是赵匡胤亲信或者结义兄弟,让其在禁军中很大的声望。
柴宗训即位后不久,赵普声称契丹及北汉联合南下进攻后周,这让朝中众人万分紧张,宰相范质未了解事情缘由便让赵匡胤领兵出征。当大军行驶到陈桥驿附近,军队突然发生哗变,赵普、赵光义等人几个黄袍硬穿在赵匡胤身上,拥立其为帝。赵匡胤当即率军返回开封,在王审琦、石守信等人支持下顺利进入城内,迅速控制城内局面,进入宫中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周恭帝母子无力阻止亡国只能任由赵匡胤改朝换代。赵匡胤随即宣布登基为帝,新建国号大宋,后周恭帝被降为郑王。
陈桥兵变就是一场精心谋划的兵变,赵匡胤集团以契丹入侵一事让其获得权力,从而让其有夺取天下能力,当大军行驶到陈桥驿附近,众人迅速将黄袍批在其身上,拥立其为帝。紧接着,又迅速返回开封夺取大权。这一切极为顺利,没有精心策划不可能能完成如此规模兵变。
赵匡胤能成为后周禁军统帅,本就有不凡的政治谋略及眼光,深知若贸然处理符太后、周恭帝母子必然会让其失去人心,落下一个恶名,善待孤儿寡母能让自己迅速笼络人心,有利于自己政权稳定。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善待周世宗柴荣几个孩子及他的族人。
世宗柴荣总共有七个儿子,长子宗谊、次子宗诚、三子宗諴均被汉隐帝杀害,其余四子均活到宋朝建国后,并未遭到屠戮,每一个都得以善终。
周恭帝柴宗训:柴荣驾崩后,年仅七岁柴宗训成为后周新一任帝王,由于其年龄较小,并未实际掌权,实际权利在范质等人手里,国有幼主必然导致局势动荡,本就野心足足赵匡胤抓住机会夺取后周天下。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善待柴宗训及符太后,保证一生荣华富贵,并且子孙世袭爵位,柴宗训和母亲符太后退位后被迁到房州,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在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柴宗训因病而亡,年仅二十岁,赵匡胤闻知其去世,亲自哀悼,并且将其安葬在周世宗柴荣身边。
曹王柴熙让:赵匡胤发动政变夺取后周江山后,柴熙让下落不明,不知所踪。
纪王柴熙谨:后周恭帝继承大统后,将其封为纪王,赵普本来要求将其斩草除根,赵匡胤见其年幼便动了恻隐之心不打算将其杀害,而是交给大将潘美抚养改名潘惟吉,长大后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出使过辽国,宋真宗年间病逝于雄州。
蕲王柴熙诲:后周恭帝继承大统后,将其封为蕲王,同自己哥哥柴熙谨因年幼,赵匡胤为将其杀害,反而将他送给手下心腹让他们帮忙抚养,柴熙诲养父是卢琰,改名卢璇,长大后进入朝廷担任殿前防御使,深受宋真宗重用。
赵匡胤虽为军旅出生,可其十分宽孝仁爱,不杀功臣,以一杯烈酒结束武将擅权历史,又妥善安置旧主柴荣后代,从中能看出他以仁治国核心思想,只有让天下人知晓自己仁义,有利于王朝稳固,善待旧主柴荣后代,让大家知道宋朝立国核心思想,有益于统治稳定。
不杀柴氏后人,主要在于国家政局已稳定,再杀他们已无意义,不如让他们埋没于民间,从而让他们融入社会中,这样方能回报柴荣知遇之恩。两宋百年间,赵匡胤为确保柴氏子孙无恙,专门设立了三条遗训,其中就是柴氏子孙一旦罪,不可公开屠戮,让其在监狱中自尽,并且不允许连坐柴氏子孙。赵匡胤深怕自己后代无法善待柴氏子孙立下遗训,从而确保柴氏后代免遭屠戮,从这点看出,赵匡胤所作所为比起其他开国君主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