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不能忘记的爱,始终在路上
展开全部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张洁于2022年1月21日因病去世。
这一消息,一下子把我带回到疯狂阅读文学杂志的1980年代。王蒙、宗璞、茹志鹃、徐怀中、刘心武、谌容、孔捷生……这些当年非常活跃的作家,随着张洁的离去而从我的记忆深处凸显出来。奇怪的是,我努力回忆他们作品中的细节,基本都已模糊, 唯独被张洁写入她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中的一个场景,历历在目。
生怕被记忆误导,我从书柜里找出《沉重的翅膀》浏览起来,所幸,岁月没能扰乱我。
致力于改革的副部级干部郑子云有一个虚荣、蛮横的妻子夏竹筠。他们的小女儿郑圆圆因不忍心离开总是被夏竹筠刁难和欺负的爸爸,才勉强与夏竹筠住在同一屋檐下。优雅的同为大学法语教授的父母死于“文革”,这一巨大打击导致会做一手西餐、精通法语的莫征自沉到社会底层消极度日。将莫征接到身边共同生活的叶知秋虽百般鼓励,都不能让莫征振作起来。但是,遇到郑圆圆后这一切都改变了,而钦慕才华的郑圆圆,在夏竹筠替她物色的权贵子弟和用法语给她讲雨果的《悲惨世界》的莫征之间,选择了莫征,夏竹筠因此大发雷霆。一场激烈的争吵以后,郑圆圆决定离家出走,离开之前,郑圆圆脱下了夏竹筠买给她的蓝色鸭绒登山服,套上了明显偏小的旧棉袄……
套上小棉袄后郑圆圆接过爸爸递给她的军大衣甩门而去,这个瞬间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没有褪色。 此时此刻我问自己,1980年代读的那么多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中,何以《沉重的翅膀》中的这个场景镌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答案是,它延续了张洁之前发表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所宣扬的爱情观,亦即用文学形象来叩问她在《沉重的翅膀》中引用过的 契诃夫的那句话:“爱,或者,它是一种正在退化的东西,一种本来是伟大的东西的残余;或者,它是一种将要成为伟大的东西的因子;可是现在,它却使人不满意,它所给的,比人所希望的少得多”。
想必,契诃夫是张洁非常热爱的作家吧?除了在小说中引用了契诃夫的话语外,这个名字还多次出现在《沉重的翅膀》中。而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一套契诃夫小说选集,成了珊珊妈妈钟雨的爱情信物。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一篇情节并不复杂的短篇小说: “我”也就是珊珊年届三十却还打不定主意要不要嫁给乔林,倒不是因为乔林不够优秀,珊珊觉得作为意中人乔林很难与自己的灵魂产生共鸣,她又牢牢记得妈妈生前多次对自己强调过的肺腑之言:“珊珊,要是你自己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独生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嫁出去的要好得多。”
母亲去世后,遵从母亲的遗愿珊珊将那套契诃夫小说选集烧给了妈妈,却留下了题写着“爱,是不能忘记的”的笔记本,珊珊因此也窥到了妈妈的爱情密码:那位与珊珊有过一面之缘的“白发生得堂皇而又气派”的“上了年纪的男人”,送了妈妈一套契诃夫小说选集,“有时,她写东西写累了,便会端着一杯浓茶,坐在书橱对面,瞧着那套契诃夫小说选集出神。要是这个时候我突然走进了她的房间,她便会显得慌乱不安,不是把茶水泼了自己一身,便是像初恋的女孩子、头一次与情人约会便让人撞见似地羞红了脸”。妈妈与送她契诃夫小说选集的男人的关系,不言而喻,只是,相遇太晚注定了他们只能遥相呼应,最近的距离也就是妈妈带着珊珊在路边守候着,等待他的车经过时他下车,握一握珊珊的手,当面评价评价妈妈刚刚发表的作品,“它(爱情)所给的,比人所希望的少得多”,之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屡次提到契诃夫、引用契诃夫的名言,张洁要感慨的就是想爱不能、又不能忘记的爱情吧。
时过境迁。 今天,第一次读《沉重的翅膀》的读者,或许会问作家一个问题:既然婚姻已经死亡,郑子云为什么不与夏竹筠离婚?今天,第一次读《爱,是不能忘记的》的读者,或许会问作者一个问题:钟雨为什么不选择勇敢地追求心中所爱?张洁所写,就是刚刚从爱的荒漠里走出来的人们真实的婚姻生活以及对爱情的期许,只不过,张洁将1980年代中国人的婚姻生活特别是爱情生活写入自己的作品中时,添加了有着明显张洁印记的理想主义色彩,正因为此,张洁的小说才能长久地留驻在读者的记忆深处。
张洁去世以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张越写了一篇长文,悼念她的好友。张越写道: “她常对我说,她不喜欢《爱,是不能忘记的》,尽管那么多人喜欢,那不过是自娱娱人之作,她叫我不要迷恋那个调调儿,如果不能碰到一个真的对你好的男性,情愿不要结婚,因为婚姻可能会成为一场巨大的伤害” ,可见, 曾经用小说高调颂扬过爱情的张洁,已经从彼时不那么信服契诃夫关于爱情的论断,改变为比契诃夫更激进地质疑起爱情的不可或缺性。
的确,进入到1990年代特别是跨入新世纪后,身处追寻爱情黄金时期的年轻人的择偶标准,相比被张洁写到作品里的莫征、郑圆圆和珊珊们,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精神上能否产生共鸣,已不再是择偶的第一标准,而让位给了社会地位,以及与社会地位相关的因素,比如智商、财富、社会关系等,和能确保对方社会地位长久性的年轻、健康、力量等。
尽管如此,作家们仍然在寻找基于精神层面的纯真爱情并将之记录到文学作品里。 2021年10月,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一本最新的长篇小说《唯一的故事》。 小说中,有着共同追求的保罗和苏珊克服年龄差异,力排众议地相爱并生活在了一起。然而,保罗和苏珊跨越了诸多障碍的爱情,最终没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随着社会地位、把控日常生活的能力特别是健康的差异越来越大,保罗与苏珊的爱情分崩离析。
既然是虚构,朱利安·巴恩斯完全可以在《唯一的故事》中粉饰保罗和苏珊的爱情。但是,优秀的作家深知虚构与生活的关系,所以,纵然认定爱情是唯一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朱利安·巴恩斯还是选择了向生活看齐。不过, 朱利安·巴恩斯的《唯一的故事》,也让我们读到了文学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寻找纯真的爱情故事,惟其如此,《爱,是不能忘记的》和《沉重的翅膀》等张洁的早期创作,才显得格外宝贵, 除了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期我们憧憬过的爱情外,也让我们相信, 不能忘记的爱,始终在路上。
这一消息,一下子把我带回到疯狂阅读文学杂志的1980年代。王蒙、宗璞、茹志鹃、徐怀中、刘心武、谌容、孔捷生……这些当年非常活跃的作家,随着张洁的离去而从我的记忆深处凸显出来。奇怪的是,我努力回忆他们作品中的细节,基本都已模糊, 唯独被张洁写入她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中的一个场景,历历在目。
生怕被记忆误导,我从书柜里找出《沉重的翅膀》浏览起来,所幸,岁月没能扰乱我。
致力于改革的副部级干部郑子云有一个虚荣、蛮横的妻子夏竹筠。他们的小女儿郑圆圆因不忍心离开总是被夏竹筠刁难和欺负的爸爸,才勉强与夏竹筠住在同一屋檐下。优雅的同为大学法语教授的父母死于“文革”,这一巨大打击导致会做一手西餐、精通法语的莫征自沉到社会底层消极度日。将莫征接到身边共同生活的叶知秋虽百般鼓励,都不能让莫征振作起来。但是,遇到郑圆圆后这一切都改变了,而钦慕才华的郑圆圆,在夏竹筠替她物色的权贵子弟和用法语给她讲雨果的《悲惨世界》的莫征之间,选择了莫征,夏竹筠因此大发雷霆。一场激烈的争吵以后,郑圆圆决定离家出走,离开之前,郑圆圆脱下了夏竹筠买给她的蓝色鸭绒登山服,套上了明显偏小的旧棉袄……
套上小棉袄后郑圆圆接过爸爸递给她的军大衣甩门而去,这个瞬间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没有褪色。 此时此刻我问自己,1980年代读的那么多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中,何以《沉重的翅膀》中的这个场景镌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答案是,它延续了张洁之前发表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所宣扬的爱情观,亦即用文学形象来叩问她在《沉重的翅膀》中引用过的 契诃夫的那句话:“爱,或者,它是一种正在退化的东西,一种本来是伟大的东西的残余;或者,它是一种将要成为伟大的东西的因子;可是现在,它却使人不满意,它所给的,比人所希望的少得多”。
想必,契诃夫是张洁非常热爱的作家吧?除了在小说中引用了契诃夫的话语外,这个名字还多次出现在《沉重的翅膀》中。而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一套契诃夫小说选集,成了珊珊妈妈钟雨的爱情信物。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一篇情节并不复杂的短篇小说: “我”也就是珊珊年届三十却还打不定主意要不要嫁给乔林,倒不是因为乔林不够优秀,珊珊觉得作为意中人乔林很难与自己的灵魂产生共鸣,她又牢牢记得妈妈生前多次对自己强调过的肺腑之言:“珊珊,要是你自己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独生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嫁出去的要好得多。”
母亲去世后,遵从母亲的遗愿珊珊将那套契诃夫小说选集烧给了妈妈,却留下了题写着“爱,是不能忘记的”的笔记本,珊珊因此也窥到了妈妈的爱情密码:那位与珊珊有过一面之缘的“白发生得堂皇而又气派”的“上了年纪的男人”,送了妈妈一套契诃夫小说选集,“有时,她写东西写累了,便会端着一杯浓茶,坐在书橱对面,瞧着那套契诃夫小说选集出神。要是这个时候我突然走进了她的房间,她便会显得慌乱不安,不是把茶水泼了自己一身,便是像初恋的女孩子、头一次与情人约会便让人撞见似地羞红了脸”。妈妈与送她契诃夫小说选集的男人的关系,不言而喻,只是,相遇太晚注定了他们只能遥相呼应,最近的距离也就是妈妈带着珊珊在路边守候着,等待他的车经过时他下车,握一握珊珊的手,当面评价评价妈妈刚刚发表的作品,“它(爱情)所给的,比人所希望的少得多”,之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屡次提到契诃夫、引用契诃夫的名言,张洁要感慨的就是想爱不能、又不能忘记的爱情吧。
时过境迁。 今天,第一次读《沉重的翅膀》的读者,或许会问作家一个问题:既然婚姻已经死亡,郑子云为什么不与夏竹筠离婚?今天,第一次读《爱,是不能忘记的》的读者,或许会问作者一个问题:钟雨为什么不选择勇敢地追求心中所爱?张洁所写,就是刚刚从爱的荒漠里走出来的人们真实的婚姻生活以及对爱情的期许,只不过,张洁将1980年代中国人的婚姻生活特别是爱情生活写入自己的作品中时,添加了有着明显张洁印记的理想主义色彩,正因为此,张洁的小说才能长久地留驻在读者的记忆深处。
张洁去世以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张越写了一篇长文,悼念她的好友。张越写道: “她常对我说,她不喜欢《爱,是不能忘记的》,尽管那么多人喜欢,那不过是自娱娱人之作,她叫我不要迷恋那个调调儿,如果不能碰到一个真的对你好的男性,情愿不要结婚,因为婚姻可能会成为一场巨大的伤害” ,可见, 曾经用小说高调颂扬过爱情的张洁,已经从彼时不那么信服契诃夫关于爱情的论断,改变为比契诃夫更激进地质疑起爱情的不可或缺性。
的确,进入到1990年代特别是跨入新世纪后,身处追寻爱情黄金时期的年轻人的择偶标准,相比被张洁写到作品里的莫征、郑圆圆和珊珊们,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精神上能否产生共鸣,已不再是择偶的第一标准,而让位给了社会地位,以及与社会地位相关的因素,比如智商、财富、社会关系等,和能确保对方社会地位长久性的年轻、健康、力量等。
尽管如此,作家们仍然在寻找基于精神层面的纯真爱情并将之记录到文学作品里。 2021年10月,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一本最新的长篇小说《唯一的故事》。 小说中,有着共同追求的保罗和苏珊克服年龄差异,力排众议地相爱并生活在了一起。然而,保罗和苏珊跨越了诸多障碍的爱情,最终没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随着社会地位、把控日常生活的能力特别是健康的差异越来越大,保罗与苏珊的爱情分崩离析。
既然是虚构,朱利安·巴恩斯完全可以在《唯一的故事》中粉饰保罗和苏珊的爱情。但是,优秀的作家深知虚构与生活的关系,所以,纵然认定爱情是唯一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朱利安·巴恩斯还是选择了向生活看齐。不过, 朱利安·巴恩斯的《唯一的故事》,也让我们读到了文学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寻找纯真的爱情故事,惟其如此,《爱,是不能忘记的》和《沉重的翅膀》等张洁的早期创作,才显得格外宝贵, 除了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期我们憧憬过的爱情外,也让我们相信, 不能忘记的爱,始终在路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