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的作文

 我来答
慧圆教育
2022-06-21 · TA获得超过505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3万
展开全部

导语:人不断的成长,负的职责也愈重,要吃的苦也就相对的增加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终身享乐,也没有人永远吃苦,一个没有吃过苦的人。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拒绝的作文三篇,欢迎借鉴!

【篇一:拒绝攀比】

有的人在拥有和享受一些东西的同时,又在努力奋斗去争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他们却忘记珍惜现在拥有的,只一味去追求他们所没有的,最终弄得自己疲惫不堪。他们因为把所拥有的和追求到的东西和别人攀比,而陷入“比上不足”的自卑和嫉妒不平中。比如,本来已经买了房子,看到别人房子更大,于是也要买大房子;看到别人住别墅,自己便也要买别墅;看到别人买了车,自己也要买车;本已有了车,但看到别人有名车,于是自己也要换辆更好的......如此登山一般,这山望着那山高,永无止境地追随。于是烦恼便也随着满足欲望而层出不穷,整个一生便陷入烦恼的网里了。

他们不曾体会过自己拥有的快乐和幸福:有时抱怨爸妈不理解自己,却不知道庆幸爸妈健在是福;有时抱怨孩子调皮、捣蛋、不争气,却不知道为健康而活泼的孩子而骄傲;有时抱怨自己工作不如意,收入不理想,却不想想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工作的失业者......为了不比别人差,攀比的人们为了房子、车子、票子、面子等等拼命去赚钱,拼命去工作,心,累了许多;身体,差了许多,而就在这无休止的攀比中,朋友,你可否知道,你的快乐与幸福也在其中悄然流逝了呢?

攀比,并不等同于进取与竞争,就如生活并不等同于追名逐利一样。其实人生并不需要太圆满,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欠缺,就不会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反而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有时幸福并不是去拼命追求想要的东西,而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想获得幸福与快乐其实也很简单,也很容易实现;但是假如想要比别人更幸福,那却很难很难实现。假如你明白你自己拥有的其实已经很多,并接受和善待所缺少的那一部分,你的人生会快乐幸福很多。

所以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美丽花园,因为你也有自己的乐土。命运赐予我们欢乐和机遇,同时也给了我们缺憾与苦难——我们没有必要怨天尤人,畏缩自卑。云聚云散,花开花落,寒来暑往,春来冬去,任意去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平常心,潇洒面对人生中的一切,珍惜所拥有的生活并享受它,拒绝攀比,安于平和与宁静,用豁达、宽容对待生活,就会减少许多无奈与烦恼,多一些欢乐与阳光。而这些——足以让你更幸福更快乐!

【篇二:拒绝遗忘】

当德国保留了突斯维辛和贝尔森,当日本在广岛建起了原子弹废虚博物馆,当美国拒绝重建珍珠港的船坞时,731部队的实验室却被当作危房夷为平地,慰安妇宿舍和万人坑遗址几乎荡然无存,面对历史在黄昏中撤瞳的最后一缕斜阳,给中国人民留下的只有四个烙金大字——拒绝遗忘。

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亡国灭自欺欺人族的屈辱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杜牧面对阿房焦土就提出“秦人不暇百哀,而后人哀之,后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也”,魏征也说过“以人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衰”,这些治理名言多多少少都渗透了拒绝遗忘的观点,而这些言论,说给慈喜,说给汪清卫这些“跪在地上办外交”的近现化政治家,他们未必懂。

可是如此丰富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人还是会忘,还是不懂得“生地忧患,死于安乐”,不懂得“前世不忘,后事之师”,正如贞观之治以后必然会冒出安史之乱,天宝危机等,正如康乾盛世以后会迎来中国长达百年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满洲贵族假如忘记了赫图阿拉,忘记了它们带伤杀敌的太祖太宗们,忘记了曾经威慑一方的满八旗,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不可想象的。

郑成功可以收复了台湾,同样,郑经的小朝廷又能维持多长时间呢?“海霹雳”施琅面对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亡政权,他能挽救的了吗?

有人说,人类近一万年的历史大部分就是战争史,人类正是能从战争中获取教训,警示,正是由于人们拒绝了遗忘,所以人类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动力,或者说:人何以区别其他动物而被称为高级动物因为人类拒绝了遗忘。

当今中国正是在中共领导下逐步走向复兴的时期,各行各业发展势头极其迅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此之形势,也是整个社会易腐化堕落的高危时期,人民一旦遗忘了居安思危,遗忘了无数先烈的生命和精神,中国离亡国仅一步之遥。

拒绝遗忘,就是不忘国耻,就是懂得可持续性的辉煌。

【篇三:拒绝平庸】

我也用微博。但我有一个癖好,只看,不点“分享”;只写,不愿“引用”。

有微博好友问为何?

答:拒绝平庸。

诚然,段子玲珑,资讯新鲜,图片醒目,视频抢眼。但在我看来,却只是下酒菜而已。诗歌才如洒,警句方如肉,然酒肉穿肠过,心中留的,惟有发于心、慑而慷的个人真情和思维火花。若忙于人云亦云,则落入俗套,辜负了微表本身为人们提供拒绝平庸的平台之妙用。

拒绝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沦于庸常。少年时读《东坡题跋》,读到苏轼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不禁抚掌而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若苏轼真仿效退之写篇序,再出色恐怕也未必如韩文之精妙,湮没于千千万万的仿作中,未免落了下乘。不似今日,以“不若且放”之豁达留名千古,有力地评击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之定论,岂是凡俗能及!

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未放弃过生死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多在险远,而人迹之所罕到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踏出自我之路。

拒绝平庸而甘于平凡,这不是修辞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