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
某班级50名学生参加一门百分制考试,得分均为整数且低于60分为不及格。已知该班级所有同学成绩之和为4000分,且所有学生均参加考试,则本次考试及格率至少是多少?A48%B...
某班级50名学生参加一门百分制考试,得分均为整数且低于60分为不及格。已知该班级所有同学成绩之和为4000分,且所有学生均参加考试,则本次考试及格率至少是多少?
A 48% B 50% C 52% D 54% 展开
A 48% B 50% C 52% D 54% 展开
2021-12-10
展开全部
数学题不仅在平常的生活得到应用,而且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数学题更可以防止老年痴。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小编是信了。同样的,这些数学智力题对于小学生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小学生脑力的开发,思维方式的运用具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了这些题也是比较难的,假如你智商欠费,解不出来也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大家也不用过于哀伤。
第一题
相信每一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愚蠢的那个,但是看了这看谁聪明的一题后,智力高下也就可以立判了。根据本题要求,需要将从黑点出发,并且不能重复的将所有的圆串联起来。
第二题
这是一题数学智商题,要说到数学智商题小编还是表示没压力的,但是看了下面的大舅、二舅、三舅什么的亲戚关系那可活生生把我给搞混了,反正小编对于这些关系真的是束手无策,至于最后的答案那还劳烦各位网络大神来做了。
第三题
乍眼一看,简单的很,填6不就成了。但奈何右下的方格中已经禁止填写6了,那么这个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这道数学题让小编也是摸不到一点头脑。不知道大家行不行呢?
第四题
一只加一只等于一双,3天加4天等于1周,4点加9点等于13点等于1点。相信这一些都难不倒大家的,但是6+10等于1,这到底是什么呢?这也是一道发散性思维的题,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大家也是不妨可以思考下。
第五题
据说这题可是智商140的人才能解出来的题目,看样子是不是非常的搞脑子,如果昨天是明天就好了,看起来好像有一些逻辑上的错误,但其实不然,不知道聪明大家能不能绕出弯来呢?
第六题
防止老年痴呆症终极数学题来了,本题通过几个啤酒和瓶盖和空瓶的关系来问大家,假如大家手中有十块钱,那么一共可以喝多少瓶呢?从小编的第一感觉上来讲,认为这可能是一道多元多次方程,至于具体能不能解出来,小编就交给大家了。
好了,以上六道数学智力题看似简单,其实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不知道大家会了没呢?有知道答案的高手赶紧把答案写在留言板吧!
第一题
相信每一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愚蠢的那个,但是看了这看谁聪明的一题后,智力高下也就可以立判了。根据本题要求,需要将从黑点出发,并且不能重复的将所有的圆串联起来。
第二题
这是一题数学智商题,要说到数学智商题小编还是表示没压力的,但是看了下面的大舅、二舅、三舅什么的亲戚关系那可活生生把我给搞混了,反正小编对于这些关系真的是束手无策,至于最后的答案那还劳烦各位网络大神来做了。
第三题
乍眼一看,简单的很,填6不就成了。但奈何右下的方格中已经禁止填写6了,那么这个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这道数学题让小编也是摸不到一点头脑。不知道大家行不行呢?
第四题
一只加一只等于一双,3天加4天等于1周,4点加9点等于13点等于1点。相信这一些都难不倒大家的,但是6+10等于1,这到底是什么呢?这也是一道发散性思维的题,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大家也是不妨可以思考下。
第五题
据说这题可是智商140的人才能解出来的题目,看样子是不是非常的搞脑子,如果昨天是明天就好了,看起来好像有一些逻辑上的错误,但其实不然,不知道聪明大家能不能绕出弯来呢?
第六题
防止老年痴呆症终极数学题来了,本题通过几个啤酒和瓶盖和空瓶的关系来问大家,假如大家手中有十块钱,那么一共可以喝多少瓶呢?从小编的第一感觉上来讲,认为这可能是一道多元多次方程,至于具体能不能解出来,小编就交给大家了。
好了,以上六道数学智力题看似简单,其实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不知道大家会了没呢?有知道答案的高手赶紧把答案写在留言板吧!
展开全部
设不及格人数为x人,则及格人数为(50-x)人
59 * x + 100 * (50 - x) >=4000 ,x<=24.3,取最大值x = 24,
则不及格人数最多为24人, 得到及格人数最少为26人,
即及格率最少为52%,选C
59 * x + 100 * (50 - x) >=4000 ,x<=24.3,取最大值x = 24,
则不及格人数最多为24人, 得到及格人数最少为26人,
即及格率最少为52%,选C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1-12-10
展开全部
文|冷丝栏目|丝说中小学教育
很多人在儿时就听说过一道经典数学题《分马的故事》,这道题也常常被用作智力竞赛的试题,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益智节目就拿它做典范的案例。
很多数学老师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地解题的能力,还把这道题引入了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
然而,冷丝认为,这道题作为幽默故事,那是可以的,但作为正式的数学教学,那才是大错特错了!
《分马的故事》是如何被用作了数学智力题?
在数学教学中的“分数应用题”时,一位教师出了一道习题,这道习题其实就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一个传说:
“从前,一位老父亲临死时立下遗嘱,把家产17匹马分给3个儿子,老大分得遗产的二分之一,老二分得三分之一,老三分得九分之一。”
题目是这样的:为了公平起见,同时必须实现老父亲遗嘱的意愿,3个儿子各分马几匹?
教师在教学
我们以前的老师都是给出了这样的标准答案:
“老父亲去世后,3个儿子把马分来分去, 也解决不了问题。老大分遗产的一半就能把马劈成两半来分吗?这可不是分钱或者分吃吃喝喝的。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来了一位骑马的大爷,他问明情况后,很快就把马分好了。”
原来,他把自己的马合进马群,总共就有了18匹马,老大分一半得了9匹,老二分得6匹,老三分资得2匹。最后,现场居然还剩下一匹马,这正好是大爷自己的,他又骑着自己的马赶路去了。
如果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达分马的方法,可以这样列出算式:
你如果还想进一步思考问题,还可以这样来列出计算方式:
然而,这样的数学计算存在严重缺陷,标准答案欺骗了我们。
不用怀疑,这样的传说作为机智人物的故事,倒是引人入胜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过路大爷利用偷换概念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遗嘱无法实现这一道难题。
然而,作为分数应用题引入教学中来,这样的编题和标准答案都是错误的。
比如,从题意理解单位“1”,很显然,这个“1”有其确切的含义,那就是17匹马的财产,老大分遗产的一半,这个一半只能指老人的全部遗产,怎么能把过路大爷的马也算进来?把18匹马看作单位“1”呢?
教师们的教学革新论坛
单纯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这样的:
“比较量+标准量=比较量对应的分率”
这里的“标准量”就是看作单位“1”的标准量改变,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也就相应改变。这道题目的比较量是指老大应分遗产,它所对应的分率是确定的,即二分之一,那么,标准量即单位“1”也就确定了——只能是老头的遗产17匹马,如果更改,这就造成解题混乱。
《分马的故事》,正确的数学解题方式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对应的分率确“1”不能再任意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位“1”所指的数量不能变,据题意恰当地选择单位“1”,是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应该培养的解题技巧。
小学课堂
我们过去的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实际上是先变更了题意,再用“按比例分配”法来进行解答的。
其实,数学的方法可以不改变题意,照样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即把“1/2:1/3:1/9”化成 简单整数比“9:6:2”,完全可以解决问题:
机智人物用巧妙办法解决难题,这确实能够打动我们,但是严谨的数学方法不能够被随意更改。
冷丝认为,数学老师如果不按照数学的方式,把一些并不科学的故事随意引入课堂教学,有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不指出问题所在,这也是不科学的。
单选|你觉得《分马的故事》标准答案有没有问题?
有问题,不严谨
没有问题,让教学生动有趣
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很多人在儿时就听说过一道经典数学题《分马的故事》,这道题也常常被用作智力竞赛的试题,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益智节目就拿它做典范的案例。
很多数学老师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地解题的能力,还把这道题引入了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
然而,冷丝认为,这道题作为幽默故事,那是可以的,但作为正式的数学教学,那才是大错特错了!
《分马的故事》是如何被用作了数学智力题?
在数学教学中的“分数应用题”时,一位教师出了一道习题,这道习题其实就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一个传说:
“从前,一位老父亲临死时立下遗嘱,把家产17匹马分给3个儿子,老大分得遗产的二分之一,老二分得三分之一,老三分得九分之一。”
题目是这样的:为了公平起见,同时必须实现老父亲遗嘱的意愿,3个儿子各分马几匹?
教师在教学
我们以前的老师都是给出了这样的标准答案:
“老父亲去世后,3个儿子把马分来分去, 也解决不了问题。老大分遗产的一半就能把马劈成两半来分吗?这可不是分钱或者分吃吃喝喝的。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来了一位骑马的大爷,他问明情况后,很快就把马分好了。”
原来,他把自己的马合进马群,总共就有了18匹马,老大分一半得了9匹,老二分得6匹,老三分资得2匹。最后,现场居然还剩下一匹马,这正好是大爷自己的,他又骑着自己的马赶路去了。
如果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达分马的方法,可以这样列出算式:
你如果还想进一步思考问题,还可以这样来列出计算方式:
然而,这样的数学计算存在严重缺陷,标准答案欺骗了我们。
不用怀疑,这样的传说作为机智人物的故事,倒是引人入胜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过路大爷利用偷换概念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遗嘱无法实现这一道难题。
然而,作为分数应用题引入教学中来,这样的编题和标准答案都是错误的。
比如,从题意理解单位“1”,很显然,这个“1”有其确切的含义,那就是17匹马的财产,老大分遗产的一半,这个一半只能指老人的全部遗产,怎么能把过路大爷的马也算进来?把18匹马看作单位“1”呢?
教师们的教学革新论坛
单纯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这样的:
“比较量+标准量=比较量对应的分率”
这里的“标准量”就是看作单位“1”的标准量改变,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也就相应改变。这道题目的比较量是指老大应分遗产,它所对应的分率是确定的,即二分之一,那么,标准量即单位“1”也就确定了——只能是老头的遗产17匹马,如果更改,这就造成解题混乱。
《分马的故事》,正确的数学解题方式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对应的分率确“1”不能再任意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位“1”所指的数量不能变,据题意恰当地选择单位“1”,是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应该培养的解题技巧。
小学课堂
我们过去的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实际上是先变更了题意,再用“按比例分配”法来进行解答的。
其实,数学的方法可以不改变题意,照样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即把“1/2:1/3:1/9”化成 简单整数比“9:6:2”,完全可以解决问题:
机智人物用巧妙办法解决难题,这确实能够打动我们,但是严谨的数学方法不能够被随意更改。
冷丝认为,数学老师如果不按照数学的方式,把一些并不科学的故事随意引入课堂教学,有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不指出问题所在,这也是不科学的。
单选|你觉得《分马的故事》标准答案有没有问题?
有问题,不严谨
没有问题,让教学生动有趣
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