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打不过倭寇的明军为什么后来又能打过倭寇了?
嘉靖年间的倭寇作乱,和万历年间的平倭援朝,相距不远,为何嘉靖年间明军打不过倭寇,万历年间却能取得抗倭援朝的胜利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打个比方,为什么美军在打赢伊拉克战争之后,还是频频遭到袭击,损兵折将,战争结束后死于敌对行动的士兵远远超过了在战争中伤亡的士兵?
美军的实力,当然是碾压伊拉克各路人马,但伤亡如此之大,就是由于美军面对的不是正面战场的对决,而是以偷袭、骚扰为目的的游动作战。
嘉靖年间的倭寇入侵,大致也是如此。
倭寇的目的只是劫掠,也并非日本正规军,只是流浪的浪人,也就是在日本混不下去的亡命之徒,同时真倭并不多,大部分是假倭,也就是趁火打劫的海盗和汉奸。
这样的武装力量,也就是流窜的土匪,如果是正面战场的决战,那么明军调兵遣将,绝对有能力聚而歼之。但倭寇不会这样傻,他们滑头得很,挑人少的打,挑弱的打,如果人多,也敢大规模入侵。
同时,由于嘉靖年间的海防废弛,江浙地区的军队战斗力低下,又制度僵化,无法做出迅速反应,同时由于辽东地区与蒙古的战事频繁,一时无法抽调精锐边军入卫,导致倭寇一再得手,疥癣之疾逐渐发展成为心腹大患。
但是倭寇实力到底有多强呢?其实只是纸老虎,毕竟不是正规军队,只是为了抢劫,而且真倭数量有限,大多数都是假倭,其中还有许多派系,彼此勾心斗角。
真倭固然武艺高强,但面对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个人本领再大也无法逆天改命,只有被碾压的份,百万军中出入自如,那只是武侠小说中的情节,特别是面对戚继光为其私人订制的鸳鸯阵,再牛的倭寇也只有乖乖就戮。嘉靖年间从1523年就倭乱就逐渐爆发,闹腾了近四十年,到了戚继光、俞大猷崛起,仅用四年,就将倭寇彻底平定,而且战损比大致是30:1,完全是碾压,可见只要重视,兵将得力,政策支持,倭寇终究只是寇,无法与正规军抗衡。
再看万历平倭援朝战争。
这场战争不是小打小闹,丰臣秀吉投入的是大半个日本的兵力,战国时代的名将大部分登场亮相,当然,他的目标绝不仅仅是朝鲜,而是直指大明,所以明朝才必须出兵援朝,而投入的兵力,也是非同小可,调集的都是全国的精锐部队,包括辽东和宣府大同的骑兵、蓟镇和保定精锐步兵,这都是久经战争的边军,还有吴惟忠统领的浙军也就是戚家军、刘綎率领的川军、陈璘率领的广东水军,可以说,大明帝国的精锐尽集于此。
双方投入的,都是足以灭国级别的兵力配置。
战争的结果,就不多说了,前后共有两次战争。第一次李如松以四万兵力击退日本十四万人马,打的日本战国名将们胆战新进,最终两国议和。两年后和谈破裂,第二次战争爆发,第二次明朝以邢玠、麻贵为统帅,这两人能力略逊李如松一筹,大明先后投入十一万兵力,才将日军十七万人打退,取得了最终胜利,最终得胜班师,午门献俘,大明帝国发出了时代最强音“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打得日本三百年不敢入朝。
所以,从战争来看,两国的正规军交战,显然是明朝实力更强,在人数偏少的劣势下取得胜利,实至名归。
再联系嘉靖年间的倭寇,如果明朝同样调集精锐专事剿倭作战,结果也是一样的。
这就跟游击队不可能在当面击败野战军是一个道理。
万历援朝战役都是正规军的战争,明军的武器不是吃素的,比如改进后的三眼铳,快枪,连子铳,擎电铳,鲁密铳,集束火箭,神机箭,虎蹲炮,克虏炮,火龙出水,拐子铳,改进后的佛朗机炮,神武大将军炮,红衣大炮,倭寇的武器几乎就是火绳枪还有仿制铁炮,和明军的武器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那时候倭寇自然就打不过明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