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有道理。
一个人读书读得多了,身上会自带一股书卷之气,因为古时候的书本内容集中体现一个“礼”字,读书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受书本内容影响,一言一行依书而为,形成读书人所特有的言行举止。
一个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时,不需要刻意装扮,就会由内而外产生出一种气质。相反,如果没有内涵,不管怎么打扮,都不会显得有气质气度。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董传留别》。
原文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
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注释
①粗缯:粗制的丝织品。
②大布:古指麻制粗布。
③裹:经历。
④生涯:人生的境遇过程。
⑤腹有:胸有,比喻学业有成。
⑥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此泛指书籍。
⑦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
⑧华:丰盈而实美。
⑨老儒:旧谓年老的学人。
⑩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
⑪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
⑫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
⑬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所坐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
⑭得意:即“春风得意”,意谓黄榜得中。
⑮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
⑯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⑰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赏析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句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裹生涯”词语搭配新颖巧妙。本应是“生涯裹麤缯大布”,但词序一颠倒变成“麤缯大布裹生涯”,就有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生活已是常态。这两句诗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
创作背景: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句话有道理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胸中有诗书,也就是读书多的话,就很有气质和才华。 另外这不仅表现在外表的气质,更涵盖有内心的修为和境界。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非常美的一句话。 由此网络上为了搭配这句话,很多人给它补了上半句。 如“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
长期读书的人能够有更大的眼界、更豁达的心态和更多的知识,对所见所闻之事有更清晰的判断和更客观的态度。从而遇事不慌,且多数能从容面对,不做不恰当的反应也不犯容易追悔的错误。
从语言和形体上也更容易让人感觉到如沐春风,因此能给人更好的印象,具备个人独特的气质。
一个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时,不需要刻意装扮,就会由内而外产生出一种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董传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