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说“不孝有三”,指的是哪三不孝?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原句正解:
“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是中国古代的生育观念。传统婚姻的首要目的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孟子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东汉经学家赵岐在《十三经注疏》中释孟子此言:“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过分顺从父母,任他们随心所欲,最终犯错)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入仕为官以俸禄养父母),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其后,北宋孙奭与南宋朱熹等人都有注释,但后人多从赵岐说。
一味顺从,父母有过错也不劝说,这是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也是一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而这三种不孝中,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