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武则天? 20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首先我要说的是,李世民从来没有把皇位传给过武则天,他传皇位是传给了李治。
《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的原话是这样的:“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这段话至少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李治不争皇位,品德比李承乾、李泰好。二是李治会保护兄弟们的生命安全,而且也有能力保护。
这显然是在表扬李治,认为他不只是是品德最好,而且能力也不差。传位给李治,并非无奈之举,而是最佳选择。
李治比李泰和李承乾品德好在哪里呢?
第一,李治不争夺皇位,没有私心杂念。李承乾争夺过皇位,而且李承乾争位还是在当太子的时候,而且李承乾还是想发动政变把李世民赶下台。

李泰也争位。他仗着受李世民的宠爱,在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拉拢朝臣,形成自己的势力,对李承乾构成威胁。在李承乾被废黜太子之位后,他除了让自己集团的朝臣帮自己说好话外,还极力讨李世民的欢心。对李世民说,如果他得到皇位,将来一定会杀掉自己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李泰这样说,既是表明自己对兄弟很和善,又避免李世民把皇位直接传给李治。可以说,李泰的机心十分深重。
第二,李治对父母很孝道。李承乾想把李世民赶下台,自然是不孝至极。李泰对李世民阳奉阴违,自然也是不孝的表现。而李治做了很多孝道的事,比如李世民出征时,他就担心得哭。比如李世民生了大毒疮,李治亲口去吸脓血。比如他母亲长孙皇后去世后,他哭得控制不住。在忠孝立国的古代社会,这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李治对兄弟们很友善。与之相反的是,李承乾和李泰互相之间冷酷无情。在很早的时候,李世民就问过李治这个问题,李治就表明了他的态度。李世民最后高兴地表扬他说:“行此,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为臣子,就是说他能处理好兄弟关系。
第四,李治没有恶习。李承乾养小白脸,李泰培养自己势力,都是恶习,李治没有。

再说能力。很多人觉得李治的能力很弱,但其实,李治的能力并不比李泰和李承乾差。在三个儿子中,李承乾小时候行事很正,长大后就偏了。李泰的能力无疑是最强的。不过李泰心术不正,能力强,反而成了他的弱点。而李治,李世民在立他为太子后,不管是让他参与国政,还是独立处理国政,都发现他非常出色,这也让李世民从此再没有犹豫过。所以,不能说李治的能力差。
事实上,李世民也没有看走眼。李治在上台当皇帝后,做了好几件漂亮的事情:一是萧规曹随,继续沿袭“贞观之治”好的政策,开创了“永徽之治”。二是调整了李世民一些不恰当的政策。比如“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三是处理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控制朝政的问题。四是扫除边患,把唐朝疆域变成整个唐朝时期的最大。五是实现了李世民的愿望,确实对兄弟们非常好。
所以,李世民选择李治,并非是无奈,而是最恰当的选择。
至于最后李治把朝政交给武则天来处理,其实也并没有错。因为武则天原本就是一个能力卓著的人。至于最后武则天因此夺了李治的江山,那是后话,而且也不是李世民和李治能够预料到的。
《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的原话是这样的:“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这段话至少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李治不争皇位,品德比李承乾、李泰好。二是李治会保护兄弟们的生命安全,而且也有能力保护。
这显然是在表扬李治,认为他不只是是品德最好,而且能力也不差。传位给李治,并非无奈之举,而是最佳选择。
李治比李泰和李承乾品德好在哪里呢?
第一,李治不争夺皇位,没有私心杂念。李承乾争夺过皇位,而且李承乾争位还是在当太子的时候,而且李承乾还是想发动政变把李世民赶下台。

李泰也争位。他仗着受李世民的宠爱,在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拉拢朝臣,形成自己的势力,对李承乾构成威胁。在李承乾被废黜太子之位后,他除了让自己集团的朝臣帮自己说好话外,还极力讨李世民的欢心。对李世民说,如果他得到皇位,将来一定会杀掉自己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李泰这样说,既是表明自己对兄弟很和善,又避免李世民把皇位直接传给李治。可以说,李泰的机心十分深重。
第二,李治对父母很孝道。李承乾想把李世民赶下台,自然是不孝至极。李泰对李世民阳奉阴违,自然也是不孝的表现。而李治做了很多孝道的事,比如李世民出征时,他就担心得哭。比如李世民生了大毒疮,李治亲口去吸脓血。比如他母亲长孙皇后去世后,他哭得控制不住。在忠孝立国的古代社会,这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李治对兄弟们很友善。与之相反的是,李承乾和李泰互相之间冷酷无情。在很早的时候,李世民就问过李治这个问题,李治就表明了他的态度。李世民最后高兴地表扬他说:“行此,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为臣子,就是说他能处理好兄弟关系。
第四,李治没有恶习。李承乾养小白脸,李泰培养自己势力,都是恶习,李治没有。

再说能力。很多人觉得李治的能力很弱,但其实,李治的能力并不比李泰和李承乾差。在三个儿子中,李承乾小时候行事很正,长大后就偏了。李泰的能力无疑是最强的。不过李泰心术不正,能力强,反而成了他的弱点。而李治,李世民在立他为太子后,不管是让他参与国政,还是独立处理国政,都发现他非常出色,这也让李世民从此再没有犹豫过。所以,不能说李治的能力差。
事实上,李世民也没有看走眼。李治在上台当皇帝后,做了好几件漂亮的事情:一是萧规曹随,继续沿袭“贞观之治”好的政策,开创了“永徽之治”。二是调整了李世民一些不恰当的政策。比如“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三是处理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控制朝政的问题。四是扫除边患,把唐朝疆域变成整个唐朝时期的最大。五是实现了李世民的愿望,确实对兄弟们非常好。
所以,李世民选择李治,并非是无奈,而是最恰当的选择。
至于最后李治把朝政交给武则天来处理,其实也并没有错。因为武则天原本就是一个能力卓著的人。至于最后武则天因此夺了李治的江山,那是后话,而且也不是李世民和李治能够预料到的。
展开全部
一、李世民不知道有武则天篡夺唐朝政权这回事,所以他是不会考虑这件事情的。(有点废话的意思啦) 二、如果李世民知道武则天日后会篡权当皇帝,他所想到的第一个字,也是唯一的一个字就是“杀”字。他会毫不犹豫的杀掉武则天,以绝后患。 第一,武则天篡夺皇位,改唐朝为周朝,这是“谋大逆”之罪,在隋朝的《开皇律》里就被列为“十恶不赦”之罪。李世民不能不杀掉武则天。 第二,武则天大肆杀虐李世民的子孙和宗亲,李世民也会忍不住要杀掉她。 第三,如果李世民知道李治娶了武则天,不仅立为皇后,还当上了什么“天后”,并称“二圣”,那李世民肯定连唐高宗李治也一起杀掉。 三、李世民绝对不会把皇位传给一位外姓女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1-12-11
展开全部
李世民没传位给武则天,他传给了第九子晋王李治。至于原来的太子李承乾在贞观十七年造反被废掉了。
武则天是称帝之路是这样的:
唐高宗李治死后,太子李显继位也就是唐中宗。武则天作为唐中宗的生母被尊为皇太后,后来与唐中宗意见不合就废了中宗,改立四子李旦做皇帝也就是唐睿宗。(啧啧 这女人手腕真厉害)
684年,柳州司马以被废掉的唐中宗为号召,在扬州起兵十万,然后两个月就被平掉了。兵败后投靠高丽。
688年,琅琊王李冲 越王李贞也起兵造反,都很快被武则天击败。武则天趁机会利用酷吏诛杀李唐宗室子孙和旧臣。自号“圣母神皇”,又借用佛教《大云经》大造 女主当主天下的舆论。
690年,武则天登上应天门,废掉了唐睿宗李旦,自己登基,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
武则天是称帝之路是这样的:
唐高宗李治死后,太子李显继位也就是唐中宗。武则天作为唐中宗的生母被尊为皇太后,后来与唐中宗意见不合就废了中宗,改立四子李旦做皇帝也就是唐睿宗。(啧啧 这女人手腕真厉害)
684年,柳州司马以被废掉的唐中宗为号召,在扬州起兵十万,然后两个月就被平掉了。兵败后投靠高丽。
688年,琅琊王李冲 越王李贞也起兵造反,都很快被武则天击败。武则天趁机会利用酷吏诛杀李唐宗室子孙和旧臣。自号“圣母神皇”,又借用佛教《大云经》大造 女主当主天下的舆论。
690年,武则天登上应天门,废掉了唐睿宗李旦,自己登基,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从小就被李世民给予厚望,希望他长大之后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在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被李世民册封为太子,到后面14岁的时候,李世民不断的外出平定叛乱,而留守在京城之中监督国家大事的也总是这个少年,看着自己太子政务能力的不断进步,李世民在心中也是十分的欣慰,一直有将自己太子就这样培养下去,直到自己老死或者驾崩的那一天将皇帝之位顺利的传给他也算是完成了自己作为大唐皇帝的使命了。
为何要快速确立新太子
很多人一直疑惑为何李世民要在那么早就开始确立太子且后面十多年坚持不定的支持李承乾,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原因就是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传承下去的一个关键因素,很多朝代虽然出了顶天立地的伟大君主,但就是因为在自己继承人问题上处置不当导致了国家过早衰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像秦代秦始皇功业非凡,可是到长子扶苏二十多岁的时候都没有确立下来太子的名号,最后导致了胡亥篡位,使得大秦二世而亡。
李世民和前朝皇帝经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李世民和前朝皇帝的经验都是指导李世民这样去做的一个原因,过早的确立太子可以使得李世民生育出来的那十多个儿子断绝了争夺储君之位的念头。也可以让朝廷之中的大臣不用为了支持谁去做这个太子而站队,因为一旦这些朝臣选择了站队也就标志着这个国家开始了分裂,无论是谁做上皇帝对于朝廷都会有所削弱,这些事情都是必须要精通帝王之道和当上了皇帝之后才懂的经验。
为何要快速确立新太子
很多人一直疑惑为何李世民要在那么早就开始确立太子且后面十多年坚持不定的支持李承乾,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原因就是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传承下去的一个关键因素,很多朝代虽然出了顶天立地的伟大君主,但就是因为在自己继承人问题上处置不当导致了国家过早衰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像秦代秦始皇功业非凡,可是到长子扶苏二十多岁的时候都没有确立下来太子的名号,最后导致了胡亥篡位,使得大秦二世而亡。
李世民和前朝皇帝经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李世民和前朝皇帝的经验都是指导李世民这样去做的一个原因,过早的确立太子可以使得李世民生育出来的那十多个儿子断绝了争夺储君之位的念头。也可以让朝廷之中的大臣不用为了支持谁去做这个太子而站队,因为一旦这些朝臣选择了站队也就标志着这个国家开始了分裂,无论是谁做上皇帝对于朝廷都会有所削弱,这些事情都是必须要精通帝王之道和当上了皇帝之后才懂的经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690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后是弥勒菩萨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在神都则天门登基即位,改元天授,加尊号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立武氏祖宗七庙于神都洛阳,追尊周文王庙号曰始祖,谥号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