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展开全部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1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1
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个出身于农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当上皇帝。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家中十分贫苦,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能直接带领千军万马争夺王位,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对于这种情况,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静的湖面,练不出不畏风浪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宁静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伟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朱元璋,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种本领:果断、让朱元璋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冷静、能让他有准确的策略。这三样宝物、合起来,能让你在战场上完美地指挥出应敌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备果断、冷静和坚持会让你在困境中发现机会。在这三个本领前,相信无论怎样的困难都回迎刃而解,最后将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还教会了我自信,他曾经说过“我相信我是对的”。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胜利之门。当你引领大军作战,当百万生灵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当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没有多少人能不紧张,而在战争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却在关键时刻毫不紧张,他相信了自己的决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朱元璋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老师,他教会了我果断、冷静、坚持、自信等等必会的本领,他仿佛和我说:乱世之中本身是没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种本领,你就是一定会成功,本领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峰。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2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时间,我又捧起了讲述明史的书――《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开头主要讲述的是自幼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因为忍受不了元朝的统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诬陷说他要起义,被迫投靠了当时的起义队伍。慢慢的,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渐渐显露了出来,他先是打败了其它比他强的起义队伍,后又经过与元的数十年的征战。最后赶走了,元朝的皇帝,统一了中国。
中间又讲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这个“导火索”,废除了丞相制度。又创造了内阁。当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权力归于君主,可是他错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个内阁都比丞相还会夺权。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专制夺权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将领,还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读完了这本书,回过头来想想,才发现自己从书中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残杀、父子反目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吗?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佩服的人就是铁铉。他不过是一个书生,可是在面对朱棣的起义下,唯有他没有退缩,他前往了前线,找到了那些伤兵,逃兵,并带领着他们与朱棣展开了抗衡,正是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书生,让朱棣吃了不少苦头。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就是这么普通的书生,就可以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这说明他怀有多大的爱国情怀啊!
在这本书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话“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是啊,我想铁铉正是靠着对国家热爱的心和随时准备为国家献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话,就必须树立我们人生的目标。只有准确的认识到我们每时每刻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虽然如今我们的国家不需要我们去着想,但是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未来着想。就像外国文学家说的那样“为面包而活”,意思就是:我们必须为我们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为一旦我们没吃的了,就会饿死。不说保卫国家,就连自己的命都没了,还谈何国家?
或许等我们拥有这个信念之后,我们的人生路会越来越顺畅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3
三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终于把《明朝那些事儿》读完了。近三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精彩纷呈,读来让人荡气回肠。而这样一部皇皇巨著的结尾,作者却用徐霞客的远游故事作为结尾,看起来似乎让人难以理解。
为此我也意犹未尽,总感觉这样一部鸿篇巨作不应该就这样草草收尾啊。作者难道是想用这样似乎与跌宕起伏的皇族历史毫不相关的人物来概括大明三百年风云变化吗?说不通!也想不通!不甘心的我于是掩卷深思,开卷求索。终于,当我读到作者的那一段文字时,我找到了答案。
小说接近结尾处有这么一段话――一位国外登山家在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后总是被无数人反复问同一问题:你为什么要登珠峰?开始他总是不回答,于是人们总是问,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终于有一天他回答了,并且回答了一个让所有人无法再问的答案:因为山就在那里!
是的,因为,山,就在那里!
和那位国外的登山家一样,明代的徐霞客耗费几十年,历经无数苦难,以一己之力游历天下,也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因为他喜欢!因为他坚持!因为他不放弃!这就够了!
作者之所以要用徐霞客的故事作为大明王朝波澜起伏故事的结尾,就是要告诉我们。在浩瀚历史中,不管是执掌风云的帝王将相,还是卑微如蝼蚁的草民,亦或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旅者。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懈努力!永不放弃!活出自己的精彩!书写自己的篇章!那就是历史,那就是价值,那就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辉煌故事!包括“当年明月”本人!
人生而平等,皇帝的故事是精彩的。你我的故事一样可以很精彩!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胸中有热情,不忘初心,执着前行,我们就一定可以不负芳华,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人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4
明朝那些事第三本妖孽宫廷,皇帝的故事已经没那么有意思了,顶多算是宫廷八卦,这本书最有意思的是王守仁。首先要吐槽的是于谦在这本书里被干掉了,让人痛心惋惜。
于谦,不是那个说相声的于谦,而是打了北京保卫战,拯救明朝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那个于谦。上部书土木堡之变皇帝朱祁镇被抓以后,瓦剌首领也先各种要挟明朝,想狠狠敲诈一笔,奈何明朝就是不买账,皇帝你扣着吧,这边再立一个就是了,于是出现了两个皇帝同时在位的搞笑情况。
被忽悠的惨了的也先一气之下冲到京城想要打一仗,这个时候的明军刚经历土木堡之变精锐部队二十万几乎全灭,毫无招架之力,也先3万铁骑已经要兵临城下,京城的9个门随便哪个门只要被攻破就完蛋了。
如此严峻形势,战斗还是转移南京,关系着国家命运,战斗不一定能赢,而转移则是直接丢了半壁江山,于谦给出了答案:“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挽狂澜于既倒,于谦扛起了国家兴亡的大旗,保住了半壁江山。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不得善终,真的是让人扼腕叹息。
王阳明,这位一心想要做圣人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从小就励志要做圣贤,被他爸打了也不改志向。后来创立了心学,对后世产生了极深的影响。
而最让我佩服他的是,他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造反。什么是什么都没有呢,宁王造反买通当地所有官员,没买通的也被宁王干掉了,朝廷根本没人知道宁王开始造反了,而王守仁是死里逃生跑出来的,造反已经开始了,等着朝廷知道这事情派兵前来,宁王都造完反南京登基称帝了。
没有指望,没有援兵,没有希望,只有他一人。
孤身一人,聚集兵力,宁王有八万兵力,王守仁8千兵力都没有,怎么赢。就是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王守仁凭借着他的智慧召集民兵,安排战术,平叛了宁王。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传奇了,明朝的历史还在继续,不同的人物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璀璨着这个时代。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5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当年明月,他以幽默风趣的写法将明朝的故事生动地写出。以史料为基础,再加上一些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它王公权贵等小人物的命运故事形象写出。不会让读者感到无趣,也不会让人提不起兴趣,在他的笔下,所有人物都像是有血有肉一样,都带有着自身的情感。它的第一部写的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没有任何身世背景和其它优势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登上皇位,虽然这一路上注定不会平坦,但他也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成功。朱元最终璋能够登上皇位,这其中肯定也不止有他部下的能力的一方面,这其中更多的一方面肯定还有他自身的聪明才智。
朱元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我觉得这句话特别霸气,但是还要有能力和资本说出这句话,在后来他也的确有了这个能力和资本。看完朱元璋的故事后,也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既然朱元璋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登上皇位,赢得了天下,那么我们现在在这么安定的情况下又有什么资格不去努力呢?
不得不说朱元璋有他自己的野心,如果说他没有这份野心,也不一定能够造就现在的他。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学习就像是夺取皇位一样,皇位就是第一名,只有第一名才能登上那个宝座,其他人只能不甘心的看着,却又无能为力。
所以在平时的时候我们就要认真学习,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发挥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而现在我们也和朱元璋一样,每个人都盯着那个宝座,稍有懈怠就会被人抢走。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也要掌握好学习方法,有效的学到有用的东西,不过现在我们却不知道有什么方法是适合我们自己的,但是如果你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又能提高自己成绩的方法话,就来我们思考乐吧,思考乐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6
用近四个月时间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很幽默。勾心斗角,权力的斗争,极其细微的小事,足以致命,甚至满门。每一次文官的对决都是一场精彩的演出,成败只在一瞬之间,细微的动作足以扭转整个战局。反观武将对垒似乎略为逊色,没有腥风血雨之感,仅限于拳头的较量,却那无力,心灵的对决才是真正强者对垒。每朝每代正与恶两方此起彼伏,没有永远的胜利,而胜败就在一瞬之间,一言一行充满杀机,为了权力的争夺,诛杀良臣,排除异己,抄其满门仿佛一切就在一言一行当中,为了权利诛杀功臣,一切都是假的。战争就好一点,胜生败死,战略战术系于一人之手,即使兵力在强大,明三大营全军覆没就是在好的例子。皇帝移位便是一场战争,对心灵认知的改变。
文章中的史实改变了我对常规历史的看法,一切看似平淡无奇,却暗藏杀机,动与不动皆处死地。到头来杀与被杀只是别人的棋子,死的那样不明不白,无缘无故,有的到头来只是一撮黄土。顾全大局,从别人思想出发,按其套路出牌,揣摩对手后招与意图,出奇制胜,自己的想法必让被别人所猜。不论辽东铁骑、戚家军还是后来的关宁铁骑,尽管有万夫不当之勇,但终究灭亡,明朝就此完了。在没有成功之前尽量装孙子,一朝成功,斩草除根,成就霸业。
文章最后徐霞客思想与我不谋而合,一个成功的人就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度过一生,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己心中信仰。别人看法没有改变他,他对朝代没有贡献,仅一本游记,却被作者用于结语,在我看来他的出现加强了自己的看法,自己过好就行,在乎别人干嘛,我将按照自己方式方法来,这就是读罢此书最大的收获,不谋而合之心无意语言表。
朝始朝末,二佰七拾年,完了,就这样,这就是历史,很简单,它就在那,谁看都可以。以史为鉴。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7
最初读《明朝那些事儿》是在表姐夫的家里上网时,无意中在天涯论坛看到。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天天追着看连载。后来,当年明月又转移到新浪博客上连载,我也跟着转移到新浪。不但自己看,也大量推荐给书友,凡是看过都说好。
一次,我和办公室一女同事聊天时谈到了这本书。她听完介绍后问:“真有你说得这么好看吗?”我忙说:“真的好看,不信我明天拿来给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次日,当我把第一集递给她。她面露难色道:“这么厚呀!我平时最多翻翻《知音》《读者》,好多年都没正儿八经看过书了,不晓得看不看得进去喔?”
我说:“没关系,你先试试蛮。如果觉得不好看,明天还给我就行了。”
结果第二天一上班,她兴冲冲的就跑来告诉我:那本书太好看了,她昨晚上吃完饭就一直坐在床上看,把肚子都笑痛了。后来,她老公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一把把书给抢了。还骂她:“啥子书这么好看哟!你看得这么虾,我也来看下。”她说:“正好,我早就想解手了。我先上个厕所,你先慢慢看。”
等她上完厕所回来,发现她老公也坐在床头,正看得笑嘻了。结果,夫妻俩干脆就一起看,硬是把一本书全部看完了才关灯睡觉。
说完,她急着催我:“快把第二集借给我看看。”《明朝那些事儿》一共七册(后来又出版过九册版),最大的特点是作者用风趣幽默的笔法来讲述正史,因此让人欲罢不能,笑不绝口。其实,当年明月的年龄和我差不多,但他肚子里的书却读得比我多得多。而且他对社会、对人性、对历史的认识也比我深刻得多。
他这套书,我前前后后共读了七遍。第一遍让人笑,第二遍让人哭,第三遍、第四遍第七遍则让人沉思、反省。诚可谓:受益匪浅!受益匪浅!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见记者采访当年明月。记者问: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他慢吞吞地说:我小时候在亲戚家的书柜里看过一套林汉达、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从此就喜欢上了历史我一听,顿时就乐了。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8
最近在读史书,《明朝的那些事儿》曾在网络红红火火,这两天在看朱元璋卷。作者的写法,其实我并不是很感冒,阅读的感觉像是鸡肋。对人物只能有个骨架,并不丰满。为了恶补一下自己的历史知识,所以也就读了下去。
读罢,感触良多,结合最近读的《曾国潘》,真正明白伴君如伴虎。朱重八――朱元璋,幼年放牛,少年做和尚,后时势造英雄当上了皇帝!最记得朱元璋的名言――要么不做,做了就做绝!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福!称帝后的朱元璋把建明的功臣一一剃了头,名将――刘基、李善长、蓝玉等一一都在他的屠刀下丧命;胡惟庸案牵连上万人,一一杀尽;空印案牵连上三万官员,一律杀无赦;官不论多少一律杀无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真正在明朝,当官成了高危职业。官员们每天上朝,都要在家门口举行仪式,抱抱妻儿,交待后事,然后诀别而去,散朝的时候,家人在门口等着,如果看到活人回家,就会庆祝一番――今天又多活了一回!恐怖!悲哀!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大明律》及《大诰》,《大诰》属判例法。为普及法律知识,朱元璋确实花了一番心思,规定如果犯罪之人,如果家中有《大诰》此书,则罪轻一等,如果则罪重一等,如此家中人人放一本,以防身。为防官员,他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有特殊的权力,只效忠于朱元璋一人,逮捕人不受任何阻拦,重权在握,大臣家中一旦出现锦衣卫,就意味着一去不复返!
朱元璋为稳固帝业,肃清了周边的一切威胁,滥杀了无数无辜,也可以说滥杀了无数社会的精英。社会底层的农民也许是最远离官场是非,分得了田地,因此认真耕作起来,因此渐渐农业出现了繁荣之景!
记得罗杰斯给女儿的箴言:多学习历史,因为历史会重演!朱元璋从一个寒门子弟成就霸业,最后把一路成就他霸业的功臣一一铲除,这样的历史在中国真的一再重演!人性,可怕可怕!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9
《明朝那些事儿》写了朱元璋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47年讨饭,1347―1352年撞钟,1352―1368年造反,1368―1398年当皇帝。
从朱元璋的主要经历看来,他出生在农民家庭,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强有力的靠山,他只会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呀。可是,他后来为什么要造反呢?因为他的父母都在饥荒中死去了,北元皇上又无能,他就起兵造反。后来他又败在手中的张士诚,原本是朱元璋的地,而张士诚却非要去抢。哼!我当时就想,张士诚也太自不量力了,朱元璋连比他强大100倍的陈友谅都消灭得了,人家可是个天生做皇帝的料,你要有骨气也要看人、看时候呀,如果你是我,反正呢,朱元璋是先灭陈友谅的,我就坐山观虎斗,好好看一场戏,等灭了陈友谅,我再死命去巴结朱元璋。瞧瞧,你在城里煎熬,有骨气了那么久,到头来还不是个死!三族全灭了,没得到一丝好处,你还不如像我这样做呢!我挺喜欢马皇后,因为她宽容、仁慈,多处劝说朱元璋,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有其母必有其子,可见得太子朱标是像他妈妈的,虽然他是个男的,但他没有像他父亲那么狠,杀了无数个人,用杀人如麻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马皇后虽然脚大(大脚马太后嘛),可我依然认为她是我们女子(女孩、女人)的骄傲!
朱元璋和马皇后一点也不同,单看胡惟庸案件吧,他淡淡一个“杀”字,与这事有关的人就被统统灭了三族。朱棣就像他父亲,这也证明,只有狠的人才能当皇帝,朱标都被立为太子了,按理说太子就是铁定的王位继承人,可皇位最终还是落到了朱棣的手中,可朱棣这位皇帝也痛苦,具体是什么,我就等着看《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二集了。
总而言之,《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是很有趣的,从中让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也思考了很多的问题。我的一些想法可能很幼稚,但都是书促使了我的思维发展。以后,我继续不断地看好书,相信我的视野会越来越开阔,思考越来越深刻了。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1
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个出身于农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当上皇帝。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家中十分贫苦,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能直接带领千军万马争夺王位,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对于这种情况,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静的湖面,练不出不畏风浪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宁静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伟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朱元璋,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种本领:果断、让朱元璋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冷静、能让他有准确的策略。这三样宝物、合起来,能让你在战场上完美地指挥出应敌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备果断、冷静和坚持会让你在困境中发现机会。在这三个本领前,相信无论怎样的困难都回迎刃而解,最后将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还教会了我自信,他曾经说过“我相信我是对的”。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胜利之门。当你引领大军作战,当百万生灵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当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没有多少人能不紧张,而在战争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却在关键时刻毫不紧张,他相信了自己的决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朱元璋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老师,他教会了我果断、冷静、坚持、自信等等必会的本领,他仿佛和我说:乱世之中本身是没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种本领,你就是一定会成功,本领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峰。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2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时间,我又捧起了讲述明史的书――《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开头主要讲述的是自幼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因为忍受不了元朝的统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诬陷说他要起义,被迫投靠了当时的起义队伍。慢慢的,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渐渐显露了出来,他先是打败了其它比他强的起义队伍,后又经过与元的数十年的征战。最后赶走了,元朝的皇帝,统一了中国。
中间又讲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这个“导火索”,废除了丞相制度。又创造了内阁。当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权力归于君主,可是他错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个内阁都比丞相还会夺权。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专制夺权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将领,还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读完了这本书,回过头来想想,才发现自己从书中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残杀、父子反目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吗?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佩服的人就是铁铉。他不过是一个书生,可是在面对朱棣的起义下,唯有他没有退缩,他前往了前线,找到了那些伤兵,逃兵,并带领着他们与朱棣展开了抗衡,正是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书生,让朱棣吃了不少苦头。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就是这么普通的书生,就可以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这说明他怀有多大的爱国情怀啊!
在这本书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话“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是啊,我想铁铉正是靠着对国家热爱的心和随时准备为国家献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话,就必须树立我们人生的目标。只有准确的认识到我们每时每刻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虽然如今我们的国家不需要我们去着想,但是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未来着想。就像外国文学家说的那样“为面包而活”,意思就是:我们必须为我们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为一旦我们没吃的了,就会饿死。不说保卫国家,就连自己的命都没了,还谈何国家?
或许等我们拥有这个信念之后,我们的人生路会越来越顺畅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3
三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终于把《明朝那些事儿》读完了。近三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精彩纷呈,读来让人荡气回肠。而这样一部皇皇巨著的结尾,作者却用徐霞客的远游故事作为结尾,看起来似乎让人难以理解。
为此我也意犹未尽,总感觉这样一部鸿篇巨作不应该就这样草草收尾啊。作者难道是想用这样似乎与跌宕起伏的皇族历史毫不相关的人物来概括大明三百年风云变化吗?说不通!也想不通!不甘心的我于是掩卷深思,开卷求索。终于,当我读到作者的那一段文字时,我找到了答案。
小说接近结尾处有这么一段话――一位国外登山家在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后总是被无数人反复问同一问题:你为什么要登珠峰?开始他总是不回答,于是人们总是问,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终于有一天他回答了,并且回答了一个让所有人无法再问的答案:因为山就在那里!
是的,因为,山,就在那里!
和那位国外的登山家一样,明代的徐霞客耗费几十年,历经无数苦难,以一己之力游历天下,也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因为他喜欢!因为他坚持!因为他不放弃!这就够了!
作者之所以要用徐霞客的故事作为大明王朝波澜起伏故事的结尾,就是要告诉我们。在浩瀚历史中,不管是执掌风云的帝王将相,还是卑微如蝼蚁的草民,亦或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旅者。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懈努力!永不放弃!活出自己的精彩!书写自己的篇章!那就是历史,那就是价值,那就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辉煌故事!包括“当年明月”本人!
人生而平等,皇帝的故事是精彩的。你我的故事一样可以很精彩!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胸中有热情,不忘初心,执着前行,我们就一定可以不负芳华,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人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4
明朝那些事第三本妖孽宫廷,皇帝的故事已经没那么有意思了,顶多算是宫廷八卦,这本书最有意思的是王守仁。首先要吐槽的是于谦在这本书里被干掉了,让人痛心惋惜。
于谦,不是那个说相声的于谦,而是打了北京保卫战,拯救明朝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那个于谦。上部书土木堡之变皇帝朱祁镇被抓以后,瓦剌首领也先各种要挟明朝,想狠狠敲诈一笔,奈何明朝就是不买账,皇帝你扣着吧,这边再立一个就是了,于是出现了两个皇帝同时在位的搞笑情况。
被忽悠的惨了的也先一气之下冲到京城想要打一仗,这个时候的明军刚经历土木堡之变精锐部队二十万几乎全灭,毫无招架之力,也先3万铁骑已经要兵临城下,京城的9个门随便哪个门只要被攻破就完蛋了。
如此严峻形势,战斗还是转移南京,关系着国家命运,战斗不一定能赢,而转移则是直接丢了半壁江山,于谦给出了答案:“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挽狂澜于既倒,于谦扛起了国家兴亡的大旗,保住了半壁江山。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不得善终,真的是让人扼腕叹息。
王阳明,这位一心想要做圣人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从小就励志要做圣贤,被他爸打了也不改志向。后来创立了心学,对后世产生了极深的影响。
而最让我佩服他的是,他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造反。什么是什么都没有呢,宁王造反买通当地所有官员,没买通的也被宁王干掉了,朝廷根本没人知道宁王开始造反了,而王守仁是死里逃生跑出来的,造反已经开始了,等着朝廷知道这事情派兵前来,宁王都造完反南京登基称帝了。
没有指望,没有援兵,没有希望,只有他一人。
孤身一人,聚集兵力,宁王有八万兵力,王守仁8千兵力都没有,怎么赢。就是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王守仁凭借着他的智慧召集民兵,安排战术,平叛了宁王。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传奇了,明朝的历史还在继续,不同的人物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璀璨着这个时代。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5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当年明月,他以幽默风趣的写法将明朝的故事生动地写出。以史料为基础,再加上一些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它王公权贵等小人物的命运故事形象写出。不会让读者感到无趣,也不会让人提不起兴趣,在他的笔下,所有人物都像是有血有肉一样,都带有着自身的情感。它的第一部写的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没有任何身世背景和其它优势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登上皇位,虽然这一路上注定不会平坦,但他也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成功。朱元最终璋能够登上皇位,这其中肯定也不止有他部下的能力的一方面,这其中更多的一方面肯定还有他自身的聪明才智。
朱元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我觉得这句话特别霸气,但是还要有能力和资本说出这句话,在后来他也的确有了这个能力和资本。看完朱元璋的故事后,也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既然朱元璋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登上皇位,赢得了天下,那么我们现在在这么安定的情况下又有什么资格不去努力呢?
不得不说朱元璋有他自己的野心,如果说他没有这份野心,也不一定能够造就现在的他。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学习就像是夺取皇位一样,皇位就是第一名,只有第一名才能登上那个宝座,其他人只能不甘心的看着,却又无能为力。
所以在平时的时候我们就要认真学习,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发挥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而现在我们也和朱元璋一样,每个人都盯着那个宝座,稍有懈怠就会被人抢走。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也要掌握好学习方法,有效的学到有用的东西,不过现在我们却不知道有什么方法是适合我们自己的,但是如果你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又能提高自己成绩的方法话,就来我们思考乐吧,思考乐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6
用近四个月时间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很幽默。勾心斗角,权力的斗争,极其细微的小事,足以致命,甚至满门。每一次文官的对决都是一场精彩的演出,成败只在一瞬之间,细微的动作足以扭转整个战局。反观武将对垒似乎略为逊色,没有腥风血雨之感,仅限于拳头的较量,却那无力,心灵的对决才是真正强者对垒。每朝每代正与恶两方此起彼伏,没有永远的胜利,而胜败就在一瞬之间,一言一行充满杀机,为了权力的争夺,诛杀良臣,排除异己,抄其满门仿佛一切就在一言一行当中,为了权利诛杀功臣,一切都是假的。战争就好一点,胜生败死,战略战术系于一人之手,即使兵力在强大,明三大营全军覆没就是在好的例子。皇帝移位便是一场战争,对心灵认知的改变。
文章中的史实改变了我对常规历史的看法,一切看似平淡无奇,却暗藏杀机,动与不动皆处死地。到头来杀与被杀只是别人的棋子,死的那样不明不白,无缘无故,有的到头来只是一撮黄土。顾全大局,从别人思想出发,按其套路出牌,揣摩对手后招与意图,出奇制胜,自己的想法必让被别人所猜。不论辽东铁骑、戚家军还是后来的关宁铁骑,尽管有万夫不当之勇,但终究灭亡,明朝就此完了。在没有成功之前尽量装孙子,一朝成功,斩草除根,成就霸业。
文章最后徐霞客思想与我不谋而合,一个成功的人就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度过一生,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己心中信仰。别人看法没有改变他,他对朝代没有贡献,仅一本游记,却被作者用于结语,在我看来他的出现加强了自己的看法,自己过好就行,在乎别人干嘛,我将按照自己方式方法来,这就是读罢此书最大的收获,不谋而合之心无意语言表。
朝始朝末,二佰七拾年,完了,就这样,这就是历史,很简单,它就在那,谁看都可以。以史为鉴。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7
最初读《明朝那些事儿》是在表姐夫的家里上网时,无意中在天涯论坛看到。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天天追着看连载。后来,当年明月又转移到新浪博客上连载,我也跟着转移到新浪。不但自己看,也大量推荐给书友,凡是看过都说好。
一次,我和办公室一女同事聊天时谈到了这本书。她听完介绍后问:“真有你说得这么好看吗?”我忙说:“真的好看,不信我明天拿来给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次日,当我把第一集递给她。她面露难色道:“这么厚呀!我平时最多翻翻《知音》《读者》,好多年都没正儿八经看过书了,不晓得看不看得进去喔?”
我说:“没关系,你先试试蛮。如果觉得不好看,明天还给我就行了。”
结果第二天一上班,她兴冲冲的就跑来告诉我:那本书太好看了,她昨晚上吃完饭就一直坐在床上看,把肚子都笑痛了。后来,她老公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一把把书给抢了。还骂她:“啥子书这么好看哟!你看得这么虾,我也来看下。”她说:“正好,我早就想解手了。我先上个厕所,你先慢慢看。”
等她上完厕所回来,发现她老公也坐在床头,正看得笑嘻了。结果,夫妻俩干脆就一起看,硬是把一本书全部看完了才关灯睡觉。
说完,她急着催我:“快把第二集借给我看看。”《明朝那些事儿》一共七册(后来又出版过九册版),最大的特点是作者用风趣幽默的笔法来讲述正史,因此让人欲罢不能,笑不绝口。其实,当年明月的年龄和我差不多,但他肚子里的书却读得比我多得多。而且他对社会、对人性、对历史的认识也比我深刻得多。
他这套书,我前前后后共读了七遍。第一遍让人笑,第二遍让人哭,第三遍、第四遍第七遍则让人沉思、反省。诚可谓:受益匪浅!受益匪浅!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见记者采访当年明月。记者问: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他慢吞吞地说:我小时候在亲戚家的书柜里看过一套林汉达、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从此就喜欢上了历史我一听,顿时就乐了。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8
最近在读史书,《明朝的那些事儿》曾在网络红红火火,这两天在看朱元璋卷。作者的写法,其实我并不是很感冒,阅读的感觉像是鸡肋。对人物只能有个骨架,并不丰满。为了恶补一下自己的历史知识,所以也就读了下去。
读罢,感触良多,结合最近读的《曾国潘》,真正明白伴君如伴虎。朱重八――朱元璋,幼年放牛,少年做和尚,后时势造英雄当上了皇帝!最记得朱元璋的名言――要么不做,做了就做绝!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福!称帝后的朱元璋把建明的功臣一一剃了头,名将――刘基、李善长、蓝玉等一一都在他的屠刀下丧命;胡惟庸案牵连上万人,一一杀尽;空印案牵连上三万官员,一律杀无赦;官不论多少一律杀无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真正在明朝,当官成了高危职业。官员们每天上朝,都要在家门口举行仪式,抱抱妻儿,交待后事,然后诀别而去,散朝的时候,家人在门口等着,如果看到活人回家,就会庆祝一番――今天又多活了一回!恐怖!悲哀!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大明律》及《大诰》,《大诰》属判例法。为普及法律知识,朱元璋确实花了一番心思,规定如果犯罪之人,如果家中有《大诰》此书,则罪轻一等,如果则罪重一等,如此家中人人放一本,以防身。为防官员,他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有特殊的权力,只效忠于朱元璋一人,逮捕人不受任何阻拦,重权在握,大臣家中一旦出现锦衣卫,就意味着一去不复返!
朱元璋为稳固帝业,肃清了周边的一切威胁,滥杀了无数无辜,也可以说滥杀了无数社会的精英。社会底层的农民也许是最远离官场是非,分得了田地,因此认真耕作起来,因此渐渐农业出现了繁荣之景!
记得罗杰斯给女儿的箴言:多学习历史,因为历史会重演!朱元璋从一个寒门子弟成就霸业,最后把一路成就他霸业的功臣一一铲除,这样的历史在中国真的一再重演!人性,可怕可怕!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9
《明朝那些事儿》写了朱元璋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47年讨饭,1347―1352年撞钟,1352―1368年造反,1368―1398年当皇帝。
从朱元璋的主要经历看来,他出生在农民家庭,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强有力的靠山,他只会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呀。可是,他后来为什么要造反呢?因为他的父母都在饥荒中死去了,北元皇上又无能,他就起兵造反。后来他又败在手中的张士诚,原本是朱元璋的地,而张士诚却非要去抢。哼!我当时就想,张士诚也太自不量力了,朱元璋连比他强大100倍的陈友谅都消灭得了,人家可是个天生做皇帝的料,你要有骨气也要看人、看时候呀,如果你是我,反正呢,朱元璋是先灭陈友谅的,我就坐山观虎斗,好好看一场戏,等灭了陈友谅,我再死命去巴结朱元璋。瞧瞧,你在城里煎熬,有骨气了那么久,到头来还不是个死!三族全灭了,没得到一丝好处,你还不如像我这样做呢!我挺喜欢马皇后,因为她宽容、仁慈,多处劝说朱元璋,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有其母必有其子,可见得太子朱标是像他妈妈的,虽然他是个男的,但他没有像他父亲那么狠,杀了无数个人,用杀人如麻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马皇后虽然脚大(大脚马太后嘛),可我依然认为她是我们女子(女孩、女人)的骄傲!
朱元璋和马皇后一点也不同,单看胡惟庸案件吧,他淡淡一个“杀”字,与这事有关的人就被统统灭了三族。朱棣就像他父亲,这也证明,只有狠的人才能当皇帝,朱标都被立为太子了,按理说太子就是铁定的王位继承人,可皇位最终还是落到了朱棣的手中,可朱棣这位皇帝也痛苦,具体是什么,我就等着看《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二集了。
总而言之,《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是很有趣的,从中让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也思考了很多的问题。我的一些想法可能很幼稚,但都是书促使了我的思维发展。以后,我继续不断地看好书,相信我的视野会越来越开阔,思考越来越深刻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