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赵本山和陈佩斯的小品?
赵本山和陈佩斯的小品,也是各具特色,毕竟陈佩斯的小品属于非常有寓意的,反应这社会的一些现象嗯,非常有内涵,而赵本山的小品,多数都是农村题材,然而,在农村中也是热热闹闹的,让人欢声笑语,给大家逗得捧腹大笑,所以各有千秋。
有一种言论,称“陈佩斯以肢体语言取胜,赵本山靠语言包袱耍贫嘴”,这种观点至今仍有一些观众跟风附和。陈佩斯的表演有肢体语言吗?当然有,譬如《胡椒面》、《宇宙体操选拔赛》,但个别作品说明不了全部。
他的大多数作品还是依靠故事的推进而产生笑点。与之相比,赵本山也不缺乏肢体表演的成分,比如他模仿的盲人、老太太,再比如他的《卖拐》都有很多肢体表演的元素,而且其大部分作品都是有完整的结构,比如《拜年》、《心病》,他的作品绝不是随便堆砌几个包袱就应付了事的。
陈佩斯人物评价
在部分人认为其喜剧为一种闹剧的情况下,陈佩斯坚持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和特有的银幕魅力,在银幕上塑造了一系列滑稽、笨拙但本性不失善良的小人物。
陈佩斯经历了自己创作的三个阶段: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和父亲一同出演喜剧但无特定形象;光头固定形象,从而完成了所饰人物的风格化和系列化。陈佩斯认为中国的喜剧电影一直是一个较为荒芜的领域,他的喜剧创作较为帖近生活,整体风格更加成熟和完整。
走传统商业模式主体运营做的是减量
都知道陈佩斯自从拒上央视之后成立了自已的经济主体准备放飞单干,但最要命的一点是没有"借势",况且由于性格使然打破了"潜规则"的平衡创业处处受到制肘,商业是一种造势借势的运营规则,从一开始陈佩斯己经"失势"
文章图片2
图片来自网络
从另一方面来讲,经营主体的商业闭环应该做到开源结流和降耗增效,陈佩斯走的是传统老路子,剧本用买,场地用租,演员用请等,从经营经济主体的内循环上讲,完全做的是减量,违背了企业主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谈不上员工的忠诚度,说白了就是搭建的一个草台班子,根本谈不上企业主体的核心与文化,注定长不大走不远,失败是必然结果。
文章图片3
赵本山
做的是现代新商业多模块大融合的增量
首先是借势,在自己最红
最火的时候搭建自己企业主体"赵家班"及"刘老根大舞台"。用现代互联网术语叫趁势收割一大波流量红利,然后快速截流沉淀交付变现。
其次是从内部搭建企业主体的利益架构,完完全全做的是低投入高产出的大增量,"本山传媒""本山学院"成了收割第一波财富红利的镰刀,然后内部培训孵化强劲新生力量免费输送到刘老根大舞台为其无限生财,这一招可谓一本万利
文章图片4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一点是运用自身优势造势借势涉足多个行业(影视界,演艺界,表演界),以最低廉的投入成本,趁着势借着势实现了经济财富的最大体量,把开流节流增效降耗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以师徒文化绑架员工实现员工对企业主体的无限忠诚度,而且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回报,真可谓把增量经济运营到极致。
都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从陈佩斯与赵本山,我们应该总结出一种结论,在这个商业时代,自身能力与才能应该有,但无商业头脑,不懂策划运营,想成功想获取财富的机率是很小的。
恕我直言,观众们对陈佩斯的评价高,主要是因为他“敢于向权威反抗”、“对荣誉拒之门外”。可事实上,陈佩斯也曾获得春晚小品类节目的一等奖以及一些电影奖项,且“被封杀”之后的2002年,陈佩斯和朱时茂为春晚准备了几个小品,可最终因为作品的问题,未能登上春晚。陈佩斯确实是春晚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