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 我来答
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
2022-07-16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4万
展开全部

  导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问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设计问题至关重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篇1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明确性

  提问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否则,会使学生产生误导,反而达不到提问的预设效果。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出示一个十分漂亮的Flash课件的情景图。学生观察画面后教师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问题一出,学生们踊跃发言,将一个个画面用语言描述了一遍。而久久不能提出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间也白白地浪费了。如果教师一开始这样问:“图上有几只动物?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再注意引导学生3只3只、4只4只、2只2只地数,突出“几个3”“几个2”“几个4”。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这样,问题明确了,才能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有效地捕捉数学信息,为以后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教师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提问就像投入平静湖水里的一粒石子,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水本无华,激石起千层浪”,精当的启发性提问,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启发性提问要遵循两个原则:

  (1)教师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得知其然,还得知所以然,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40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3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启发性提问还需要考虑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勇于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课堂教学提问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如: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出示情景图:为了庆祝六一节,学校食堂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水果,有哪些水果?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接下去会怎样摆?你是怎样想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引导学生从找图形的摆放规律到找数的排列规律,进而创造规律,达到了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常言道:“十个手指不一样齐。”更何况人的学习水平呢?学生的学习必然存在着好、中、差。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统统都让好学生回答,而忽略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就会造成两极分化。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这还是能办到的。同时,教师应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问题的提出,要有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许多老师总是想要贯彻自己的设计意图,总想着“创造”机会把自己设计的问题问出来,而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取舍问题。如,一位老师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4/4。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3/4。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答案是3+1/4或3+3/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议论。这一问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个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问题的提出,要有层次性

  问题的方法很多,按其层次和作用可归纳为四种:一是复习性提问,即在讲课之前提问已学过的内容,以达到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二是引导性的提问,这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引导学生由已学知识向新学知识过渡。三是重点性提问,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问题了解更明白。四是总结性提问,即在新课讲完后,要提问学生这节课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内容的重点是什么?要掌握哪几个关系问题等等。这些提问内容很多,可灵活运用。一个问题可能分几步解,每一步的提问都要恰如其分,提问既不能次序颠倒,又要注意前后衔接,使每一个提问都能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

  众所周知,一堂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提问也绝非千篇一律。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课堂提问,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心弦,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就是成功的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篇2

  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活动中必备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然而大多数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1、巧妙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设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在课后小结时,不要按照常规问“今天我们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而是先巧妙地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哪?”。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的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比是卖水果,橘子归一类,香蕉归一类,苹果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情趣盎然。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哪?”。通过这样的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启动了思维,学生会牢固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2、提问要注重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教师所提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做出回答。因此,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适宜。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而难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智力范围太远,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减低学习兴趣。我们提倡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5分钟的限制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因此上课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将要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原有认知基础和能力实际进行适度设问,即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心理学所谓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既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够的着。

  3、提问要精而准;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促进新思维的诞生。”因此,好的问题是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学情之后设计出来的。“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准确无误,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有效,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都是一些诸如“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发挥形式的主观能动性角度上,多设计一些能启发他们思考、拓展思维乃至创新的应用、综合型的问题。

  4、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人而异;

  提问涉及面要广,要合理分配被问对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一些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对特长生可合理提高难度,提一些专门的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创新。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课堂提问的发问间隔时间还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学问。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不到1秒增加到3至5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作出更多以证据为基础的证明,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0秒。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中,即已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

  因此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真诚的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有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